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质地硬简介:肝硬化(liver cirrhosis)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肝病,可由一种或多种原因引起肝脏损害,肝脏呈进行性、弥漫性、纤维性病变。具体表现为肝细胞弥漫性变性坏死,继而出现纤维组织增生和肝细胞结节状再生,这三种改变反复交错进行,结果肝小叶结构和血液循环途径逐渐被改建,使肝变形、变硬而导致肝硬化。该病早期无明显症状,后期则出现一系列不同程度的门静脉高压和肝功能障碍,直至出现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等并发症死亡。
症状起因:
肝硬化的病因很多,以下几种因素均可引起肝硬化。
1.病毒性肝炎 在我国病毒性肝炎(尤其是乙型和丙型)是引起肝硬化的主要原因,其中大部分发展为门脉性肝硬化。肝硬化患者的肝细胞常显HBsAg阳性,其阳性率高达76.7%。
2.慢性酒精中毒 在欧美国家因酒精性肝病引起的肝硬化可占总数的60%~70%。
3.营养缺乏 动物实验表明,饲喂缺乏胆碱或蛋氨酸食物的动物,可经过脂肪肝发展为肝硬化。
4.毒物中毒 某些化学毒物如砷、四氯化碳、黄磷等对肝长期作用可引起肝硬化。
5.药物性肝炎肝硬化,长期服用一些对肝脏有损害的药物可以引起肝硬化
肝硬化的主要发病机制是进行性纤维化。正常肝组织间质的胶原(I和Ⅲ型)主要分布在门管区和中央静脉周围。肝硬化时I型和Ⅲ型胶原蛋白明显增多并沉着于小叶各处。随着窦状隙内胶原蛋白的不断沉积,内皮细胞窗孔明显减少,使肝窦逐渐演变为毛细血管,导致血液与肝细胞间物质交换障碍。肝硬化的大量胶原来自位于窦状隙(Disse腔)的贮脂细胞(Ito细胞),该细胞增生活跃,可转化成纤维母细胞样细胞。初期增生的纤维组织虽形成小的条索但尚未互相连接形成间隔而改建肝小叶结构时,称为肝纤维化。如果继续发展,小叶中央区和门管区等处的纤维间隔将互相连接,使肝小叶结构和血液循环改建而形成肝硬化。
- 建议就诊科室
- 消化内科、肝胆外科
- 可能疾病
- 1、 肝炎,可能伴随巩膜黄染、肝区痛、肝肿大等症状,应去肝炎或传染科就诊。
- 2、 肝著,可能伴随肝功能异常、食欲不振、嗳气等症状,应去消化内科或中医科就诊。
- 3、 肝瘟,可能伴随指甲中央部分隆起、中指半月甲呈粉红色、弦脉等症状,应去肝炎或中医科就诊。
- 4、 肝厥,可能伴随皮肤湿冷、肢端湿冷、肝质地硬等症状,应去中医科或肝病就诊。
- 5、 肝炎后肝硬化,可能伴随食管下段静脉曲张、肝腹水、肝区痛等症状,应去肝胆外科或消化内科就诊。
- 相关检查
- 1、脏器声学造影,对于临床诊断具有重要重要意义。
- 2、肝脏超声检查,是各种肝病的首选检查方法。
- 3、肝促凝血活酶试验,肝促凝血活酶试验对肝脏疾病的检查有重要意义。
- 4、肝功能,肝功能是反映肝脏的生理功能,肝功能检查在于探测肝脏有无疾病、肝脏损害程度以及查明肝病原因、判断预后和鉴别发生黄疸的病因等。
- 5、肝纤维化指标检查,肝纤维化指标检查是对慢性肝病肝纤维化程度的评估,及早发现肝纤维化,有利于遏制乙肝向更坏的方向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