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青藤健康网 >疾病百科 > 疾病症状 > 异位胰腺

异位胰腺

(副胰,迷路胰腺)

异位胰腺简介:异位胰腺(Heterotopic Pancreas)亦称迷走胰腺(Aberrant Pancreas)或副胰(Accessory Pancreas),凡在胰腺本身以外生长的、与正常胰腺组织既无解剖上的联系,又无血管联系的孤立的胰腺组织,均称为异位胰腺。属于一种先天性畸形。

    别名
  • 发病部位
  • 传染性
  • 治愈率
  • 多发人群
  • 相关症状
  • 并发疾病
    是否医保
  • 挂号科室
  • 治疗方法
  • 治疗周期
  • 治疗费用
  • 临床检查
  • 常见药品
  • 肠内营养乳剂(TP-HE),注射用夫西地酸钠,淀粉酶测定试剂盒(连续监测法)
  • 在线购药
疾病症状

疾病症状:

  一、症状:

  异位胰腺多无临床症状,可在手术或尸检中偶然发现,由于生长于某些特殊位置或发生其他病理变化时,可出现以下6种临床表现,有人也称其为六型:

  1.梗阻型

  生长于消化道的异位胰腺,可引起所在器官的压迫或狭窄而出现梗阻症状,如位于胃窦部可引起幽门梗阻;位于乏特氏壶腹部可引起胆道梗阻;位于肠道可引起肠梗阻或肠套叠等。

  2.出血型

  异位胰腺易引起消化道出血,其原因可能系异位胰腺周围胃肠道粘膜充血,糜烂,或侵蚀胃肠道粘膜血管导致消化道出血。

  3.溃疡型

  位于胃肠道的异位胰腺,由于受消化液的刺激,可分泌胰蛋白酶,消化胃,肠粘膜而形成溃疡;位于粘膜下的异位胰腺,可压迫上层粘膜引起粘膜萎缩,然后发生溃疡。

  4.肿瘤型

  异位胰腺如位于胃肠道的粘膜下层,可使粘膜局部隆起;位于肌层内则可使胃壁或肠壁增厚,容易被误诊为消化道肿瘤,偶尔异位胰腺组织会发生胰岛素瘤,引起血糖过低;恶性变时则出现胰腺癌的表现。

  5.憩室型

  异位胰腺组织可位于胃肠道的先天性憩室内,尤其在美克尔(Meckel)憩室内最为常见,并可出现憩室炎,出血等症状。

  6.隐匿型

  由于异位胰腺是先天性发育异常,因此,有些病例可终生无任何症状,或在手术或尸检时偶然被发现。

疾病病因

疾病病因:

  一、发病原因

  胰腺异位的确切发病原因尚不清楚,Sharma称之为一个“谜”。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种学说:①胚胎期由胰腺分离出的组织或胰腺与周围组织发生炎症粘连而使胰腺组织移植于邻近器官;②肠壁胰腺结节在胚胎发育其随着肠道的纵向生长及旋转而被带到距胰腺较远的部位;③少数胰腺异位还可位于肺、纵隔或其他少见部位。有人认为这是一种返祖现象,因为许多低等哺乳动物即如此。

  致畸因素的作用与胚胎细胞的分裂速度及分化程度有密切关系。胰腺异位的发生,认为主要与胚胎时期胰腺原基在旋转、融合过程中原基的残余有关。胰腺原基1个或数个细胞残留于原肠壁,随着原肠发生的有关器官。背侧胰腺原基残余将被带至胃,产生胃胰腺异位组织;腹侧胰腺原基残余,肺、气管的胰腺异位。

  二、发病机制

  1.胰腺异位的发生部位 胰腺异位可以发生在消化道和消化道外,甚至出现在腹腔以外,但以胃和十二指肠最多见。据Pearson收集589例资料,依次为十二指肠(30%)、胃(25%)、空肠(15%)、梅克尔憩室(6%)、回肠(3%);较少见于网膜、肠系膜、结肠、阑尾、胆囊、肝、脾、胆总管、肾周;罕见于肺、纵隔、气管或食管。其中胃内胰腺异位多见于胃窦部,且多数位于距幽门6.0cm以内的大弯侧和后壁。十二指肠的胰腺异位主要位于乳头以上,常见于球部。据丁士海所收集资料,国人胰腺异位部位依次为胃(49.8%)、空肠(22.4%)、十二指肠(11.9%)、回肠(11.9%),其他位于胆总管、胰周脂肪组织、升结肠各1例。其中胃内胰腺异位主要在窦部,占胃的84.8%,体部占15.2%。国内、外胰腺异位的常见部位有所差异,我国位于十二指肠者较国外要少,有认为与探查十二指肠比消化道其他位置困难,不易发现或易被忽略有关。

  2.形态学表现

  (1)大体形态:胰腺异位一般位于胃肠道的黏膜下,其次为肌层或肌纤维之间,但少见于浆膜面。向腔内凸出时可呈半球形、圆锥形及乳头状,表面可有1个或几个导管开口;外观大多呈浅黄或浅红色,类似正常胰腺色泽;以单个分叶状结节居多,多个少见;通常直径约0.5~3.0cm,最小者仅在显微镜下才发现,最大者有记载为20cm×1cm,但极少超过6cm;没有包膜,不能完整剥离。由于胰腺异位可以分泌胰酶和碱性胰液,致其表面黏膜发生炎症、溃疡,甚至出血。

  (2)显微镜所见:镜下可见胰腺小叶结构,具有腺泡和导管,甚至胰岛。有将其分为3型:①由胰泡和导管构建,该型少见胰岛;②由胰导管及平滑肌组成,又命名为腺肌瘤或肌上皮错构瘤,多数发生于胃、胆囊;③系以上两类的混合型,为较多见的一种类型。

  胰腺异位组织像正常胰腺一样,胰腺的任何病变均可以出现,例如急性、慢性炎症或溃疡的病变,以及囊肿、腺瘤、胰岛细胞、胰腺癌等病理学改变。

疾病预防

疾病预防:

  一、预防:

  注意休息、劳逸结合,生活有序,保持乐观、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对预防疾病有很大的帮助。

疾病鉴别

疾病鉴别:

  一、鉴别:

  本疾病根据实验室检查结果即可诊断。

  正常的胰腺位置是:胰腺胰腺位于腹上区和左季肋区。胃和腹膜后面约平第一腰椎椎体处,横卧于腹后壁,为一长条状腺体。它长约14—18厘米,重65—75克。胰腺下缘在腹前壁表面投影相当于脐上5厘米,上缘相当于脐上10厘米。胰腺分头、颈、体、尾4部分,这几部分之间并无明显界限。其右侧端为胰头部分,被十二指肠所环抱,后面与胆总管、门静脉和下腔静脉相邻。胰颈为头、体之间的移行部,其前上方为十二指肠上部和幽门,其后面有肠系膜上静脉和脾静脉合成门静脉。胰体较长,为胰的中间大部分,其前面隔小网膜囊与胃后壁相邻,后面与左肾和左肾上腺等相接。胰尾为胰体向左逐渐移行变细的部分,与脾门相邻。

疾病检查

疾病检查:

1.上消化道钡餐检查

幽门前区的异位胰腺,可引起幽门梗阻症状(梗阻型),上消化道钡餐检查可见幽门前区充盈缺损,表面光滑,界线清楚,基底部较宽、不活动。如在充盈缺损中心见到小钡斑(似溃疡龛影),称为脐样征。在切位片上,有时可见充盈缺损中有一细管状致密影伸入其中,称为导管征。脐样征和导管征是异位胰腺的特征性表现。

2.胆囊造影

异位胰腺位于胆囊内,胆囊造影时可见胆囊壁上有充盈缺损,呈固定性。胆囊结石的负影可移动,据此可供鉴别;但与胆囊息肉区别困难。

3.内镜检查与活检

位于胃、十二指肠内的异位胰腺,可行胃镜或胰胆管镜、十二指肠镜、超声胃镜等检查,了解其部位、大小和形态,并同发生于胃、十二指肠内的其他疾病进行鉴别。如能看到胰管开口,就能明确诊断。活检证实为异位胰腺组织时,可以肯定诊断。

疾病就诊

疾病就诊:

1、描述就诊原因(从什么时候开始,有什么不舒服?)

2、不适的感觉是否由明显的因素引起?

3、有消化道出血、溃疡等伴随症状?

4、是否到过医院就诊,做过那些检查,检查结果是什么?

5、治疗情况如何?

6、有无药物过敏史?

7、家中是否有异位胰腺患者?

疾病治疗

疾病治疗:

异位胰腺一般治疗

  一、治疗;

  异位胰腺继发病理改变并引起明显症状时,应进行手术治疗。如胃次全切除术、肠切除术、憩室切除术等。病灶较小者可作部分胃壁或肠壁切除,再缝合胃壁或肠管。切忌试图从胃、肠壁上单纯剥离异位胰腺组织。如果在其他手术中偶尔发现异位胰腺,且病人在术前也无异位胰腺引起的症状,在不影响原定手术和切除异位胰腺并不困难的情况下,应尽可能予以同时切除。术中还应作冰冻切片,如有癌变则应扩大切除范围或行根治术。

疾病护理

疾病护理:

异位胰腺一般护理

  一、护理:

  1、保持乐观愉快的情绪。长期出现精神紧张、焦虑、烦燥、悲观等情绪,会使大脑皮质兴奋和抑制过程的平衡失调,所以需要保持愉快的心情。

  2、生活节制注意休息、劳逸结合,生活有序,保持乐观、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做到茶饭有规律,生存起居有常、不过度劳累、心境开朗,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3、合理膳食可多摄入一些高纤维素以及新鲜的蔬菜和水果,营养均衡,包括蛋白质、糖、脂肪、维生素、微量元素和膳食纤维等必需的营养素,荤素搭配,食物品种多元化,充分发挥食物间营养物质的互补作用。

疾病饮食

疾病饮食:

异位胰腺饮食原则

  一、饮食保健:

  饮食方面要做到规律、合理,即以高蛋白、高维生素食物为主。选择营养价值高的植物或动物蛋白,如牛奶、蛋类、鱼类、瘦肉、各种豆制品等。各种新鲜蔬菜、瓜果富含维生素,营养价值高。

↑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