粪便,虽然是肠道的最终“产品”,却与脾胃的消化、肝的疏泄、肺的宣降、肾的温煦都有关联。中医诊病“问二便”,即由排便排尿的情况可以判断脏腑病变以及寒热虚实。
不要谈便色变,大便会如实传达你的胃肠状况,要学会关注自己的排便情况,通过这一排泄物,你可以及时了解自己的胃肠道功能是否正常。
细说便便与胃肠疾病的关系,出现这些信号,建议立刻就医:
大便量多,呈稀薄样:多见于小肠腹泻。
大便为淘米水样:多见于霍乱与副霍乱、肠毒素性大肠杆菌腹泻以及急性砷(砒霜)中毒。
大便洗肉水样或血水样:多见于副溶血弧菌感染、嗜盐菌感染或急性坏死性肠炎。
大便呈黄绿色水样:内含蛋清样或黏膜样物质,应首先考虑金黄色葡萄球菌性肠炎及伪膜性肠炎。
大便为绿豆汤样:多见于沙门菌感染。
大便为蛋花样:多见于小儿腹泻。
大便中有黄白色乳凝块:提示脂肪或酪蛋白消化不良,多见于消化不良。
大便呈蛋清样:多见于白色念珠菌性肠道感染。
大便呈泡沫油光样,矢气多而恶臭:见于脂肪消化吸收不良,多由胰腺疾病或小肠吸收不良综合征引起。
大便含脓血,为痢疾样:提示结肠有溃疡或糜烂性病变,多见于细菌性痢疾、阿米巴肠病、血吸虫病、结肠癌、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结肠憩室炎及放射性直肠乙状结肠炎。
大便暗红色或果酱样:常见于阿米巴肠病。
大便呈灰白色: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阻塞性黄疸。
大便伴鲜血:见于肠道下段出血性疾病,如痢疾、痔疮、直肠癌、直肠息肉。
大便呈黑色:软而富有光泽,如柏油样,多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
大便呈扁条或线条样:多见于直肠狭窄。
大便胶冻状:见于过敏性结肠炎患者或某些慢性细菌性痢疾病人。
黏液便,甚至呈肠管型,内无血液:见于肠易激综合征,伴有分泌功能亢进。
棕黑色球状硬便:常见于便秘。
大便恶臭:可能患慢性肠炎、胰腺疾病,或直肠癌溃烂继发感染。
判断健康粪便有6条标准:
频率:每天不超过3次,每周不少于3次。
重量:直径2~3厘米,重量约100克,总长度约15厘米。
颜色:浅黄色到黄褐色。因为受到胆色素的影响,深浅不一。
形状:香蕉形,含水量60%~75%。
密度:分两三条排出,落入马桶时,像跳水高手般,柔和地滑入水中,不会溅起太多水花,在水中载浮载沉。
时间:5~10分钟内排泄完毕,不需太用力,有充分的黏液包裹,不会有排不尽的残便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