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原发性十二指肠溃疡中,通常会发生胃炎,由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幽门螺杆菌是胃炎和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病的最重要原因,是连续统原则的经典例证。
幽门螺杆菌菌株的毒力不同,但每种都会引起炎症、消化性溃疡,有时还会引起胃癌。除了幽门螺杆菌,还有一种药也很容易导致消化性溃疡。
十二指肠溃疡
非甾体抗炎药会导致消化性溃疡
消化性溃疡的第二大原因是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由于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引起的溃疡越来越普遍,因为它们无处不在,并且越来越多地被老龄化人口使用。
慢性非甾体抗炎药使用者每年发生严重、危及生命的溃疡并发症的风险为1% 至 4%。
胃肠道毒性的主要机制是抑制胃前列腺素,这导致上皮粘液层、碳酸氢盐分泌、黏膜灌注、上皮增生和黏膜对损伤的抵抗力降低。
虽然幽门螺杆菌它刺激黏膜中的前列腺素合成,理论上可以对非甾体抗炎药引起的溃疡提供一些保护,但没有证据支持这一假设。
最近的数据表明,幽门螺杆菌感染可能会增加非甾体抗炎药的胃毒性。
例如,在最近的一项对照、随机、双盲、前瞻性研究中,接受低剂量阿司匹林的感染幽门螺杆菌的患者比未感染的患者对胃粘膜的损伤明显更严重。
另外两项研究的结果表明,幽门螺杆菌感染可能会增加临床上显着胃肠道事件的风险,包括出血。
消除幽门螺杆菌感染可降低与使用非甾体抗炎药或阿司匹林相关的胃肠道出血风险。
十二指肠溃疡
十二指肠溃疡和非甾体抗炎药的使用
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的人的十二指肠溃疡通常会愈合,即使继续使用非甾体抗炎药,但愈合速度要慢得多。
非甾体抗炎药引起的溃疡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使用抗分泌药物加速溃疡愈合和停止使用非甾体抗炎药。
如果患者也感染了幽门螺杆菌,则无法确定溃疡是由非甾体抗炎药、幽门螺杆菌还是两者引起的。
服用非甾体抗炎药的溃疡患者应筛查幽门螺杆菌感染,如果存在感染,应进行治疗。
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的人的溃疡比活动性幽门螺杆菌感染者的愈合速度略快,可能是由于表皮黏膜生长因子的合成增加所致。
不管是什么原因,这种改善是适度的并且在临床上是微不足道的。
即使存在与使用 非甾体抗炎药 相关的溃疡,也应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
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治疗不能预防与非甾体抗炎药治疗相关的溃疡并发症或复发。
十二指肠溃疡
如果溃疡是由非甾体抗炎药引起的,如果将非甾体抗炎药重新引入治疗,它很可能会复发。
如果需要使用 非甾体抗炎药s,可以使用新一代选择性 COX-2 抑制剂。
推荐阅读:
中医药,逆转肝纤维化的希望与挑战,保肝护肝的中草药都有哪些?
肾结石痛到怀疑人生?医生指点:4种不开刀的治疗方案,建议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