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出血是指原发性非外伤性的脑实质出血,临床上也被称之为自发性脑出血。
我国脑出血的患者占急性脑血管病的20%-30%,因此这是病死率最高的疾病类型。
脑出血可以根据脑部出血的部位以及病因分为不同的类型。
根据出血部位可以分为脑叶出血、脑室出血、基底节出血、丘脑出血、脑干出血、小脑出血。
另外,根据不同的病因还可以分为原发性脑出血,主要是因为血压过高而导致的脑出血。
以及继发性脑出血,是由于脑部动脉瘤的破裂所引发。
脑出血
患者脑出血发生时,症状的轻重会因患者出血的部位与出血量的多少而变化。
一般会产生以下症状:
1. 面部或四肢麻木,并且行走困难。
2. 患者会发生单侧面部的麻木或是产生口角歪斜。
3. 患者会产生说话或是理解的困难。
4. 逐渐出现单眼或是双眼的视力障碍。
5. 会产生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的症状。
6. 严重的会突然意识障碍或是抽搐。
如出现以上症状,应尽快就医。
脑出血
那么若是怀疑脑出血,应该做哪些检查呢?
(一)体格检查
询问患者是否有发作脑出血的有关症状,并且询问发病时间、外伤史以及用药史。
(二)辅助检查
了解了患者的基本情况之后,对患者进行相关疾病的排除。
1. 检查患者的血糖、肝肾功能以及电解质。
2. 检查患者的心电图以及心肌缺血标志物。
3. 对患者进行抽血化验,检查全血计数以及血小板计数。
4. 检查患者的凝血酶时间以及氧饱和度。
(三)影像学检查
影像学检查一般包括颅脑CT、颅脑MRI、脑血管检查。
通过影像学的检查,可以显示出患者的出血部位以及出血量的多少,由此来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案。
当对患者进行了脑出血的确诊之后,医生会对患者进行哪些治疗呢?
脑出血
一般情况下会采取以下治疗方案
1. 呼吸与吸氧:必要时让患者进行吸氧来维持生命体征,并且应维持氧饱和度大于94%。
2. 进行心脏检测:患者脑出血后的24小时内,应对患者进行常规的心电图检查。
3. 体温管理:在患者病发后入院的72小时内,应尽量维持患者的体温正常。
4. 血压管理:若患者发生了血压升高的情况,应分析患者血压升高的原因在决定患者降压治疗的方案。
5. 血糖管理:患者的血糖可控制值应维持在7.7-10.0mmol/L的范围之内。
推荐阅读:
老是脖子痛、头晕,颈椎病究竟是怎么引起的,应该怎么进行治疗?
肩周炎一旦发作,怎么都睡不好觉,这种疾病应该如何预防与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