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前往常青藤大药房

再谈慢乙肝的抗病毒治疗,解读慢性乙肝抗病毒新指南

发布时间: 2021-06-12 14:09

2021
06/12
14:09

分享

据流行病学调查,我国约有1.2亿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约有3000万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如果仅从乙肝病毒携带者来看,全国有大约十分之一的人是乙肝病毒携带者。



大家都知道乙肝具有一定的传染性,所以一般在日常生活中,谁也不会主动告诉你他就是乙肝病毒携带者,因为担心怕说了,会遭受歧视甚至是孤立。事实上,只要不接触血液,坚持治疗,疾病在医学上是可以控制的。


乙肝



乙肝


那么,慢性乙型肝炎可以治愈吗?



众所周知,乙肝病毒感染人体后,会特异性潜伏在人体肝细胞内,利用肝细胞的原料复制自身的病毒。


现有的治疗药物中,干扰素、拉米夫定、恩替卡韦等药物不能穿透肝细胞的细胞核,不能完全清除病毒。按照现在的医疗水平,根本不可能根治。


其实乙肝病毒本身并没有致病性,它对肝细胞的损害主要是由机体的免疫系统清除反应引起的。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人体后,侵入肝细胞,引起肝细胞的一些结构变化,刺激身体对自身肝细胞的免疫反应,会对社会细胞造成损害。


在严重的肝损伤病例中,机体的免疫系统甚至会杀死未被HBV入侵的肝细胞,这也说明自身免疫反应在乙型肝炎的发病机制中具有重要意义,在免疫功能正常的患者中,机体对HBV感染的肝细胞产生一系列免疫反应,并随着病毒的逐渐消除而逐渐恢复。这也是为什么我国有超过45%的人感染过乙肝病毒,但大多数人最后都没有乙肝病毒残留的原因。


乙肝


乙肝


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药物的合理使用


根据《中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总结出以下几点供参考:


根据HBV基因拷贝数和患者年龄选择抗病毒药物的类型和方案:


1.如果35岁以下患者的HBV基因拷贝数小于或等于10^6,应首选干扰素抗病毒治疗。


2.对于55岁以上或病毒数量超过10^7的患者,在初始治疗中应避免联合使用两种抗病毒药物。原因:长期联合应用存在多药耐药的风险。同时也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导致因缺钱而终止用药。


乙肝


乙肝


3.连续抗病毒治疗方案的合理设计:


1)先用拉米夫定:(首次使用三个月后,当HBV  DNA拷贝数未降至原数的50%时,应更换或添加药物,HBV  DNA拷贝数无变化,应立即更换药物)。如果拉米夫定1-2年未使用,需要继续抗病毒治疗,在基因耐药发生前改用另一种抗病毒药物(核苷酸)更为合理。


2)恩替卡韦和替比夫定首选是浪费资源,增加患者负担。因为拉米夫定耐药后改用恩替卡韦仍然有效,但恩替卡韦耐药使拉米夫定极其无效。


3)对于中青年患者,可以考虑改进的序贯抗病毒方案:当HBV  DNA拷贝数在7次方以上时,拉米夫定可以使用3个月,然后联合干扰素。这种疗法减少了50%的耐药性。同时停用拉米夫定,延长干扰素(总疗程为1年)后,复发率比未联合治疗降低一半。



推荐阅读:


儿童感染肝炎病毒的研究调查:我国儿童乙肝病毒比例明显下降

如何看懂乙肝5项检查?e抗体、e抗原…一一为你解析

儿童也会得“脂肪肝”?这类孩子要注意

““癌中之王””肝癌,高危人群应半年筛查一次

为何科学发达,乙肝却这么难治?除了药物治疗,还需要做好这些事

人体可自动消除乙肝病毒?专家:乙肝治疗根本在于控制病毒

免责声明:本文章来自互联网整理,不代表常青藤健康网观点和立场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