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全球用于临床治疗慢乙肝的抗病毒药物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核苷类药物,另一类是干扰素。在我国,已经批准上市用于抗乙肝病毒的药物,核苷类药物有五个,它们分别是拉米夫定、阿德福为酯恩替卡韦、替比夫定、替诺福韦酯。
乙肝
在药物的作用机制方面,核苷类药物主要是起到抑制病毒的作用,而干扰素它具有直接抗病毒与免疫调节的双重机制。由于作用机制的不同,也决定了他们不同的流程。
核苷类药物流程较长,需要长期用药,并且流程可能存在不确定性,而干扰素流程相对是固定的,一般标准治疗流程是48周,在给药方法上核苷类药物是口服给药很方便,每天口服一片,而干扰素就需要注射给药,长效干扰素是每周皮下注射一次的,在疗效上核苷类药物能快速抑制乙肝DNA病毒的复制。
但是,在e抗原血清学转换以及乙肝表面抗原清除率方面是偏低的,而干扰素抑制乙肝DNA病毒较慢,然而,他在e抗原血清血转换以及乙肝表面抗原清除率方面相对是较高的,一旦有效,病情就稳定,并且停药后复发率也是较低的。
在病毒耐药变异上,核苷类药物可能会引起病毒耐药突变,而干扰素是不引起病毒耐药变异的。在不良反应方面,核苷类药物的不良反应较少。
干扰素不良反应较多,可能会出现发热,注射部位疼痛,骨髓抑制作用以及甲状腺功能出现异常等等的副作用,但在临床上,90%-95%的患者都是可以耐受的。
乙肝
当开始使用抗病毒药物后,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首先,必须遵照医嘱按时用药,其次是定期的规律复查,并且要正确的应付不良反应干扰素的储存方法是冷藏3-5度。注射方法是皮下注射,核苷类药物是每日口服一片,由于需要进行长期的用药治疗,就要特别注意避免漏服,尤其是在治疗过程中,取得一定疗效后也不能大意,还是要坚持服药,不能擅自自行停药。
定期规律复查的目的是通过定期检查肝功能、乙肝病毒DNA定量、乙肝两对半定量,甲胎蛋白,等等来评估治疗的疗效,及时发现病情变化,耐药情况以及药物的不良反应,并可以给予相应的调整治疗方案。
抗乙肝病毒药物的相关不良反应大多数是可以控制的,并且停药后一般都是可以恢复的。只要能做到定期复查,与医生多沟通,注意发现不良反应,并给予恰当的对症治疗。
口服核苷类药物和干扰素治疗的检测频率,也就是说,定期检查是需要做哪些项目呢?并且必须多长时间检查一次才是合适的?
检查的项目应该包括血常规、肝功能、乙肝病毒DNA定量、乙肝两对半定量,甲胎蛋白,上腹部b超,甲状腺功能。
由于干扰素有骨髓抑制作用,对于血常规的检测,在刚开始治疗的第一个月,需要每1-2周进行检测,等血常规稳定以后,每个月检查一次,直到治疗结束,核苷类药物是每六个月检测一次,直到治疗结束就可以。
乙肝
得了乙肝并不可怕,这个病是可以控制,也是可以治疗的。
慢乙肝治疗的目标是为了最大限度长期抑制乙肝病毒的复制,减轻肝细胞炎性坏死以及肝纤维化,延缓和减少肝功能衰竭,降低肝硬化,肝癌的风险。
在治疗过程中,对一部分适合的患者还应该尽可能地追求慢乙肝的临床治愈。
免疫清除期是启动抗病毒治疗的最佳时期,长效干扰素治疗对实现临床治愈它更具有优势,对于符合抗病毒治疗适应症的乙肝患患者,在医生的帮助下选择合适的个体化治疗方案是能够帮助实现治疗目标的。
推荐阅读:
肝硬化患者应明确病因及时诊断和治疗
对付肝腹水的手段都有哪些
丙肝病毒是怎样被科学家从乙肝背后揪出来的
都已经得肝硬化了,是不是离肝癌就只有一步之遥了
脂肪肝肥胖和饮酒对肝脏的影响有怎样的预防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