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糜烂性胃炎是指主要由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的多种组织学异常。大多数患者无症状。诊断是通过内窥镜检查。治疗是根除幽门螺杆菌,有时是抑酸。
非糜烂性胃炎的病理
浅表性胃炎:淋巴细胞和浆细胞与中性粒细胞混合是主要的浸润性炎症细胞。炎症是浅表的,可能涉及胃窦、身体或两者。它通常不伴有萎缩或化生。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
非糜烂性胃炎
深部胃炎:深部胃炎更可能是有症状的(例如,模糊的消化不良)。单核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浸润整个粘膜至肌层水平,但很少出现渗出液或隐窝脓肿,正如这种
浸润所预期的那样。分布可能不完整。可能存在浅表性胃炎,也可能存在部分腺体萎缩和化生。
胃萎缩:胃炎可能会出现胃腺萎缩,最常见的是长期存在的胃窦(有时称为 B 型)胃炎。一些胃萎缩患者具有壁细胞自身抗体,通常与胃体(A 型)胃炎和
恶性贫血有关。可在没有特定症状的情况下发生萎缩。内窥镜下,黏膜可能看起来正常,直到萎缩进展,此时黏膜下血管可能可见。随着萎缩变得完全,酸和胃蛋白酶
的分泌减少,内在因子可能丢失,导致维生素 B12 吸收不良。
两种类型的化生在慢性非糜烂性胃炎中很常见:
非糜烂性胃炎
粘液腺化生(假幽门化生)发生在胃腺严重萎缩的情况下,胃腺逐渐被粘液腺(胃窦粘膜)取代,特别是沿着较小的曲线。胃溃疡可能存在(通常在胃窦和胃黏膜的交界处),
但它们是这些化生性改变的原因还是结果尚不清楚。
肠化生通常始于胃窦以应对慢性粘膜损伤,并可能扩展到全身。胃黏膜细胞变为类似于肠黏膜——具有杯状细胞、内分泌(肠嗜铬细胞或肠嗜铬细胞样)
细胞和发育不良的绒毛——甚至可能具有功能性(吸收性)特征。
肠化生在组织学上分为完全(最常见)或不完全。随着完全化生,胃黏膜在组织学和功能上完全转变为小肠黏膜,具有吸收营养和分泌肽的能力。
在不完全化生中,上皮的组织学外观更接近大肠,并且经常表现出发育不良。肠化生可能导致胃癌。
非糜烂性胃炎的症状和体征
大多数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患者无症状,但有些患者有轻度消化不良或其他模糊症状。
非糜烂性胃炎的诊断
非糜烂性胃炎
内窥镜:通常,这种情况是在为其他目的进行的内窥镜检查期间发现的。不建议对无症状患者进行检测。一旦确定了胃炎,就可以进行幽门螺杆菌检测。
非糜烂性胃炎的治疗
根除幽门螺杆菌:慢性非糜烂性胃炎的治疗是根除幽门螺杆菌。鉴于幽门螺杆菌相关浅表性胃炎的高患病率和临床后遗症(即消化性溃疡病)的发生率相对较低,
对无症状患者的治疗有些争议。然而,幽门螺杆菌是 1 类致癌物;根除可以消除癌症风险。
推荐阅读:
什么是消化性溃疡?消化性溃疡的药物有哪些?消化性溃疡有哪些饮食护理?
溃疡性结肠炎有哪些症状?有哪些药物治疗?有关溃疡性结肠炎的禁用食品?
引起胃胀气真的是因为饮食问题?胃胀气有什么危害?出现胃胀怎么调理?
什么是慢性萎缩性胃炎?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药物? 如何预防慢性菱缩性胃炎?
胃食管反流的药物治疗?胃食管反流的饮食禁忌?胃食管反流的预防措施?
急性肠系膜缺血最常见的原因?急性肠系膜缺血的诊断?急性肠系膜缺血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