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前往常青藤大药房

174“医闹”人员上了黑名单,罚款、行政拘留…还要立法?

发布时间: 2021-06-10 11:00

2021
06/10
11:00

分享

一、舆情概述 


6月3日,国家卫健委综合监督局发布了一则《持续推进严重危害医疗秩序联合惩戒营造良好医疗秩序》的公告。公告明确李某等174人列为严重危害正常医疗秩序失信行为人。该名单信息已经全国信用信息平台推送给参与联合惩戒各部门,共同实施联合惩戒措施。



6 月 4 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举行记者会,针对社会关注的暴力伤医问题,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发言人臧铁伟表示,即将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二审的医师法草案作了针对性规定。


他介绍,在保障医师权利方面,医师法草案专设一章完善各项医师权利保障措施,明确规定医师的人格尊严、人身安全不受侵犯;明确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阻碍医师依法执业,干扰医师正常工作、生活,明确禁止侮辱、诽谤、威胁、殴打医师,侵犯医师人格尊严、人身安全和人身自由。


近年来,“医闹”一次又一次地出现在舆论的风口浪尖,医闹为何愈演愈烈?禁止暴力伤医是否有必要单独立法?


 二、舆论聚焦及相关特点


1、舆情热度演化分析


药智舆情大数据监控系统显示“立法禁止暴力伤医”话题呈现出高度舆情热度,6月3日-6月7日,该话题相关数据总量26810条,话题敏感信息占比24.62%,信息来源以微博为主,占比超过80%。


敏感占比图


本次话题关键词集中在医师、生命、尊重、善待、禁止、暴力伤医等,医师是本次舆情讨论焦点。

关键词云


2、舆情讨论焦点


(1)暴力伤医不应是解决矛盾的途径


近年来,医患纠纷频发,有些甚至演变成了恶性案件。例如2020年年初,北京朝阳医院眼科医生陶勇遭遇暴力伤医事件,引发全社会对暴力伤医行为的持续声讨和谴责。


“医闹之风”之所以蔓延盛行,一方面是部分患者及其家属把“医闹”当作解决医患纠纷、发泄对医院不满的途径。另一方面,由于“医闹”缺乏相关明确的处罚条例,致使一些医闹者被惩戒的成本极低。除此之外,在部分医闹者思维意识里抱有一种“被服务”“消费者”的心态,一旦没有达到自己预期的“服务效果”便会对医务工作者谩骂,甚至拳脚相加。甚至在一些医闹者思维意识里会想当然地把“医生”万能化,把一些“医疗风险”归咎于医务工作者的“责任心”,当治疗效果不理想时,便认为是医生不行。


“医闹”让本应该相互理解信任的“医患关系”形成了一个巨大的鸿沟,影响了正常的治疗秩序和治疗环境。惩戒医闹,彻底根除医闹已成为“众望所归”“人心所向”的共识。


(2)曾多次立法,如何执行才是关键


事实上,“暴力伤医”在法律层面早已是禁止的。


2018年10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卫生健康委等28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对严重危害正常医疗秩序的失信行为责任人实施联合惩戒合作备忘录》,打击暴力杀医伤医、在医疗机构寻衅滋事等严重危害正常医疗秩序的失信行为,限制措施涉及事业编制、法人资格、交通、投资以及各种补贴和优惠性政策等方面。从发布的第二年起,28个部门每年公布一次新增失信人名单。从193人、222人到最新公布的174人,近三年来,联合惩戒机制已处理了近600名“医闹”者。


2019年12月2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规定医疗卫生人员的人身安全、人格尊严不受侵犯,并“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威胁、危害医疗卫生人员人身安全,侵犯医疗卫生人员人格尊严”。


但可能因为法律践行困难和条款漏洞,比如对于医闹群体入罪时机和打击措施未做具体阐述,令施暴者免于定罪或降级处理,让伤医者有恃无恐。


本次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的医师法草案二审稿在专设一章保障医师权利的基础上,在总则中明确医师的人格尊严、人身安全不受侵犯;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阻碍医师依法执业,干扰医师正常工作、生活;禁止通过侮辱、诽谤、威胁、殴打等方式,侵犯医师人格尊严、人身安全和人身自由。


虽然立法惩戒医闹是众望所归,但有网友表示出一些担忧。“应该把这个问题放进刑法中,按普通人严格执法,而不是单独出这个。”“根本不是旧法不足,而是执法不严。”还有网友提出,应该扩大到医疗工作者而不是只是医师。


“立法的目的和意义在于震慑,而不是为了立法而立法。”立法并不是解决医患的途径,现行故意伤害罪,故意杀人罪等罪行足以有解决暴力伤医的法理依据,故意伤医的人可能本就抱着鱼死网破的心理,法律是最底层的线,重塑社会的信任架构,让人有宣泄和解决冲突的口子可能更好。


法律条款有了,如何执行,效果如何,还有待时间检验。


三、舆情总结与思考


近年来,医患纠纷频发,一面是治疗黑幕、医疗乱象,一面是暴力伤医,仿佛医患之间存在着不可跨越的鸿沟。立法或许可以让医生得到一定的保护,但如何执行才是关键。而缓解医患矛盾更重要的是尊重生命,医生要具备应有的职业素养,患者也要尊重医生。


文章来源于药智新闻,作者:琉璃



免责声明:本文章来自互联网整理,不代表常青藤健康网观点和立场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