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的治疗主要有抗病毒治疗、保肝治疗和免疫调节治疗等。
乙肝的治疗目标是,最大限度地长期抑制乙肝病毒的复制,减轻肝细胞的炎症坏死及肝脏纤维组织增生,延缓和减少肝功能衰竭、肝硬化失代偿、原发性肝细胞癌和其他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延长其生存时间。
乙肝
抗病毒治疗方案有口服的核苷类似物和皮下注射的干扰素两种。决定抗病毒治疗效果的主要是选择治疗时机和用药方案。
开始时机
慢性乙肝患者出现转氨酶升高大于正常上限的5倍时开始抗病毒治疗效果较好。
药物方案
年轻、女性、病毒载量低于108拷贝/毫升、无干扰素禁忌证的患者,可以优先选择干扰素治疗;年龄较大、男性、病毒载量高于108拷贝/毫升的患者,可以选择口服的核苷类似物治疗。为了提高疗效,应首选高效低耐药的核苷类药物,如恩替卡韦/富马酸替诺福韦及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
乙肝
疗程控制
如果用干扰素治疗6个月无效,可以停药改用核苷类药物,如果有效,则疗程至少需要维持12个月。
根据我国肝病专家制定的《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9版)》中的停药标准,核苷类药物治疗“大三阳”患者,需待其转成“小三阳”后至少巩固治疗3年以上,且总疗程大于4年。e抗原阴性的患者,因抗病毒治疗的疗程不确定,且停药后复发率高,建议治疗疗程要更长。
乙肝
在治疗期间,乙肝患者每隔3~6个月需要检测肝功能、肾功能、血常规、乙肝两对半、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DNA)和肝脏彩超等。如果发现病毒耐药或出现副作用,患者则应在医生指导下更换治疗方案。
经过抗病毒治疗后,若乙肝病毒检测结果转阴,提示药物抑制了乙肝病毒的复制。
但血液中的病毒虽然被抑制了,肝细胞内的病毒仍未被彻底清除,此时若停止治疗会导致病毒反弹,造成前功尽弃。所以患者要有长期治疗的思想准备,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达到停药标准后方可停止治疗,切不可认为病毒转阴就高枕无忧了。
推荐阅读:
为何科学发达,乙肝却这么难治?除了药物治疗,还需要做好这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