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常青藤健康网 >疾病百科 > 疾病症状
原因
诊断
鉴别
颈椎病大致有颈椎骨质增生、正常曲度变异和颈椎间盘突出。你这主要是由于颈椎退行性病变而压迫神经(硬膜囊)使局部代谢循环受阻所引起的。还要看具体压迫什么神经。通常可以分为以颈部症状为主的颈型、神经根受累出现上肢症状的神经根型、四肢运动和感觉障碍的脊髓型、椎动脉受压引起椎动脉周围交感神经刺激症状的椎动脉型和压迫食管有吞咽不适或困难的食管型。不知道你的症状具体是什么。其主要反应是疼痛、头晕、呕吐、手麻、失眠、反射性疼痛等。若不抓紧治疗,病情进一步发...
原因
诊断
鉴别
恶性高血压性小动脉性肾硬化主要表现在肾小动脉坏死,增生性动脉内膜炎和肾小球纤维蛋白样坏死。肾小球肾炎,慢性肾衰,肾动脉狭窄,肾血管炎和少见的内分泌疾病(嗜铬细胞瘤,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导致的继发性高血压是形成恶性高血压性小动脉性肾硬化主要原因。...
原因
诊断
鉴别
随着血管外科的发展,急性动脉栓塞的治疗取得了可喜的进展,但病死率和患肢截肢率仍相当高,导致这种结果的主要原因是缺血性横纹肌溶解及由此产生的肌红蛋白、离子紊乱、氧自由基等引起代谢性综合征(myonephropathic-metabolic syndrome,MMS),即肌病肾病代谢综合征。以往未能对此代谢性改变给予足够的重视,所以患者预后较差。近期文献统计,急性动脉阻塞后MMS发生率为7%~37.5%,而其真正发病率仍是一个未知数。...
原因
诊断
鉴别
肾上腺髓质肿瘤--嗜铬细胞瘤是引起髓质功能亢进的主要原因。现在临床上已证实有髓质增生而引起髓质功能亢进的病例。嗜铬细胞瘤的病例早在1世纪前已有报道,但至1927年起才有临床手术摘除肿瘤的成功报道。1949年Holton及1950年Goldenberg等发现嗜铬细胞瘤分泌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从此才了解嗜铬细胞瘤的临床发病机制。过去认为嗜铬细胞瘤是一种罕见病。近年来,由于诊断方法的不断改进,发现的病例有所增加。据统计其发病率占所有高血压病例...
原因
诊断
鉴别
约每1000例个体中发生1例某种形式的肾融合,最多见的是马蹄肾。融合的肾块几乎都包含两个排泄系统及两根输尿管。肾脏组织可在两胁腹间被均匀等分,或完全在一侧。即使在后一种情况下,双输尿管口也开口于膀胱的固有位置。...
原因
诊断
鉴别
小儿狼疮肾炎又称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肾炎(systemic lupus erythenlatosus nephritis,SLEN),是指有肾病临床表现和肾功能异常,或仅在肾活检时发现有肾小球肾炎病变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公认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病变大多累及数个系统或器官。SLE部分病人以肾外症状为主,肾损害轻;另一部病人则以肾损害为主要表现,肾外症状不明显,后者易误诊为原发性肾小球疾病。...
原因
诊断
鉴别
肾脏位于腰部脊柱两侧后腹膜间隙内,周围有较厚的脂肪垫,有一定的活动度。再外有脊柱、助骨、腹内脏器及肌肉的保护,一般情况下不易受伤。肾创伤多见于青壮年男性,这与职业及体力活动较多等因素有关。随着现代化工业及交通的发展、发生率已居泌尿生殖系创伤的首位。...
原因
诊断
鉴别
引起肾损害的恶性肿瘤可分为两大类,包括肾脏本身的肿瘤及肾脏外肿瘤。肿瘤致肾损害发生率<1%,临床主要表现为肾病综合征或肾炎综合征。肾损害可见于各种恶性肿瘤,最常见于肺癌、胃癌、乳腺癌和结肠癌。...
原因
诊断
鉴别
1967年和1968年,Gjone和Norum最早报道了一种以蛋白尿、贫血、高脂血症和角膜混浊为特点的家族性疾病,进一步的研究发现患者血浆胆固醇和三酰甘油水平增高,溶血卵磷脂水平降低,游离胆固醇磷脂酰胆碱水平增高,常累及肾脏,肾功能衰竭是本病死因。...
原因
诊断
鉴别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较为常见的疾患之一,主要是因为腰椎间盘各部分(髓核、纤维环及软骨板),尤其是髓核,有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变后,在外力因素的作用下,椎间盘的纤维环破裂,髓核组织从破裂之处突出(或脱出)于后方或椎管内,导致相邻脊神经根遭受刺激或压迫,从而产生腰部疼痛,一侧下肢或双下肢麻木、疼痛等一系列临床症状。腰椎间盘突出症以腰4-5、腰5-骶1发病率最高,约占95%。...
相关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