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常青藤健康网 >疾病百科 > 疾病症状
原因
诊断
鉴别
胆管扩张症为较常见的先天性胆道畸形,以往认为是一种局限于胆总管的病变,因此称为先天性胆总管囊肿。于1723年Vater首例报道,1852年Douglas对其症状学和病理牲作了详细介绍。一个多世纪以来,随着对本病认识的加深,近年通过胆道造影发现扩张病变可以发生在肝内、肝外胆道的任何部位,根据其部位、形态、数目等有多种类型,临床表现亦有所不同。...
原因
诊断
鉴别
胰腺囊腺癌(Pancreatic cystadenocarcinoma)也属于胰腺的增生性囊肿,可从胰腺囊腺瘤恶变而来。本病在临床上十分罕见,仅占胰腺恶性肿瘤的1%。有关胰腺囊腺癌的最早文献报道分别见于1911年Kaufman和1834年Lichenstem各自在德、美杂志上的报告。1963年,Cullen在Mayo医院所有的240万份在住院病历中,共发现资料完整、可以确诊的胰腺囊腺癌17例。截止1984年,Segessen统计在世界各国医...
原因
诊断
鉴别
乙型肝炎病毒是双链环状DNA病毒,该病毒有3个重要的抗原,包括表面抗原(HBsAg)、核心抗原(HBcAg)及e抗原。除了引起肝炎外,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还可引起多种风湿性疾病,包括结节性多动脉炎、皮肌炎及多肌炎、雷诺症等,但最常见的为血清病样关节炎皮炎综合征。...
原因
诊断
鉴别
肝瘟又称瘟黄、疫黄。肝瘟名出《明医杂着》。因其发病急,《诸病源候论·黄病诸候》又称之为急黄:“脾胃有热,谷气郁蒸,因为热毒所加,故卒然发黄,心满气喘,命在顷刻,故云急黄也。”本病相当于西医学所说的急性病毒性重症肝炎。...
原因
诊断
鉴别
为胆囊壁增生性疾病。女性多见。病因不明。病理改变为粘膜增生肥厚,罗-阿窦数目增多、扩大成囊状、穿至肌层深部,窦与胆囊腔之间有管道相连,形成假性憩室。肌层明显增生,胆囊壁显著增厚,囊腔变窄。假性憩室中充满胆汁,可形成结石。分弥漫型、节段型、局限型三型。...
原因
诊断
鉴别
结直肠黑变病(melanosls coli,MC)是指结直肠固有膜内巨噬细胞含有脂褐素样(1ipofuscinlike)物质的一种黏膜色素沉着性病变。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结、直肠黑变病的发病率升高。该病国内报道较少。结直肠黑变病的病因及发病机理目前仍不甚清楚,该病患者可出现电解质紊乱,而且该病患者中大肠癌和大肠腺瘤性息肉的发生率高,少数患者还可出现假性肠狭窄,而误行剖腹手术。...
原因
诊断
鉴别
慢脾风即慢惊风的脾肾阳衰证,为虚极之侯,阳虚极而生内风。见《仁斋小儿方论》。又名脾风、虚风。症见闭目摇头,面唇发青发黯,额上汗出,四肢厥冷,手足微搐,气弱神微,昏睡不语,舌短声哑,呕吐清水,指纹隐约。多因吐泄既久,脾虚气弱,肝失濡养所致。证属无阳纯阴的虚寒危象。患儿往往衰脱而死,预后大多不良。治宜补脾益胃,温中回阳。用参附汤、回阳救急汤。初起宜有白僵蚕丸。采用五绝指针疗法调理治疗,亦收到良好效果。...
原因
诊断
鉴别
小儿泄泻是以大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或如水样为特征的一种小儿常见病。西医称泄泻为腹泻,发于婴幼儿者称婴幼儿腹泻。本病以2岁以下的小儿最为多见。虽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夏秋季节发病率为高,秋冬季节发生的泄泻,容易引起流行。小儿脾常不足,内伤乳食,或脾肾阳虚,均可导致脾胃运化功能失调而发生泄泻。轻者治疗得当,预后良好。重者泄下过度,易见气阴两伤,甚至阴竭阳脱。...
原因
诊断
鉴别
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肠炎(acute hemorrhagicnecrotizing enteritis)是与C型产气荚膜芽孢杆菌感染有联系的一种急性肠炎,本病病变主要在小肠,病理改变以肠壁出血坏死为特征。其主要临床表现为腹痛、便血、发热、呕吐和腹胀。严重者可有休克、肠麻痹等中毒症状和肠穿孔等并发症。...
原因
诊断
鉴别
腹膜后血肿为腹腰部损伤的常见并发症,约占10~40%,可因直接或间接暴力造成。最常见原因是骨盆及脊柱骨折,约占2/3;其次是腹膜后脏器(肾、膀胱、十二指肠和胰腺等)破裂和大血管及软组织损伤。因其常合并严重复合伤、出血性休克等,死亡率可达35~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