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调查显示,全世界骨关节炎患者有3.6亿人,我国有1.3亿多,占总人数的10%以上,其中60岁以上老人一半以上患有该病,70岁以上老人的骨关节发病率达80%—90%,远超过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被世卫组织称为“不死的癌症”。据世界卫生组织预测,我国将成为世界骨关节炎患病人数最多的国家。
关节炎是最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共有100多种类型,其中最常见的是骨关节炎和类风湿关节炎两种。其中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 OA)是一种常见的关节退行性病变,以软骨丢失、软骨下骨异常改变、滑膜炎及骨赘形成为特征,常常引起受累关节疼痛、活动受限并最终导致关节功能障碍。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骨关节炎已成为中老年人生活质量下降和致残首要原因。骨关节炎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和生活,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负担。
骨关节炎早中晚期三种不同发病机制
医学研究表明,骨关节炎的发生、发展与关节软骨组织以及周围软组织的各种免疫炎症反应和软骨细胞的过度凋亡相关。早期骨关节炎的滑膜中出现炎性细胞浸润的表现伴有局灶性软骨纤维化的损害,同时可以观察到局灶性的软骨祖细胞克隆、增殖;
到骨关节炎中期,随着软骨组织免疫炎症反应的进展,炎性改变波及到关节周围组织包括滑膜、韧带和骨质,软骨细胞过度凋亡,纤维软骨基质合成加快,出现肥厚性增生改变;
骨关节炎晚期,出现软骨基质损坏,软骨变薄、纤维软骨重塑部位的滑膜炎症加重,导致骨膜增生、骨赘形成,最终发生缺血性骨坏死。因此,治疗骨关节炎的关键是阻止软骨和滑膜组织的免疫炎症以及软骨细胞过度凋亡的进程,促使软骨祖细胞再生、修复受损的软骨。
(部分图文来源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