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医学认为本病是指眼皮脂腺受感染而引起的一种急性化脓性炎症,可分为内外麦粒肿。凡睫毛所属皮脂腺的化脓性炎症为外麦粒肿,而睑板腺的化脓性炎症为内麦粒肿。

一、病因病机
本病每因脾胃蕴热,或心火上炎,又复外感风热,积热与外风相搏,气血瘀阻,火热结聚,以致眼睑红肿,腐熟化为脓液。
二、辨证
主症病起始则睑缘局限性红肿硬结,疼痛和触痛,继则红肿渐形扩大;数日后硬结顶端出现黄色脓点,破溃后脓自流出外感风热;脾胃蕴热。
中医疗法(仅供参考)
方1:草决明汤
组成: 草决明30g。
用法: 上药加水1000ml,煎至400ml,1次服下,每日1剂,小儿酌减。
适应: 麦粒肿。两目反复麦粒肿,两眼睑浮肿,结膜轻度充血,视力下降,羞明怕光,精神抑郁,头目闷胀,眠差,脉弦稍数,舌质红,苔薄黄。
来源: 《四川中医》1992年第7期,作者王德本。
方2:三黄汤
组成: 黄连15g,黄芩15g,生大黄10~15g。
用法: 将上述药物水煎,日1剂,一半内服,一半乘热熏蒸敷洗患处。
适应: 麦粒肿。上睑内毗角处长出一粒小白点,感羞明疼痛。眼内侧结膜充血,呈红肿、热痛。
来源: 《湖北中医杂志》1990年第2期,作者邓朝纲。
方3:清热解毒汤
组成: 蒲公英60g,金银花15g,菊花15g。
用法:将上述药物浸泡30分钟,煎煮成药汁,乘热将药液倒入熏眼壶中熏疗患眼,每日2次,每次15分钟。熏后用0.3%氧氟沙星滴眼液点眼,每日3次。
病症: 早期麦粒肿。
来源:《中国民间疗法》1998年第4期,作者严妙芬。
三、注意事项
1、本病初起至化脓切忌挤压,以免细菌挤入血液,造成严重后果。
2.上述方法适用于红肿硬结,可促其消退,如已成脓应由眼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