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常青藤健康网 >疾病百科 > 疾病症状
检查
动静脉瘘定位试验是一项用于检查静脉血管是否正常的辅助检查方法。动脉血含氧量多,二氧化碳少,呈鲜红色;静脉血含氧少,二氧化碳多,呈暗红色。当存在动静脉瘘时,由于动脉压力高于静脉,动脉血则进入静脉,使瘘管附近的静脉血颜色变浅。又因动脉的血压随心脏的收缩、舒张而变化,当动静脉瘘较粗大时,进入静脉的血流呈脉冲状态。通过此项检查可以判断相应的病征。...
检查
¥20
抗Sa抗体是Despres等于1994年报告的出现于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血清中的一种自身抗体。靶抗原(Sa抗原)最初发现于人脾,之后又在人胎盘、类风湿滑膜翳中发现,可能是人体的正常组织成分。用免疫印迹技术分析,人脾中Sa抗原分子量为50kD,而人胎盘Sa抗原为50和55kD两种。...
检查
轻微锥体外束损害时肌力减低常不明显,患者进行主动运动时会尽力去完成,因而轻微的肌力减低不易被查出。被动抬高患者肢体,转移其注意力后突然撤去支持力,神经支配正常的肢体会反射性保持原姿势,肌力下降的肢体则寒然下落。麦卡兹尼试验是检查下肢是否轻瘫的方法之一。...
检查
¥10
已致敏的淋巴细胞在体外培养中受到特异性抗原的刺激,会释放多种淋巴因子,其中包括移动抑制因子。...
检查
¥15
血小板第3因子(PF3)是血小板膜的磷脂成分,它为因子Ⅸa、Ⅷa和Ca2+以及因子Ⅹa、Ⅴa和Ca2+提供磷脂活化表面。测定血小板参与凝血过程的方法称血小板第3因子有效性测定(PF3aT)。...
检查
正常人外周血中中性粒细胞的分叶以3叶居多,杆状核细胞较少(0.01~0.05),杆状核与分叶核之间的正常比值为1∶13。如比值增大(即杆状核粒细胞增多),或者出现杆状核以前更幼稚阶段的粒细胞称为核左移。如比值减小(表示分叶核粒细胞增多)或分叶在5叶以上的粒细胞超过0.03时,称为核右移。...
检查
放射性核素标记的肿瘤神经多肽受体显像是核医学中最年轻、最有活力的分支领域。放射性核素标记的配体如血管活性肠肽(vasoactive intestinal peptide, VIP)或生长抑素(somatostatin,SST)的受体显像已经证实了它在临床应用方面的有效性。而且,这些显像方法同样可通过提供肿瘤受体表达的正确体内特征而有助于有效地治疗肿瘤。...
病原体是棘球绦虫。其幼虫即棘球蚴可寄生于人及其他偶蹄类动物(如羊、牛、猪等)的肺、肝、腹腔等处,引起包虫病。常用卡索尼皮内试验(Cason intradermal test)进行诊断,亦可采用皮下试验、间接血凝抑制试验、补体结合试验、ELISA等方法。...
在血吸虫病的免疫学诊断中,除试用过几乎所有的各种免疫学检验方法。此外,还有以血吸虫尾蚴和虫卵作为抗原的尾蚴膜试验和环卵沉淀试验。现介绍敏感性、特异性较高且使用广泛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检查
¥80-¥100
血小板颗粒膜蛋白140测定( GMP - 140) 为对血小板细胞粘附受体进行测定是否存在异常, GMP - 140在凝血酶、组胺、补体C5b9等刺激下,α颗粒体和棒状小体膜迅速与胞膜融合而在细胞膜上表达,介导白细胞与内皮细胞的起始黏附,介导血小板与多种白细胞的结合,在炎症和血栓形成等方面起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