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青藤健康网 >疾病百科 > 疾病症状 > 自我血糖监测

自我血糖监测

自我血糖监测简介:由于慢性炎症长期不愈,宫 自我血糖监测是糖尿病患者进行自我血糖监测,可使死亡风险降低51%,并发症风险(如心脏病、中风、失明和截肢)降低32%。使糖尿病患者对自身血糖水平更加敏感,当血糖水平超出控制目标时,能降低并发症危险,并更合理地调整治疗方案。

    别名
  • 参考价格
    是否空腹检查
禁忌人群

禁忌人群:

注意事项

注意事项:

  不合宜人群:无

  检查前禁忌:早晨检测血糖需保持空腹。

  检查时要求:采血方法需正确,取血方法需无误,读取数值并准确记录。  1. 对于新诊断的、使用胰岛素泵或强化治疗的病人,强调每天需监测4~7次。

  2. 血糖控制未达标或血糖控制不佳的病人,空腹血糖大于16.7毫摩尔/升,糖化血红蛋白大于10.0%,有糖尿病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对该类患者应该增加监测次数,可监测血糖4~7次/天。

  3. 采用单纯饮食控制或口服降糖药治疗的病人,血糖控制相对稳定时,每月监测2~4次;血糖控制未达标者,每周不同时间监测至少4次。

  4. 病情稳定的胰岛素治疗的2型糖尿病病人,提倡每周监测1~2天,每天测4次。

  5. 尝试一种新的饮食方法,运动前后,旅行时,调整胰岛素剂量或次数,有低血糖症状时,怀孕或打算怀孕时要增加监测次数 。

  6. 根据病情、医护人员的建议及自己的需要随时监测。

指数解读

指数解读:

正常值:
  血糖值在60毫克/分升到240毫克/分升。

高于正常值:
暂无相关资料

低于正常值:
暂无相关资料

检查作用

检查作用:

可以帮助糖尿病人更合理地调整治疗方案。糖尿病患者进行自我血糖监测,可使死亡风险降低51%,并发症风险(如心脏病、中风、失明和截肢)降低32%。使糖尿病患者对自身血糖水平更加敏感,当血糖水平超出控制目标时,能降低并发症危险。

检查过程

检查过程:

1. 空腹血糖:指前一晚20:00以后不再吃东西,次日清晨未进食的血糖水平,可反映人体胰岛素的基础分泌功能。  

2. 餐前血糖:中餐和晚餐前测定,主要用于治疗中病情监测。  

3. 餐后2小时血糖:从吃饭第一口开始计时,经过整2小时的血糖水平,反映进餐对血糖的影响,利于发现早期糖尿病。  

4. 睡前血糖:有利于需要睡前注射胰岛素的患者决定胰岛素的注射剂量。  

5. 凌晨1~3点血糖:人体血糖的最低点,接受胰岛素或磺脲类降糖药治疗的患者,怀疑夜间低血糖者需要检查。  

6. 随机血糖:一天中任何时候检查,在怀疑有低血糖或明显高血糖时随时检查。  

7. 其他时间:如尝试新的饮食、运动前后、外出赴宴、情绪波动、自我感觉不适等需要测血糖。

↑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