沮丧简介:沮丧是常见的一种轻微发作的抑郁症,一般来说,自尊心极强、缺乏抑制力或对不幸和生活的艰难缺乏准备的人,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沮丧表现。 沮丧症的主要症状既有生理上的,也有情绪、思维方面的。如精神上的持续忧郁,有烦躁感和空虚感,对生活失去信心;对前途悲观失望,有一种深深的负罪感,认为生活毫无意义;不能接受外界的影响,对日常生活(包括性行为)无任何兴趣;严重的失眠,行为异常;精力不能集中,记忆力衰退或优柔寡断;周身疼痛,常想莫名其妙的哭泣。 心理上失去秩序﹑伴随伤感﹑没有活力﹑思想困难﹑难集中注意力﹑胃口特别的差或特别嗜食﹑失眠或特别嗜睡,颓丧绝望之感,自杀的想法或什至企图的自杀。

症状起因:
生理因素: 沮丧经常根源于生理因素。缺少睡眠﹑饮食不当是最单纯的生理因素,另外像药物的反应,低血糖及其他化学功能失调,脑肿瘤或内分泌失调等就比较复杂。严重的沮丧是来自家庭的遗传。 這使我們可以認定,某些人天生可能就比別人容易有沮喪的情緒。 这使我们可以认定,某些人天生可能就比别人容易有沮丧的情绪。但是我们必须强调,沮丧本身并不像蓝眼睛﹑黑头发的遗传那样绝对。
背景因素: 孩童时的经验对日后的沮丧情绪有影响吗? 有些證據顯示有影響。 许多年前,史皮哲(Rene Spitz)发表了一项研究:曾经与父母分开而生长在孤儿院的孩子,由于长久缺乏与成人温暖的接触,这些孩子们显得比较冷漠﹑健康不良﹑心情忧闷----所有这些沮丧的情绪会延续到他日后的生活中。 若父母经常拒绝孩子,或设定不切实际的高标准使孩子不易达到而无法得到父母的肯定,也容易造成沮丧的情绪。 这些早期的经验并不一定导致沮丧情绪,但是却很有可能在未来的生活中,造成严重的沮丧。
由经验学来的无助感: 当我们发现无论多么努力,我们所做的都是枉然,我们无法以任何努力来减轻痛苦,达成目标或获得改变,这时沮丧就是最寻常的反应;当我们觉得无助并放弃再尝试时,沮丧也会油然而生。
消极思想: 我们不费吹灰之力就会落入消极思想的模式中---看生活的黑暗面而忽略积极面﹑但是消极思想会使我们沮丧,在沮丧中的人继续其消极思想会更加深其沮丧情绪。 沮丧的人会在三方面表现消极思想:
a.他们会消极的看这世界及其生活经验;生活被视为是一连串的负担﹑障碍和失败而[日渐枯竭]。
b.许多沮丧的人对自己也是持消极的想法;他们自觉不足﹑无能﹑无价值而且不能充份的表现自己。這種感覺使他們變得自責﹑自憐。这种感觉使他们变得自责﹑自怜。
c.他们对未来存消极的看法:展望未来,只看见艰辛﹑挫折与无望。
生活压力: 众所周知,生活中的种种压力会刺激沮丧情绪。
忿怒: 最早﹑最普通,也是最广泛被用来诠释沮丧情绪的是,沮丧包含有忿怒,这种忿怒会转而向内对抗自己。 许多孩童的家庭或学校不允许他们表达忿怒;那么当人受挫折﹑怨恨,及忿怒时又会如何呢? 如果我们否认怒气的存在或将之逐出思维之外,它就会在[暗中]腐蚀,而最后使我们情绪低落。 报复有时会引发破坏性的暴力行为,但这会给自己带来麻烦,况且暴力是不被允许的行为。 有些人会隐藏他们这种感觉,耗费精力压抑感觉,久而久之,便形成了身心症的症候。 另有些人在意识中或潜意识中指责自己这样的态度,结果就有了沮丧的情绪。 这种沮丧情绪可能会演变成情绪化的自我惩罚,严重者甚至会导致自杀。
罪恶感: 罪恶感会导致沮丧情绪是不难了解的。 当一个人觉得自己失败或做了错事时,罪恶感因而产生,接下来便是自责﹑挫折感﹑失望及其他沮丧的症状。
导致沮丧的原因:
1.不欢乐的童年
2.自我低估
3.身体过份疲乏
4.没有生命中心
5.无生命意义
- 建议就诊科室
- 心理咨询
- 可能疾病
- 1、 抑郁症,可能伴随情绪低落、焦虑、躁郁样等症状,应去精神病科或心理咨询就诊。
- 2、 急性应激反应,可能伴随定向力障碍、精神创伤、精神过敏等症状,应去精神病科就诊。
- 3、 绝经与抑郁症,可能伴随抑郁、恶心、腹胀等症状,应去妇科或心理咨询就诊。
- 4、 适应障碍,可能伴随抑郁、焦虑性适应障碍、无能力感等症状,应去精神病科或心理咨询就诊。
- 5、 围术期伴发的精神障碍,可能伴随谵妄、紧张、恐惧等症状,应去心理咨询或精神病科就诊。
- 易混淆症状
- 沮丧、觉醒状态丧失、对生活丧失兴趣
- 相关检查
- 1、共济失调的检查,<p>共济失调的检查就是判断患者是否有共济失调的症状存在的检查。
- 常见问诊内容
- 1. 描述沮丧从什么时候开始,是否由什么明显的原因(饮食、生活起居的明显变化)引起?
- 2. 描述沮丧的详细特征及发展过程,持续性沮丧?沮丧程度持续性加重?是否有得到缓解的时候?什么情况下能得到缓解?等
- 3. 沮丧是否伴随其他症状,如:失眠
- 4. 是否有自行使用药物?什么药物?使用药物后症状是否有得到缓解?
- 5. 有无药物过敏史?
- 6. 有无其他基础疾病?(糖尿病、高血压、痛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