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青藤健康网 >疾病百科 > 疾病症状 > 小儿粘连性肠梗阻

小儿粘连性肠梗阻

小儿粘连性肠梗阻简介:粘连性肠梗阻是腹部手术、炎症、创伤后所形成的广泛性肠粘连,粘连带引起的肠管急性梗阻,是肠梗阻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大多数患者有腹部手术、炎症,创伤或结核病史,发作前有暴饮暴食或剧烈运动诱因;以往常有腹痛或曾有因肠粘连就诊病史。少数为腹内先天性索带者多见于儿童。

    别名
  • 发病部位
  • 传染性
  • 治愈率
  • 多发人群
  • 相关症状
  • 并发疾病
    是否医保
  • 挂号科室
  • 治疗方法
  • 治疗周期
  • 治疗费用
  • 临床检查
  • 常见药品
  • 注射用抑肽酶,注射用抑肽酶
  • 在线购药
疾病症状

疾病症状:

  一、症状

  1.腹痛

  为最早出现的症状,腹痛的产生主要由于肠管阻塞,近端肠腔扩大和肠壁强烈收缩所致,绞窄性肠梗阻发病初期腹痛非常急剧,个别病儿可早期出现休克,腹痛同时伴有呕吐,开始是因为腹膜与肠系膜的神经受刺激反射引起,继而则因肠道梗阻,肠内容物逆流而致反复呕吐,高位梗阻出现呕吐早,为绿水,低位梗阻出现呕吐较晚,内含粪便。

  2.腹胀

  高位梗阻仅上腹胀,低位腹胀较明显,可见肠型及肠蠕动波,听诊肠鸣音亢进呈金属音或气过水音。

  3.不排便

  梗阻最初可排出积聚在梗阻远端的大便,以后则不再排便排气,因呕吐频繁,损失大量消化液,又因不能进食及发热,病儿逐渐出现脱水酸中毒,绞窄性肠梗阻一开始脱水症状就较严重,少数病儿腹腔内粘连广泛,肠管长期受粘连约束,临床上可出现慢性部分性单纯性肠梗阻,经常反复发生腹痛,呕吐,有时出现腹胀,1~3天后自行缓解,发作时腹部可见宽大肠型及蠕动波,经常会因某些因素刺激而突然出现完全性肠梗阻,即慢性粘连性肠梗阻的急性发作。

  二、诊断

  阵发性腹绞痛与反复呕吐的表现,呕吐物为黄绿色液体,甚至为粪汁样,不排便,排气,查体摸到肠型及听到高亢肠鸣音,即可诊断为肠梗阻,若有腹腔内感染,外伤及手术史等,应考虑为粘连性肠梗阻,腹部X线透视及平片,钡灌肠等相应检查可助确诊。

疾病病因

疾病病因:

  一、发病原因:

  肠粘连和腹腔内粘连带形成可分先天性和后天性两种。

  先天性者较少见,可因发育异常或胎粪性腹膜炎所致;

  后天性者多见,常由于腹腔内手术、炎症、创伤、出血、异物等引起。

  临床上以手术后所致的粘连性肠梗阻为最多。粘连最常见的部位是小肠、容易发生在阑尾切除手术后(尤其是阑尾穿孔腹腔引流术后)或盆腔手术后。可由以下原因引起:

  1、损伤:

  腹膜肠壁浆膜受机械性刺激,如手术创伤、温湿度变化,手术中使用化学药品等的刺激均可引起粘连。

  2、感染:

  细菌或其他病原体引起的炎症性粘连,如慢性结核性腹膜炎,炎症过程中同时产生粘连,急性化脓性局限性或弥漫性腹膜炎后遗粘连。

  3、异物刺激性粘连:

  如腹腔内出血、胆汁、胎粪及其他药物、肿瘤刺激引起的粘连。

  二、发病机制:

  肠粘连必须在一定条件下才会引起肠梗阻。常见的有以下情况:

  1、肠袢间紧密粘连成团或固定于腹壁,使肠腔变窄或影响了肠管的蠕动和扩张;

  2、肠管因粘连牵扯扭折成锐角;

  3、粘连带压迫肠管;

  4、肠袢套入粘连带构成的环孔;

  5、或因肠袢以粘连处为支点发生扭转等。肠襻折叠成角或依此粘连部发生扭转,这种情形常发生在切口下面。

  6、某段肠襻与远处粘连,如空肠与盆腔粘连,牵拉肠管成锐角也可造成肠梗阻。

  以上情况,一般造成单纯性肠梗阻。如并发扭转束带或内疝影响血运,即形成绞窄性肠梗阻。此外,进食后大量肠内容物达粘连处,引起肠蠕动亢进可发生肠扭转,亦可促进肠梗阻的形成。

  粘连的发生与损伤的程度、异物的刺激严重程度,物理刺激强度,腹腔应用抗生素等药物及全身情况有明显的联系。

  初期均由于保护性炎症反应,大量纤维蛋白原渗出,变成纤维蛋白后沉积在腹膜及肠浆膜上,形成松软广泛的肠襻间纤维蛋白性粘连。

  逐渐生成胶原纤维而形成纤维性膜式粘连。经过肠管的蠕动,使剩余的纤维性粘连膜被牵拉破裂,而遗留下索带式粘连,或部分肠襻相互紧密粘连成团,引起肠管扭转,肠腔狭窄就成了以后粘连性肠梗阻的主要发病基础。

疾病预防

疾病预防:

  后天性粘连性肠梗阻是腹腔内手术常见并发症,如何在手术中,术后预防粘连的发生是极其重要研究课题,在文献中,曾应用各种各样的药剂与物质,例如肝素,双香豆素,右旋糖酐,地塞米松,吲哚美辛,布洛芬,玻璃酸酸酶,链激酶,硅油等,从理论上有预防粘连作用,然而实际效果不肯定,尚待进一步研究,术中应仔细操作,不损伤过多的组织,止血要彻底,以防止形成血肿而产生粘连,肠管不能过久地暴露在腹腔外,覆盖脏器的纱布垫时间不宜太长,必须长时间暴露时应及时更换温盐水纱布,温度不宜过高,35~40℃为最合适,手套上的滑石粉必须冲洗干净,滑石粉在腹腔内可产生粘连,全腹膜炎手术病人,腹腔内脓汁应尽量吸净,必要时用含有庆大霉素和甲硝唑盐水溶液彻底冲洗腹腔,留置腹腔引流,术后24~48h拔掉引流管,缝合腹膜和脏器,均应平整,高低不平线结可形成粘连,前腹膜应尽可能缝合,后腹膜缺损可不必勉强缝合,帮助患儿改变体位和早期起床活动,排便,排气后,早期进食,促进肠蠕动恢复,同时也可以口服多潘立酮,西沙必利(普瑞博思)等胃肠动力性药物,偶尔也可以应用新斯的明,术后早期应用超短波理疗,均可帮助肠蠕动的恢复,预防或减少肠粘连梗阻。

疾病鉴别

疾病鉴别:

  应与肠痉挛、急性胃肠炎等相鉴别。

  肠痉挛:肠痉挛又称痉挛性肠绞痛,是小儿急性腹痛中最为常见的机能性腹痛。患儿的腹痛,可持续数分钟或数十分钟不等,时作时止。经反复发作数十分钟或数小时后,腹痛可不再出现。个别患儿,其反复发作的腹痛,可迁延数日,腹痛的程度轻重也各不相同,严重者可以出现就地翻滚。可发生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或含胆汁,解痉药可缓解。

  急性胃肠炎:有饮食不洁史,常有呕吐和腹泻,部分伴有发热等感染症状。

疾病检查

疾病检查:

  可行以下检查以明确诊断:

  一、血常规检查:

  血常规检查是临床上最基础的化验检查之一。血常规检查项目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红蛋白及血小板数量等。血常规用针刺法采集指血或耳垂末梢血,经稀释后滴入特制的计算盘上,再置于显微镜下计算血细胞数目。血常规化验单上的常用符号是:RBC代表红细胞,WBC代表白细胞,Hb代表血红蛋白(血色素),PLT代表血小板。

  一般白细胞轻度增高,有中性核左移现象,若有肠坏死时,白细胞可以很高。

  二、血生化检查:

  表现为低张性脱水。腹膜炎时,腹腔穿刺液白细胞显著增多,绞窄性肠梗阻时为血性腹水。

  三、腹部X线透视及平片:

  可见小肠充气有张力及液平面。结肠不充气,钡灌肠见结肠瘪缩无气,即可确诊为完全性机械性小肠梗阻。

  1、不完全性肠梗阻:

  粘连肠梗阻时,腹部X线平片特点是肠管扩张不均匀,气液平面大小不等,在右侧腹部无肠管扩张的范围,偶也可出现小的肠腔气体影。

  对不完全肠梗阻也可行钡餐胃肠透视检查,观察梗阻部位及梗阻程度,明确诊断。

  2、完全性及绞窄性肠梗阻:

  当发现有异常扩张的肠襻,呈咖啡豆样、“C”形时,是典型的完全性及绞窄性肠梗阻的X线影像,必要时可摄侧卧位X线片,与立位片对比观察。

  四、腹部超声检查:

  对特殊原因肠梗阻,如囊肿、肿瘤等,B型超声检查可以鉴别,有经验者可探查出梗阻部位的形态、是否为完全梗阻。

疾病就诊

疾病就诊:

疾病治疗

疾病治疗:

小儿粘连性肠梗阻一般治疗

  一、治疗

  粘连性肠梗阻病儿手术后腹腔内粘连会更增加,再发生肠梗阻的机会随手术次数的增加而加多,故应先行非手术疗法。

  1.非手术疗法

  凡诊断为广泛粘连性、慢性部分性、单纯性肠梗阻多采用非手术疗法,同时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一旦有全身中毒症状与局部压痛紧张或腹水的出现,立即进行手术。

  (1)禁食:胃肠减压,从鼻孔插入十二指肠引流管、持续抽吸胃肠分泌液及吞入的气体,以减低梗阻近端肠管内压力,使受压、曲折的肠管随蠕动而自然缓解,恢复至发作以前的粘连状态。

  (2)输液:矫正脱水及电解质紊乱,必要时输血、改善一般情况。

  (3)抗生素疗法:消除因肠梗阻而使肠管内细菌大量繁殖引起的感染。

  (4)中医疗法:祖国医学称肠梗阻为肠结。治以通里攻下、利水消胀法,常用大承气汤加减。处方举例:大黄9g、厚朴6g、芒硝6g、枳实9g、莱菔子15g、桃仁9g、赤芍15g,如肠腔内渗液多者,加用甘遂末。每次0.5~1.0g冲服。

  (5)灌肠疗法:可用1%盐水灌肠,也可用上述中药第二煎作保留灌肠以达到刺激肠蠕动的作用。

  (6)保守观察:可自胃管灌入稀钡糊,观察其下行后肠梗阻近端肠管的形态、分布、活动程度。鉴别是完全性还是部分性肠梗阻,并可进一步观察梗阻远端的部位,有利于必要时选择手术切口之参考。

  2.手术疗法

  保守观察治疗的病人如有以下指征即应中转手术:

  (1)中毒症状加重、脉搏、呼吸加快、体温上升、脱水不能纠正或不稳定。

  (2)腹胀加重、腹肌出现紧张、压痛,在保守观察中有进展。

  (3)腹腔穿刺,腹腔渗出液镜检有脓细胞或红细胞。

  (4)服钡后,钡剂不能下行,或长期固定一处不变。手术具体方式根据当时病儿具体情况及病理变化决定,可作单纯粘连分离,肠切除吻合或外置造瘘,Ⅱ期吻合术。

  二、预后

  预后与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密切相关。一般单纯性肠梗阻病人在矫正脱水酸中毒后,手术治疗效果良好。但绞窄性肠梗阻则取决于坏死肠管的范围。一般抢救及时均可挽回生命。如果后遗超短肠(小肠剩余不足40cm)预后较差。

小儿粘连性肠梗阻辨证论治

  中医疗法:

  祖国医学称肠梗阻为肠结。

  一、治疗原则:

  治以通里攻下、利水消胀法,常用大承气汤加减。

  二、处方举例:

  大黄9g、厚朴6g、芒硝6g、枳实9g、莱菔子15g、桃仁9g、赤芍15g,如肠腔内渗液多者,加用甘遂末。每次0.5~1.0g冲服。

疾病护理

疾病护理:

小儿粘连性肠梗阻一般护理

  (1)出院后应注意饮食卫生,多吃易消化的食物,不宜暴饮暴食。

  (2)避免饭后剧烈运动。

  (3)保持大便通畅。

  (4)有呕吐、腹胀、腹痛等不适时应及时就诊。

疾病饮食

疾病饮食:

小儿粘连性肠梗阻饮食原则

  合理膳食:可多摄入一些高纤维素以及新鲜的蔬菜和水果,营养均衡,包括蛋白质、糖、脂肪、维生素、微量元素和膳食纤维等必需的营养素,充分发挥食物间营养物质的互补作用,对预防此病也很有帮助。

↑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