初诊:自幼即患胃病,近半年来形体消瘦,脘痛加剧。曾于去年10月经当地医院纤维胃镜检查,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度)。
现症:神疲乏力,脘腹膨胀,时感灼痛,嗳气稍舒,纳谷不香,口干欲饮,偶感嘈杂,大便干结,2~3日一行。

舌边尖红,苔薄,脉细弦。乃由胃阴亏耗,肝郁气滞所致,拟益气养阴,疏肝和胃法。
药方:太子参、决明子、徐长卿、北沙参各15g,麦冬12g,炒白芍20g,炙甘草、凤凰衣各5g,乌梅肉6g,失笑散、鸡内金各10g。服7剂。
二诊:药后脘胀,胸闷嗳气,嘈杂皆减,大便已调,纳谷渐增,自觉甚适,苔脉同前,仍予上方略事增损。进40剂后,诸症均除,予散剂巩固之。
药方:党参、甘松、北沙参、炙黄芪、鸡内金、麦冬各90g,炒白芍60g,乌梅肉50g,参三七20g,淮山药120g,徐长卿、炙甘草、玉蝴蝶、凤凰衣各40g,配一料。
上药共研极细末,每日3次,每次3g,食前半小时服。在当地医院胃镜复检,诊断为:浅表性胃炎。
医案出处:朱良春
此症乃胃之气阴两伤,肝郁不疏之候,方中之沙参、麦冬、白芍、甘草,养胃制肝,鸡内金有健脾开胃,消化食积之功。
现代药理研究:
口服鸡内金后,胃液的分泌量,酸度及消化力三者均见增高。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理改变,除胃黏膜腺体萎缩外,还有黏膜变薄,肠上皮增生或黏膜异型增生等症,故在清养胃阴剂中增入失笑散,取其有活血行瘀、散结止痛之效。
据现代药理研究,失笑散有改善微循环,调节代谢失调和调节神经血管营养,促使增生性病变的转化和吸收的作用。
这时慢性萎缩性胃炎,尤其是对有肠上皮增生者,有一定的作用。
(部分图文来源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