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部不适到医院消化内科,医生大多会给开幽门螺旋杆菌的检查。
很多朋友可能对幽门螺旋杆菌并不了解,这是一种可以在胃酸中存活寄生于胃部的致病菌,能够在胃酸环境下生存的微生物也只有幽门螺杆菌能做到了!
幽门螺旋杆菌
有四种胃部疾病与幽门螺杆菌密切相关
1、胃炎
幽门螺旋杆菌可分泌尿素脢将尿素转换成硷性的氨,使它避免受到胃酸破坏。
同时借由鞭毛的活动穿透黏液层靠近胃上皮细胞,释出细胞毒素CagA进入胃上皮细胞,诱发细胞促动素IL-8的分泌,吸引中性球聚集。
伴随着淋巴球、浆细胞、巨嗜细胞聚集形成发炎反应,破坏胃上皮细胞造成胃炎。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造成的慢性胃炎可分为两类:胃窦部为主的胃炎和胃体部为主的胃炎。
胃酸分泌较多的患者,幽门螺旋杆菌较会聚集在胃窦部引起胃窦部为主的胃炎,造成十二指肠溃疡。
而胃酸分泌较少的患者,幽门螺旋杆菌会聚集在胃窦部和胃体部引起「胃体部为主的胃炎,造成胃溃疡、萎缩性胃炎甚至胃癌。
幽门螺旋杆菌
2、消化性溃疡
80%~95%的消化性溃疡是因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造成的,感染幽门螺旋杆菌的人一生中得到消化性溃疡的机率约3%~25%,幽门螺旋杆菌根除治疗后可大幅下降消化性溃疡的复发。
幽门螺旋杆菌进入人体主要聚集在胃窦部,但有些细菌可进入十二指肠球部聚集在胃化生上皮细胞处,造成十二指肠炎,而易受胃酸的侵蚀形成十二指肠溃疡。
3、反流性食管炎
反流性食管炎且长期使用胃酸抑制剂的病患常伴随胃体部为主的胃炎,研究显示给予幽门螺旋杆菌根除治疗可让胃炎痊癒;
且不会让反流性食管炎恶化,为了避免长期使用胃酸抑制剂下的低胃酸环境造成萎缩性胃炎、肠化生,此类病患应考虑给予幽门螺旋杆菌根除治疗。
幽门螺旋杆菌
4、胃癌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后,可能经由慢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肠化生->小肠型胃癌的步骤而形成胃癌。
幽门螺旋杆菌可能扮演的角色:刺激自由基的形成,增加细胞突变的机率,慢性发炎产生的细胞促动素和生长因子进一步促进异常细胞的增生。
流行病学的研究显示胃癌病患有较高的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率,而有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病患得到胃癌的机会是正常人的4~6倍。
有些研究显示幽门螺旋杆菌根除治疗可降低得到胃癌的机会,而早期胃癌病患在手术后接受幽门螺旋杆菌根除治疗的确可减少胃癌复发。
4、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后,慢性胃炎加上幽门螺旋杆菌的持续存在,会导致淋巴球在胃黏膜内聚积,形成类淋巴结节之构造。
此即所谓之黏膜相关淋巴组织,这些淋巴组织大量聚集而形成肿瘤的模样,便叫作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会显着增加得到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的机率。
约72%~98%的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病患有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而幽门螺旋杆菌根除治疗可让70%~80%的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得到痊癒。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