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彭博社 9 日报道(图 2),在接种强生疫苗的人群中,有 4 人出现了伴有血小板减少的罕见血栓症状。其中 1 例如发生在临床试验期间。另外 3 例如出现在美国,当地已有近百人 500 万人注射了该疫苗。
这是继阿斯利康疫苗之后,欧洲药管局对第二款新冠疫苗审查其接种后出现血栓症状。此前,药管局 7 日本宣布,出现血栓属于接种阿斯利康疫苗的「非常罕见」副作用。
血栓对心脏和脑部都有非常明显的危害,那么对于治疗血栓,除了传统的抗凝药和抗血小板药物,还有哪些新型药物治疗血栓呢?
血栓
血小板聚集在动脉血栓形成事件(如心肌梗塞,缺血性中风和周围动脉血栓形成)的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抑制血小板凝集的抗血小板药物,例如阿司匹林和P2Y 12抑制剂,已被确定为预防此类血栓形成事件的基石疗法。
已经开发了许多新型抗血栓药,它们有望降低血栓的稳定性,下面讨论一些在改变血栓稳定性方面可能特别有效的试剂。
血栓
抗凝剂
1、XI因子抑制
在与病理相关的剪切条件下,因子XI已显示可增强胶原蛋白或组织因子包被的表面的血小板凝结,粘附和聚集以及血栓生长。凝血因子XI一旦形成,也可以保护血凝块/血栓免于裂解。
2、因子XII抑制
抑制活化的XII因子(FXIIa)可通过降低血凝块硬度来提供血栓保护作用。在血流情况下,在颈动脉损伤模型中,抗体剂量依赖性地减少了胶原蛋白上的血栓形成,并且在动脉剪切速率下几乎完全消除了血栓形成(<5%表面覆盖)。
在兔体外膜氧合体外循环系统中,抗体7与肝素一样有效地预防了血栓形成,但是与肝素相比,它并没有增加出血。
血栓
抗血小板药
目前,在常规临床应用中,尚无针对主要血小板受体,糖蛋白Ibα或糖蛋白VI或其配体(vWF /胶原蛋白)的抑制剂,这些抑制剂会引发血小板粘附和激活,并随着剪切速率的增加而变得越来越重要。
1、血小板糖蛋白VI抑制
通过干扰血管胶原蛋白位点来抑制糖蛋白VI依赖性途径可以减少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情况下的血栓形成,例如在心肌梗塞中。
Revacept,一种可溶的二聚糖蛋白VI-Fc融合蛋白,已被证明可通过阻断斑块或糜烂中的血管胶原蛋白来减少血小板粘附,并且在临床前研究中是安全的。
2、血小板抑制整合素αIIbβ3的选择性抑制
血小板整联蛋白αIIbβ3的拮抗剂是有效的抗血栓形成药物,但也具有威胁生命的出血副作用。整联蛋白双向传输信号,而外向内信号转导大大增强了血栓形成。
Gα13-整合素相互作用的抑制剂选择性地消除了由内而外的信号传导,从而在不影响出血时间的情况下抑制了血栓形成。
3、CyPA的抑制
血小板脱粒导致CyPA释放,CyPA是血小板激活的有效刺激物,也可增强纤维蛋白原与血小板的结合。特异性抑制剂(例如MM284或基于特异性抗体的拮抗剂)对胞外CyPA的抑制作用可能会调节血栓的扩散而不会影响止血。
血栓
了解完以上内容,对疫苗还是有两句话要说一说
有人说这个疫苗跟新冠死亡率差不多,其实没有那么夸张。新冠死亡率1-3%,这疫苗0.00095%。疫苗的研究本来正常来说周期就很长的,这次短期内各国基本都有成果确实很成功了。
相信国产疫苗的效果以及安全性,国家在事关人命的疫苗上也是严格把关的,况且已经有许许多多的人施打了疫苗,足够证明疫苗的安全性。
中国疾控中心免疫规划首席专家王华庆表示,中国要建立免疫屏障可能会需要10亿人以上能够接种新冠疫苗,接种率越高,那么免疫屏障形成就越牢固。面对接种疫苗,不要再说等一等啦。接种疫苗出现血栓,血栓对心脏和脑危害大,治疗血栓的新药有哪些?
推荐阅读:
心力衰竭能治好吗?左侧心力衰竭和右侧心力衰竭都治好,能延长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