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医理论体系的各个方面,阴阳学说贯穿其中,用以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在中医看来,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根据部位和功能活动特性可分为“阴阳”两部分。
按照脏腑功能的特点划分,心、肝、脾、肺、肾五脏为“阴”;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六腑则为“阳”。
对于人体最为常见的脾胃疾病,在中医范畴可分为脾胃虚寒引起的胃病、肠胃湿热引起的胃病以及精神因素引起的胃病这三大类。
其中“胃寒”与“胃热”,是最为常见的。但作为普通患者,我们日常该如何分辨胃的寒热?又该如何鉴别胃阴虚和胃阳虚呢?
一、胃热证
胃热,多因过食辛辣油炸等燥热食物或者情绪抑郁,郁而化火而致。具体可分为胃实热证和胃虚热证。
1、胃实热证
大多表现为胃部灼热痛,常伴有口臭、牙龈肿痛、口舌生疮、心烦气躁、舌红苔黄、大便干结等症。
针对胃实热证,中医一般推荐用大黄、石膏、栀子、丹皮、芦根、金银花、虎杖等具有泻火清热功效的药物。
2、胃虚热证
胃虚热者多表现为胃部不适、口腔溃疡、口干舌燥、口臭、大便干硬、舌淡胖大。
虚热证常以滋阴调理为主,例如煲汤时可适当加点生地、麦冬、百合、沙参等有滋阴润燥功效的药材。
【胃热食疗方】
小米绿豆粥:小米、绿豆各适量,洗净后加入适量清水煮粥食之;常年可吃,清热解暑、清心胃之火。
苦瓜炒木耳:苦瓜、发水木耳各100克,焯水后倒入油锅翻炒至熟,加入适量食盐、鸡精调味即可;食之可清胃健脾,清热泻火。
枇杷煎水:取枇杷15个,入锅加适量清水,文火煎煮15-20分钟,分早晚两次服用;有效清胃火。
二、胃寒证
胃寒,多因人们过食生冷、或因外来寒邪入侵胃腑所致的胃阳气虚衰。胃寒同胃热,也有实寒证与虚寒证之分。
1、胃寒实证
这种情况一般发病较为突急,表现为胃部突然冷痛且疼痛剧烈,患者常伴有头痛不适。
对于病情较轻者,可通过热敷腹部与饮用温热的生姜水来缓解;而病情较重者,这需要用干姜、高良姜、花椒、胡椒等温热之物熬水服用,或者直接服用加味藿香正气丸。
2、胃寒虚证
相对病情突急的实寒证,胃虚寒往往病情较长,患者常年有口泛酸水、四肢不温、畏寒怕冷、口淡不渴、大便稀烂、胃腹喜温怕凉等症状。
胃腹冷痛遇寒加重、遇温则缓,平时可常用热水袋热敷胃腹部,以及用高良姜、花椒、胡椒泡水喝。
【胃寒食疗】
砂仁肚条:
砂仁10克,猪肚一只,花椒、胡椒、葱白、生姜、料酒各适量;猪肚洗净焯水备用,然后将其他所有材料装入猪肚内扎口,放入锅中加适量清水熬煮至猪肚软烂,捞出后取出猪肚里的材料,猪肚切成细条即可。此方温中化湿、行气止痛;主治胃脘冷痛、胃寒呕吐等。
清炖鲫鱼:
鲫鱼一条,陈皮10克,生姜50克,胡椒2克,吴茱萸2克,黄酒50克,食盐、香葱各适量;鲫鱼去鳞去内脏后洗净,将所有材料装于纱布中塞进鱼肚内,加入黄酒、食盐、香葱和15毫升清水,隔水清蒸半小时,取出药包即可。此方可辅治虚寒胃痛、温胃散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