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青藤健康网 >疾病百科 > 疾病症状 > 便血鲜红

便血鲜红

便血鲜红简介:便血鲜红即下消化道出血(hemorrhage of lower digestive tract(hematochezia)),表现为血液由肛门排出,或者血液与粪便一同排出,血色多呈鲜红或暗红。屈氏韧带以下的消化道(包括空、回肠,结肠与直肠)称下消化道。

症状起因

症状起因:

  (一)发病原因

  引起便血的疾病很多,现根据出血病变的性质,将便血的病因分为5类。

  1.炎症、溃疡性因素 如下消化道的黏膜发生炎症或溃疡时,因黏膜充血、水肿与溃疡形成,当炎症或溃疡侵蚀血管或血管通透性增加、小血管破裂均可发生便血。常见的疾病有:

  (1)肠道感染性疾病:常见的有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真菌性肠炎、假膜性肠炎、小肠结核、结肠结核、小肠钩虫感染、结肠血吸虫病、出血坏死性小肠炎等。

  (2)炎症性肠病:如克罗恩病(Crohn病)或溃疡性结肠炎。

  (3)放射性结肠、直肠炎:多系盆腔恶性病变接受放射治疗后,局部肠黏膜受到损伤后导致出血,常表现为反复、小量的便血。

  (4)缺血性结肠炎:多见于患有动脉硬化的老年患者,系因肠系膜的血运发生障碍而使肠黏膜发生缺血、溃疡形成所致。病变以结肠多见,临床表现为在剧烈腹痛后解出暗红或鲜红色血便。

  (5)白塞病(Behcet's disease):本病病因未明,多认为是免疫性血管炎引起血管闭塞,导致肠血供障碍而引起溃疡性病变;也有学者认为本病与感染或遗传有关。溃疡发生在回盲部者最为多见,且易发生出血。

  (6)直肠或孤立性溃疡:引起此种溃疡的原因不甚明确,但溃疡侵蚀血管即可引起出血。

  (7)结肠应激性溃疡:近年来发现服用非甾体类消炎药(NSAID)后,可导致便血,甚至表现为大出血,且多见于中老年患者。

  炎症、溃疡性病变是便血的常见病因。多数直肠和乙状结肠的炎症与溃疡可引起黏液脓血便;重型溃疡性结肠炎、血吸虫性肉芽肿可引起鲜血便;阿米巴痢疾常引起果酱色或暗红色血便;少数肠结核或克罗恩病可发生大出血;出血坏死性小肠炎常排出暗红、鲜红或洗肉水样便。总之,便血量及色泽常与病变大小、部位与出血速度有关。

  2.血管性因素 出血系下消化道各种血管性病变,导致血管破裂或导致肠系膜血管缺血、肠黏膜的血供障碍所致。常见的病因有:

  (1)动静脉畸形与血管发育不良:下消化道肠壁血管发育不良、畸形等血管性病变引起的出血,近10年来已引起重视,已成为便血的重要病因之一。可分为:

  ①海绵状血管瘤。

  ②肠黏膜下血管发育不良。

  ③血管畸形。病变约70%发生于结肠,其中又以右半结肠或盲肠多见。少数血管畸形发生在小肠。

  (2)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Ronda-Osier-Weber综合征):此综合征可发生于全消化道,如发生在小肠时易发生出血。本病罕见,属家族性遗传性疾病。

  (3)Dieulafoy病:病变发生在胃内者最多见,如发生在小肠或结肠时可引起便血。此病以中、老年患者多见,出血多因黏膜下血管受到炎症、溃疡的刺激而发生破裂所致。

  (4)直肠、结肠及小肠黏膜下静脉曲张:门脉高压症患者,当侧支循环建立后,极少数患者回、结肠黏膜下静脉可发生曲张,如发生破裂时可引起血便。在行脾切除及胃底血管横断手术后,回肠黏膜下的静脉更容易发生曲张。

  (5)长跑或耐力运动员便血:近年来发现以长跑或耐力运动员为诱因的疾病日渐增多,如马拉松等长跑运动员,除少数可引起骨骼、肌肉及心脏病变外,发生消化道病变也有报道,可表现为便血,便血的原因除与痔核破裂外,还与腹腔内脏器撞击、振动及血液发生重新分布导致肠缺血有关(对发现便血的运动员立即进行肠镜检查,可发现肠黏膜充血,伴糜烂出血灶形成等改变)。

  (6)Wegener肉芽肿病:系原因不明的全身性血管炎性疾病,常具有鼻咽部、肺部病变及坏死性肾小球肾炎。该病有时可累及胃肠道,使小肠或结肠发生缺血、出血,重者可发生肠穿孔。

  (7)肠系膜血管缺血性病变,可见于:

  ①肠系膜血管痉挛。

  ②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

  ③肠系膜动脉栓塞。

  ④缺血性结肠炎。肠系膜血管缺血性病变可因休克、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内膜炎或继发于伴有心房纤维颤动的心脏疾患(缺血性结肠炎在炎症、溃疡性因素中已有述及)。

  (8)腹主动脉瘤:如果腹主动脉瘤破裂穿破小肠或大肠时,可导致下消化道大出血。

  (9)内、外痔核形成:内、外痔核发生出血时,多为粪便表面带血,或便后滴血。但少数情况下,内痔出血后,血液可积聚于直肠壶腹部,当血液一次排出时可表现为解暗红或鲜红色血便。痔核出血亦是常见的病因之一。

  3.机械性因素

  (1)空肠憩室:发生出血是憩室内炎症所致。

  (2)结肠憩室或结肠憩室病:结肠多发性憩室在欧美国家已成为便血的重要原因之一,但在我国结肠多发性憩室较少见。

  (3)美克耳(Meckel)憩室:多发生于回肠远端,70%~85%的患者可无症状,但有症状者其最常见的表现是出血。

  (4)肠套叠或肠扭转:肠套叠好发于10岁以内的婴幼儿,60%以上的成人肠套叠是继发于肠多发性息肉或肠道肿瘤。肠扭转时间过长时,可因肠管的血运障碍而致出血。

  (5)回盲瓣脱出:少数情况下,如回盲瓣脱出、发生嵌顿时可引起出血。

  (6)结肠内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内膜组织异位于结肠黏膜时,当女性患者月经来潮时可发生血便,月经周期结束时便血也随之停止。

  (7)肛瘘与肛裂:少数情况下肛瘘与肛裂可导致出血,但一般出血量不大。

  (8)结肠镜下行息肉切除术后、小肠或大肠手术后:息肉切除时如电凝不够充分,则可导致电凝面出血。肠道手术时止血不充分亦可发生出血。

  4.肿瘤性因素 下消化道的良、恶性肿瘤较多,是引起出血的重要病因之一。

  (1)良性肿瘤:

  ①结肠息肉:包括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Gardner综合征、Turcot综合征、幼年性息肉病、黑色素斑-胃肠道多发性息肉病(P-J综合征)、增生性息肉病、炎性息肉等。是便血的重要病因之一。

  ②小肠平滑肌瘤、神经纤维瘤等,较少见。

  (2)恶性肿瘤:

  ①小肠恶性淋巴瘤:有时可表现为大出血。

  ②小肠腺癌:较少见。

  ③小肠、大肠类癌:引起出血较少见。

  ④结肠、直肠癌:是导致便血的常见原因之一,但出血量一般较小。

  5.全身性疾病

  (1)传染病:伤寒、副伤寒、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重症肝炎或暴发性肝衰竭等。

  (2)血液病:血友病、腹型过敏性紫癜(Henoch型紫癜)、胃肠型恶性组织细胞病等。

  (3)结缔组织病:结节性多动脉炎(结肠结节性动脉周围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及类风湿性关节炎累及肠道。

  (4)其他:如严重败血症、食物中毒、汞中毒、尿毒症等均可引起便血。

  一般而言,幼儿、青少年便血以结肠息肉、肠套叠、美克耳憩室及炎症性疾病为常见病因;中、老年患者则以肠道炎症性病变、结肠、直肠癌、肠道血管性病变为多见病因;肛周病变如痔核、肛裂或瘘管在成人亦不应忽视。

就诊指南
就诊指南:
便血鲜红就诊指南针对便血鲜红患者去医院就诊时常出现的疑问进行解答,例如:便血鲜红挂什么科室的号?便血鲜红可能患上什么疾病?与便血鲜红容易混淆的症状?医生一般会问什么?等等。便血鲜红就诊指南旨在方便便血鲜红患者就医,解决便血鲜红患者就诊时的疑惑问题。
建议就诊科室
消化内科
可能疾病
1、 大肠脂肪瘤,可能伴随肠壁水肿增厚、肠蠕动减慢、空肠憩室等症状,应去胃肠外科或肿瘤科就诊。
2、 大肠血管瘤,可能伴随肠壁水肿增厚、肠蠕动减慢、血管畸形等症状,应去胃肠外科或肿瘤科就诊。
3、 肠风,可能伴随脉数、便血、便血鲜红等症状,应去中医科或消化内科就诊。
4、 肠炎,可能伴随肚子疼、里急后重、体重减轻等症状,应去消化内科就诊。
5、 结肠炎,可能伴随腹满便溏、肚子疼、腹部不适等症状,应去消化内科就诊。
易混淆症状
便血鲜红、腹痛伴便血、便血
相关检查
1、小肠镜,小肠镜检查最常用于病因不明的慢性消化道出血及各种小肠病的检查和诊断方法。
2、直肠镜,直肠镜检查目的为检查大肠部位之病变。
3、乙状结肠镜检查,通过乙状结肠镜可以直接观察直肠及乙状结肠的肠壁黏膜等的形态,对诊断慢性痢疾、结肠炎、血吸虫病、息肉、肿瘤、肉芽肿、憩室或憩室炎、巨结肠、肠套叠或扭转等有一定价值。
4、纤维结肠镜,纤维结肠镜检查能顺次地、清晰地观察肛管、直肠、乙状结肠、结肠、回盲部黏膜状态,对结肠疾病的诊疗有重要价值。
常见问诊内容
1. 描便血鲜红从什么时候开始,是否由什么明显的原因(饮食、生活起居的明显变化)引起?
2. 描述便血鲜红的详细特征及发展过程便血鲜红加重?是否有得到缓解的时候?什么情况下能得到缓解?等 3便血鲜红是否伴随其他症状,
4. 是否有自行使用药物?什么药物?使用药物后症状是否有得到缓解?
5. 有无药物过敏史? 1
4. 有无其他基础疾病?(糖尿病、高血压、痛风等)
↑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