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常青藤健康网 >疾病百科 > 疾病症状
原因
诊断
鉴别
肝动脉瘤是一种少见的血管性病变,分为肝外或肝内型;其大小可自针尖至柚子样不等。肝内型多破入胆管引起胆道出血,肝外型破裂引起血腹。肝动脉瘤在没有破裂时,由于无明显临床症状而不易被发现,因此多数是破裂后才得到诊断。破裂引起胆道大出血的典型临床表现,包括消化道出血、上腹疼痛及阻塞性黄疸,但有此三联征者仅约占1/3的病例。至1980年国外文献收集300余例,至1985年国内报告过2例肝外动脉瘤,肝内动脉瘤尚未见报道。...
原因
诊断
鉴别
胆道运动功能障碍(biliary tract dyskinesis syndrome)包括胆道运动功能失调(dyskinesis,即胆道排空速度异常)、胆道张力异常(dystonia,即胆道肌张力异常)和胆道共济失调(ataxic,即胆道各部分间协调障碍)。...
原因
诊断
鉴别
突出于结肠肠腔的黏膜脚样突起物称为结肠息肉。它包括肿瘤性或非肿瘤性的各类型病变。1982年全国结直肠癌协作组病理学者提出了我国统一的分类规范。浙江省结直肠癌协作组(1978)普查2755例结肠息肉中,新生物性的占72.3%,美国Shinya为82.7%。我国比例略低,可能由于资料来源于血吸虫性所占比例较高而新生物性相对较低有关。...
原因
诊断
鉴别
网膜囊肿(omental cyst)是罕见病,仅占网膜疾病的5%左右,其发病率远较肠系膜囊肿为低,二者之比约为1∶5。大网膜囊肿位于网膜的两层膜之间,分为真性囊肿和假性囊肿,前者多是由于先天的异位淋巴组织异常发育或淋巴管梗阻所致,其囊壁薄,壁内被覆单层内皮细胞,可为单房或多房,内容物多是淡黄色浆液和乳糜样液,伴有出血、感染的病例,囊内液呈血性、草绿色、橙红色或咖啡色,囊壁肥厚充血、水肿,内膜多消失;后者可因炎症、损伤和寄生虫等引起,其囊壁厚...
原因
诊断
鉴别
空肠憩室比回肠多见,常在Treitz韧带附近,可单发,但常为多发。如为多发,在下部肠道其数目逐渐减少,体积也较小,有时仅为很小的突出。但在回肠末段又不少见。...
原因
诊断
鉴别
肠间脓肿(interbowel abscess)是指脓液被包围在肠管、肠系膜与网膜之间的脓肿。脓肿可能是单发的,也可能为多个大小不等的脓肿。如脓肿周围广泛粘连,可以发生不同程度的粘连性肠梗阻。病人出现化脓感染的症状,并有腹胀、腹痛、腹部压痛或扪及包块。...
原因
诊断
鉴别
腹膜炎是脏层和壁层腹膜对细菌、化学、物理或异物损害所产生的急性炎症反应。根据病因,可分为继发性化脓性腹膜炎和原发性腹膜炎。根据累及的范围,可分为弥漫性和局限性腹膜炎两类。由于病人的抵抗力、感染的程度不同,以及治疗措施的应用,类型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及时识别腹膜的病因、类型和程度,积极地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才能避免严重并发症和挽救病人的生命。...
原因
诊断
鉴别
急性胆囊炎起病多与饱食、吃油腻食物、劳累及精神因素等有关,常突然发病,一开始就出现右上腹绞痛、呈阵发性加剧,并向右肩或胸背部放射,伴有恶心及呕吐。急性胆囊炎在小儿比较少见,偶有伴发胆石症者,小儿更为罕见。...
原因
诊断
鉴别
Crohn病(Crohn disease,CD)和溃疡性结肠病(ulcerative colitis,UC)统称为炎性肠病(IBD),是特发性、慢性炎症性肠病,是一类有别于病因明确的炎症性肠病,可伴有周围关节炎和脊柱病变。CD是一种慢性、局灶性、不对称和胃肠道穿壁性肉芽肿性炎症,可发生于消化道的任何部分,最常受累的部位是回肠末端和盲肠。UC是发生于结肠的弥漫性、连续性黏膜层和黏膜下层的慢性浅表性炎症,以直肠和乙状结肠多见。...
原因
诊断
鉴别
贲门炎属慢性胃炎,仅是在胃粘膜炎症不同的部位而已。常见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糜烂性胃炎和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胃炎是提示不同的病因引起胃粘膜的慢性炎症或萎缩性病变。贲门炎相对来说治疗时间需要长些,一般症状不是否明显的浅表性胃炎患者,建议以养为主即可,胃病是个慢性病种,需要慢慢调理治疗。积极的心态对病情也有很大益处。...
相关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