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常青藤健康网 >疾病百科 > 疾病症状
原因
诊断
鉴别
动力性肠梗阻是由于肠管神经功能异常引起的肠管蠕动功能紊乱而产生的肠梗阻,也称之为麻痹性肠梗阻或假性肠梗阻,小儿发病率较成人高。...
原因
诊断
鉴别
血管瘤是常见的血管性病变,一般认为是一种错构瘤,大多数在出生时即已存在,表现为胃、小肠或结肠的单发性或多发性病灶。结-直肠血管瘤的病人仅部分有症状,以消化道出血最常见,血管瘤引起的出血通常较缓慢,产生粪隐血试验阳性或黑粪,伴有失血性贫血。...
原因
诊断
鉴别
腹膜后脓肿(retroperitoneal abscess)是指发生在腹膜后间隙的局限性化脓性感染。它的发生常继发于腹腔内脏器、腹膜后器官、脊柱或第十二肋的感染、盆腔腹膜后腔脓肿、以及菌血症等疾病。脓肿可向上侵及纵隔、向下沿股疝孔流入大腿,亦可穿破进入腹腔、胃肠道、胸膜、支气管,甚至形成慢性持续性瘘管。腹膜后脓肿在临床上远较腹腔脓肿少见,如不能得到及时诊断和有效治疗,往往可诱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
原因
诊断
鉴别
人类埃利希体病(human ehrlichiosis)是由埃利希体(Ehrlichia)经蜱传播所引起。1949年在美国还发现一种埃利希体病,其包涵体是在粒细胞内(而E.chaffeensis包涵体是位于单核细胞内),故命名为人粒细胞埃利希体病(human granulocytic ehrlichiosis,HGE),因此使人致病的埃利希体至少有两种。病原体侵犯单核细胞或中性粒细胞,在细胞质里形成桑葚状包涵体。患者突然发病,症状酷似落基山斑...
原因
诊断
鉴别
1878年Willatt首先报道1例因使用髋人字石膏后出现急性胃扩张症状,而命名为石膏综合征(Cast syndrome)。1971年Evarts报告未用石膏治疗脊柱侧弯或后突畸形的患者亦可发生恶心、反复呕吐症状。他认为石膏综合征是误称。由于这类治疗方法已广泛应用,因此本征并不少见。...
原因
诊断
鉴别
腹腔动脉压迫综合征(Celiac Axis Compression Syndrome),是指由于腹腔动脉局限性狭窄,引起的内脏缺血,临床上表现为上腹部间歇性钝痛伴恶心、呕吐或腹泻为主的一组症状群。本征亦称 Marable Syndrome。多见于年轻女性。...
原因
诊断
鉴别
本病除腹主动脉缩窄外,还有不典型主动脉缩窄、腹主动脉发育不良、中段主动脉发育不良(mid-aortic dysplasia)、中段主动脉综合征(mid-aortic syndrome)等名。...
原因
诊断
鉴别
是由各种沙门菌(Salmonellae)所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伤寒沙门菌、副伤寒沙门菌常统称为伤寒沙门菌,虽然亦属于沙门菌属,但由于传统习惯及伤寒、副伤寒的病理变化和临床表现有一定特点,故已作另题介绍。因此,其他沙门菌感染是指由非伤寒沙门菌引起的沙门菌病(non-typhoidal salmonellosis)。本病的主要传染方式是通过进食被沙门菌污染的肉类食品、蛋制品和乳制品等而引起发病。由于致病菌及机体反应性的差异,其临床表现较复杂,可分...
原因
诊断
鉴别
先天性肠闭锁(congenital intestinal atresia)是造成新生儿肠梗阻的一种常见消化道畸形,严重的威胁病儿生命。早年,本病病死率很高。近20年来,病因学研究的进展,诊断水平的提高,技术操作的改进,手术前后良好的监护,尤其是静脉高营养的应用,使存活率显著提高。中国医科大学报道1960~1985年共手术治疗肠闭锁97例,肠狭窄46例,20世纪90年代肠闭锁的治愈率已达到80%~85%以上,肠狭窄达到95%以上,治愈率明显提...
原因
诊断
鉴别
胰石症又称胰腺结石,667年De Graaf道德对胰腺结石进行描述。近些年来由于慢性胰腺炎发病率增多以及各种影像检查手段的增加,因而对胰腺结石的检查率亦有增加的趋势。国内、外报道的胰石症检出率不一。国外胰石症的检出率占同期慢性胰腺炎的30~60%,而国内的检出率则较低,为10%左右,这可能是由于国内的慢性酒精性胰腺炎少于胆道疾病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