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呦呦鹿鸣,食野之蒿”。
出生伊始,似乎上天注定了屠呦呦与青蒿的缘分。
1972年,初次与青蒿素萍水相逢,屠呦呦开始了长达43年研究。
2015年,85岁的屠呦呦,从瑞典国王手中接过诺贝尔奖,成为中国首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科学家。
相比于走到聚光灯下,屠呦呦更为熟悉的是,实验室散发的化学试剂味道。
屠呦呦
绝处逢生,向医而行
1930年,中国正处于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正当革命轰轰烈烈进行时,谁也不会注意到,这一年的冬天,浙江宁波降生了一名女婴。
人们更不知道的是,几十年后,世界将会有上百万的人,将会被她从死神手里拯救下来。
她叫屠呦呦,出生于1930年的冬天,因为是家里5个孩子中唯一的女孩,得到父亲特别的宠爱,并从《诗经》中的诗句“呦呦鹿鸣,食野之蒿”中,为宝贝女儿寻得闺名。
幼年屠呦呦与母亲(央视网)
屠呦呦上学时,学习成绩比较平庸,唯独生物这门科目的成绩较为突出。
1946年,16岁的屠呦呦不幸染上了肺结核,被迫终止学业,在家休养了两年。
四五十年代的国内医学并不发达,患上肺结核还能活下来实属不易。
这次的生病经历,让屠呦呦对医学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她觉得医学不仅能够帮助自己走出病痛,还能治疗更多的人。
就在此时,屠呦呦立志要做一名对医学有贡献的人。
1948年,休学两年的屠呦呦,就读宁波私立效实中学高中,并愈加坚定自己的梦想,于1951年考入北京大学医学院药学系,专业是生药学。
在专业课程中,屠呦呦尤其对植物化学、本草学和植物分类学有着极大的兴趣。
1955年,毕业后的屠呦呦,被分配在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工作,她不知道,她以后研究的工作,将对全球上亿人产生影响。
“523”任务,初见青蒿
大学毕业后的14年里,屠呦呦都未曾和疟疾、青蒿素有过交集。
热爱药学研究的她,在毕业后与老师楼之岑一起抗击血吸虫病;也参与到中药炮制研究工作课题组,和课题组成员一起编著出《中药炮制经验集成》一书。
真正接触到疟疾是在1969年。
1967年5月23日,“疟疾防治药物研究工作协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决定研制抗疟新药的任务由国家科委和解放军总后勤部牵头,组织相关科研、医疗、制药单位共同完成。
由于这个项目是国家援越战备紧急军工项目,为了保密,就以开会时间作为代号,称为“523”任务。
1969年,因为屠呦呦在工作中对中西医研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被选为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的“523”课题组组长,自此开始了探索治疗疟疾的“征战”。
屠呦呦在实验室做实验(新华社)
从接到任务开始,屠呦呦领导课题组研读历代中医典籍、民间方药,并走访大量的老中医,从两千多个方药中,梳理出了640个药方的《疟疾单秘验方集》。
起初,青蒿并没有引起屠呦呦的重视,因青蒿多用作辅助用药。
在研究了上百种样品之后,一直没有找到合适方子,研究一度走入泥沼之中。
1971年,东晋葛洪所著的《肘后备急方》一书记载的治疟“青蒿方”被屠呦呦关注到。
“青蒿方”中写到:“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
屠呦呦仿佛看到了希望,一头扎进青蒿的研究中。在经历190次失败后,第191号青蒿乙醚中性提取物进入抗疟试验。
结果显示,这种提取物对鼠虐抑制率是100%。
自此,青蒿治疗疟疾终于看到了一丝希望。
亲身试“毒”
1972年,屠呦呦团队从中药青蒿中分离得到抗疟有效单体,命名为“青蒿素”,对鼠疟、猴疟的原虫抑制率达到100%。
安全有效的样品只是第一步,要上市必须进行临床试验,为了为不错过当年的临床观察季节,屠呦呦向领导提交了志愿试药报告,并郑重提出:“我是组长,我有责任第一个试药!”
青蒿素(北京大学医学部)
同年,屠呦呦和其他科研人员住进医院,开始进行首批人体试验的志愿者,经过一周的观察,并未发现样品对人体有明显副作用。
得到满意的结果后,屠呦呦亲赴海南疟疾高发区,在病人身上试验,完成了21例临床抗疟疗效观察,得到满意效果。
1973年,经临床研究取得与实验室一致的结果,抗疟新药青蒿素由此诞生。
青蒿素抗疟升级
在提纯足量的青蒿素后,屠呦呦带领团队进行新一轮的临床试验。
团队在经历片剂、胶囊等剂型改良后,得到了不错的试验效果:胶囊制品进行三例临床试验,疟原虫均转阴,只是有一例患者体内在转阴18小时后,又重新出现疟原虫。
但屠呦呦不满足于试验结果,开始了青蒿素衍生物的研究,边申请青蒿素新药,边研究双氢青蒿素。
1986年,青蒿素通过当时的卫生部审查,获得新药证书,并在抗疟层面取得巨大成效。
大获成功的青蒿素,并没有阻止她继续向前研究的步伐,屠呦呦反其道而行,进行双氢青蒿素研发。
1992年,双氢青蒿素片问世,抗疟效果比青蒿素片高10倍。
那年,屠呦呦62岁,对青蒿素的研究,并没有因为年岁的增长而停止。
之后的十几年,屠呦呦持续跟踪青蒿素相关的药品,在疟疾高发区的使用效果,包括柬埔寨、老挝、缅甸、泰国和越南。
2015年,85岁的屠呦呦,带领着中医药宝藏之一的青蒿素,登上世界舞台中央,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成为首获科学类诺贝尔奖的中国人。
“做了一辈子,我希望青蒿素能够物尽其用,也希望有新的激励机制,让中医药产生更多有价值的成果,更好地发挥护佑人类健康的作用。”屠呦呦说。
参考资料:
1、屠呦呦:蒿草青青呦呦晚鸣
http://www.ce.cn/xwzx/gnsz/gdxw/201909/25/t20190925_33218411.shtml
2、百年战“疫”·北医人|发现青蒿素——屠呦呦
http://mtw.so/5Scave
3、心系国家,以身试药!重温屠呦呦发现青蒿素的历程
http://mtw.so/60sB7E
文章来源于药智新闻,作者:鱼腥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