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伴有全身性疾病、不能耐受手术者。
2、局部有感染灶、不适宜手术者。
经胸迷走神经切断术简介: 经胸迷走神经切断术在国外曾广泛应用于单纯性溃疡病的治疗。据Dragstedt 总结了800例迷走神经切断术的经验,认为本法是一种有效而安全的手术方法,可以代替胃大部切除术治疗十二指肠溃疡。
适应症:
胃溃疡患者。
不适应人群:
1、伴有全身性疾病、不能耐受手术者。
2、局部有感染灶、不适宜手术者。
手术前:
疾病预防:
胃溃疡患者。
1、伴有全身性疾病、不能耐受手术者。
2、局部有感染灶、不适宜手术者。
经胸迷走神经切断术注意事项:
1.术前需下胃管,以作为术中切开食管裂孔腹膜时的标志,但当要分离并拉开食管时,应把胃管退出,以免压迫食管粘膜引起损伤和坏死。
2.剪断肝左三角韧带和冠状韧带,以及切开食管裂孔腹膜的过程中,应<a href="http://ypk.39.net/yaopin/7bc12.html" target="_blank" cla
经胸迷走神经切断术术前准备:
术前常规使用抗生素。
经胸迷走神经切断术并发症:
1.食管下段穿孔是一严重并发症。主要由于在剥离食管下端时的损伤所致。文献报道的发生率低于0.5%。穿孔发生后,如能在手术中发现并及时修补,预后较好。否则术后会招致严重的膈下感染或纵隔炎。一旦发生这类情况,应再次手术。
2.胃小弯缺血坏死、穿孔。在开展高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术的初期有过一些报道,认为与手术中胃小弯分离过广、过深、破坏了局部的血流供应有关,发生率低于0.4%。一旦发生胃小弯缺血坏死、穿孔,病死率高达50%。临床表现为严重的腹膜炎症状。应立即再次手术处理。近几年来这一并发症已不多见。实际上这种胃壁的局部坏死穿孔可能与手术损伤胃壁有关。
3.手术后出血。文献报道迷走神经切断术后腹腔内出血的发生率为0.3%~0.8%。主要原因是术中血管结扎不妥,也有医源性损伤,如因牵拉引起脾破裂、肝左叶损伤等。一旦发生,应立即再次手术止血。
经胸迷走神经切断术术后护理:
迷走神经干切断术后,胃肠道张力减弱,肠麻痹时间较长,必须留置胃管3~5日,同时禁食,并由静脉补液,维持营养及水、电解质平衡,至肠蠕动功能恢复为止。
经胸迷走神经切断术饮食保健:
适宜饮食:
禁食
类别:
过程: <ul class="text_art"> <li><span>第1步</span><p>1.显露出左膈下面。首先游离食管下端,提起食管前腹膜,横行切开并向两侧延长,沿腹膜下疏松组织将腹膜与食管前壁进行分离。</p></li> <li><span>第2步</span><p>2.在腹膜上切缘用不吸收线缝一针做牵引,充分显露并分离出食管前壁及其两侧。术者用右手示指沿食管左侧向后壁钝性分离。通常食管后面有疏松组织间隙,手指容易通过,注意用手指分离时必须沿食管后壁。迷走神经后干与食管之间尚有一间隙,手指应通过此间隙将迷走神经后干向后面分开,然后从食管右侧伸出。</p></li> <li><span>第3步</span><p>3.手指进入食管右侧时可能遇到肝胃韧带的最上缘而不易通过,应将此韧带切开,同时用一条带顺手指绕过食管后面将食管下端向前下方牵引以显露食管后面的结构。</p></li> <li><span>第4步</span><p>4.迷走神经前干紧贴食管前壁下行,常不易认清,但可能触及如一紧张的绳状条索。沿条索将迷走神经前干游离出2~3cm后将该段切除。上下端分别用不吸收线结扎。</p></li> <li><span>第5步</span><p>5.提起条带将食管向左前方旋转牵开。以同样的方式找出迷走神经后干并游离出2~3cm后切除该段。上下端用不吸收线结扎。</p></li> <li><span>第6步</span><p>6.在分离及切断神经的过程中还可能看到一些沿食管肌层表面下行的纤维组织。其中可能有迷走神经的膈上胃支,均应切断结扎。出血点均应结扎或缝扎止血。最后将食管向左上方牵引,显露食管裂孔及膈肌脚。</p></li> <li><span>第7步</span><p>7.若食管裂孔过大,可用不吸收线缝合2或3针使其缩小至可进入一指的大小,以防止发生食管裂孔疝。然后去除牵引条带,食管恢复原来位置,腹膜不需缝合。<br/><br/></p></li> <li class='"last"'><span>第8步</span><p>8.迷走神经干切断后需附加胃引流手术、胃窦切除术或半胃切除术。</p></li> </u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