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用保守治疗,其斜视度继续好转者。
3.斜视度较小用三棱镜可完全消除复视者。
外伤性麻痹性斜视手术简介: 头部或眼部各种机械性外伤均可直接或间接地伤及眼外肌及其支配的神经,引起肌肉断裂或麻痹,临床上表现为外伤性麻痹性斜性斜性斜视(traumutic paralytic strabismus)。根据不同情况进行早期探查术或晚期矫正术。
适应症:
外伤性斜视的手术适用于: 1.早期手术 (1)新鲜的锐器伤、眼球运动严重障碍者。 (2)肌肉断裂或完全麻痹者。判断肌肉完全断裂或麻痹的标准:一是眼球运动不能过中线,二是SEM检查扫视运动幅度比正常人低20%以上。 2.晚期手术 眼外肌受伤后用药物治疗半年以上,斜视度无好转,且斜视度较大用三棱镜不能中和复视者。
手术前:
疾病预防:
外伤性斜视的手术适用于: 1.早期手术 (1)新鲜的锐器伤、眼球运动严重障碍者。 (2)肌肉断裂或完全麻痹者。判断肌肉完全断裂或麻痹的标准:一是眼球运动不能过中线,二是SEM检查扫视运动幅度比正常人低20%以上。 2.晚期手术 眼外肌受伤后用药物治疗半年以上,斜视度无好转,且斜视度较大用三棱镜不能中和复视者。
1.眼外肌不全麻痹者不能进行早期手术。
2.用保守治疗,其斜视度继续好转者。
3.斜视度较小用三棱镜可完全消除复视者。
外伤性麻痹性斜视手术注意事项:
功能检查视功能检查是手术前的基础检查,包括视力、视野、眼底、双眼视觉和融合力诸项。患眼视力正常或双眼视力平衡是获取立体视觉的基础,是取得手术疗效的良好条件。
斜视患者的年龄,发病时间和病程对判断斜视性质和预后很重要。1周岁以内发病的患儿多属先天性麻痹性斜视或非调节性共同性斜视。因其双眼视觉尚未充分发育,若病程较长则双眼视觉形成的可能极少,手术效果就比较差。若发病在3岁以后,双眼视觉及融合力已经建立,其手术效果较理想。若病间歇性斜视,意味着在最初一个阶段斜视患者尚未失去正常双眼视觉,经过手术治疗,其效果一般比恒定性斜视为佳。另外,患者曾否戴过眼镜,戴眼镜后反应如何,有无代偿头位,有否家族病史对于判断斜视性质均有重要意义。
对于视力低下者,应详细检查视野、眼底,确定是由器质性病变亦或由弱视所致。如因器质性病变,手术治疗仅能获得美容效果,其手术时间最好选择在12岁以后进行。 若其视力低下由弱视所致,应当用观测镜确定注视性质。如为旁中心注视,应先行矫正异常视网膜对应,进行增视训练,根据斜视和弱视的恢复状况再决定手术方案。若患儿为中心固视,年龄在7岁以内,则应及早用单眼遮闭法提高中心视力,在视力已经恢复,并且斜视成为交替性之后,其眼位仍不复正者即应考虑手术治疗。
术前检查双眼视觉和融合力甚为重要。若手术前无双眼单视能力,应在接受增视训练后考虑手术,否则,虽然有一部分人可因手术恢复双眼视觉,但亦可能无法恢复其正常的立体视功能。若患者在手术前有较强的融合力,其手术预后比较乐观。如术前测定其融合范围比较小,应先进行融合力训练,待其增加融合力后再行手术治疗。
遮盖试验:术前用该方法判断斜视性质、斜角状况和受累肌肉的功能。先用双眼交替遮盖法,然后再用单眼遮盖与不遮法,可以判断其病为隐斜,亦或为显斜视。其次,在行双眼交替遮盖时,用注视远、近目标的遮盖法来判断远近距离斜视角度数是否相同以估计受累肌肉的功能状况。为了检查各水平及垂直肌肉有无功能不足,常需要遮住一眼,令患者向各个主要诊断眼位注视的方法来判断。
斜视角测量:术前测量斜视角一般需要几个数据,即正前方远、近距离的斜度;左、右眼分别注视时的斜度;戴矫正眼镜前后的斜度。如有水平眼外肌麻痹的可疑时,还要准确记录双眼左右转动15°时的斜度变化及向某侧转眼时斜度增加的度数。有时还需要测量6个主要注视方向的水平与垂直斜度。只有掌握了上述数据,才能科学地选择手术肌肉、手术方式和手术量。
外伤性麻痹性斜视手术术后护理:
1、避免全身感染。
2、教会病人及家属正确点眼药水的方法。首先家属或病人将手洗干净,然后病人取仰卧位,嘱其眼睛向上看,家属或病人左手拇指食指分开上下睑,拇指向下轻拉下睑,右手持眼药瓶,将眼药点于下穹窿部,嘱其轻转眼球后闭目1-2分钟,用吸水纸拭去流出的药液。点眼药时瓶口距眼睑1-2厘米,勿触及睫毛,同时点两种药物以上者每种药间隔3-5分钟,每次点1-2滴,混悬药液如氟美龙用前要摇匀。
3、注意用眼卫生,不要过度用眼,揉眼,避免眼睛过度疲劳,保证充足睡眠。
4、饮食上注意营养摄入要均衡,忌烟酒和辛辣刺激性食物。
5、对有屈光不正的患者,术后需及时配镜治疗。对于部分调节性内斜视的儿童,术后应带原矫正眼镜,且尽量不用近距离视力,以免调节而至内斜视的复发。如有弱视,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弱视训练。
类别:
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