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有效的疫苗计划激增并引入了耐受性良好的抗病毒药物,但乙肝病毒感染仍然是国际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
全球乙型肝炎表面抗原血清阳性率估计为3.9%,相当于大约3亿人感染。
乙肝病毒是一种非细胞病变的嗜肝病毒,可引起急性或慢性感染,导致肝硬化或肝细胞癌等肝脏并发症,每年导致超过884000人死亡。
阻止终末期肝病的进展并防止由此产生的肝脏相关死亡是乙肝病毒治疗的基本目标。
乙肝
目前的治疗剂,即核苷或核苷酸药物和干扰素-α,其主要目标是持续抑制病毒复制,从而降低肝脏坏死炎症活动。
达到检测不到的乙型肝炎e抗原水平,有或没有乙型肝炎e抗体血清转换,是表明慢性感染部分免疫控制的重要目标。
在推动治愈乙肝的过程中,药物开发商几乎瞄准了病毒复杂生命周期的每一步。他们还试图增强免疫反应。
但有人说,仅仅阻止病毒进入细胞或新病毒的转录、组装和释放是不够的。他们认为治疗药物必须消除共价闭合环状DNA,这是病毒在受感染细胞内产生的一种微染色体。
共价闭合环状DNA可以潜伏多年,也可以采用高度活跃的“开放”形式,产生新病毒。(整合到宿主基因组中的DNA会产生病毒蛋白,但不会产生新病毒。)
乙肝
复旦大学的乙肝功能性治愈的“三明治”疗法
三年前,复旦大学医学分子病毒学重点实验室温玉梅院士提出了一种潜在的慢性乙型肝炎功能性治愈“三明治”治疗策略。
“夹心”治疗通过使用强效人抗HBsAg中和单克隆抗体(G12)与抗病毒药物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替诺福韦酯)联合发挥作用,带来血清病毒DNA和HBsAg的瞬时清除“窗口期”。
然后,针对乙肝病毒的主动免疫可能会启动针对乙肝病毒的有效宿主免疫反应,从而实现乙肝的功能性治愈。
近日,实验室在EBioMedicine发表的“小鼠慢性乙肝功能性治愈的抗病毒-被动-主动免疫('三明治')治疗策略评估”研究中证明了“三明治”治疗策略的可行性。
博士候选人史必胜为第一作者,袁征红、应天磊为通讯作者。复旦大学上海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性疾病预防控制研究所的研究人员也为这项研究做出了贡献。
乙肝
乙肝
复旦大学医学分子病毒学重点实验室一直致力于慢性乙肝的治疗。
研究表明,抗HBsAg中和单克隆抗体(G12)与抗病毒药物联合使用可以将病毒抗原减少到可以忽略不计的水平。
在“三明治”治疗策略的额外帮助下,可以实现乙肝的功能性治愈。该研究有望通过临床试验验证,并很快使患者受益。
部分内容来源:复旦大学官方网站“小鼠
推荐阅读:
奥美拉唑和雷尼替丁,哪个治胃病更有效?奥美拉唑替代药物有哪些
心脏备用“小马达”--心脏起搏器,装上了就能恢复正常心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