疝气简介:疝气,即人体组织或器官一部分离开了原来的部位,通过人体间隙、缺损或薄弱部位进入另一部位。俗称“小肠串气”。自脐部突出的疝称脐疝。临床上分婴儿脐疝和成人脐疝两种。
- 别名
- 发病部位
- 传染性
- 治愈率
- 多发人群
- 相关症状
- 并发疾病
- 疝气病,疝,疝脱,突出
- 腹部
- 无传染性
- 90%
- 婴儿
- 腹股沟疼痛,肚子疼,脐部有一半球形肿块
- 是否医保
- 挂号科室
- 治疗方法
- 治疗周期
- 治疗费用
- 临床检查
- 无
- 儿科,外科
- 物理治疗、手术治疗
- 7-10天
- 市三甲医院约(5000-10000元)
- 肝功能,血肌酐,腹部血管超声检查
- 常见药品
- 西沙必利片,保儿安颗粒,复方陈香胃片
- 在线购药
疾病症状:
症状
在小儿脐部形成向外突出一个核桃大小的肿物,外表呈球形或半球形,顶端有一小瘢痕,摸上去柔软。
肿物的特点为可复性。在白天,小孩跑跳时肿物会由小变大,但是无明显痛感。晚上时会肿物缩小或者回纳人腹腔,并伴有肠鸣音。肿物缩小或还纳后,局部留有松弛皮肤皱折。
但在哭闹、运动、咳嗽、解便后等情况,肿物变的特别大,摸上去较坚实,腹痛加剧并出现呕吐、腹胀、排便停止等情况。在婴儿啼哭时腹压增高,该变化更为明显,皮肤也变得较薄。
由于婴儿腹壁及疝环均较柔软,嵌顿甚为罕见。
疾病病因:
造成脐疝气常见的情况有:
(一)生理性脐疝气
人们平时所说的小儿疝气,从医学上讲,主要是指先天性斜疝。通常在腹内压力增高的情况下发生。
(1)脐部发育缺陷脐环未闭合
腹股鞘状突,婴儿在胚胎时期,腹股沟处帮助睾丸降入阴囊或子宫圆韧带的固定的组织。若发育期间腹股鞘状突闭合不全,形成较大的腔隙。腹腔内容物容易进入鞘状突,向体表突出,形成斜疝。多在男性上发生,又因为右侧睾丸下降比左侧略晚,鞘状突闭锁也较迟,故右侧腹股沟疝较多。
(2)脐带脱落后脐带根部组织与脐环粘连愈合不良,网膜或肠管即经脐部薄弱处突出形成脐疝。
(二)合并有脐膨出的脐疝气,腹腔的肠子等器官由肚脐缺陷处冒出来。 必须做手术治疗。
(三)先天性代谢异常,特别是粘多醣累积症,高雪氏综合症等
(四)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不足,出现粪便排出延迟,之后出现腹胀、便秘、脐疝。必须补充甲状腺素。
(五)患有肌肉张力不足的疾病,如肌肉萎缩症、脑性麻痹等。
(六)患有染色体疾病,如唐氏综合症造成腹肌张力低下而膨胀
(七)其他会造成腹内压力增加的疾病或状况,如腹腔肿瘤、肝脾肿大、肠道后段阻塞造成的肿胀。
疾病预防:
预防:
1、保持健康体重。
2、防止腹压增高:
(1)避免推挤、举、或拉扯重物
(2)减少哭闹
(3)多喝水多吃高纤维食物,促进排便通畅,预防制便秘。
(4)戒烟,防止呼吸道感染及慢性咳嗽。
3、坚持加强腹部肌肉锻炼。
4、保证小肠不冲击疝环口,使疝环口得到治疗。
疾病鉴别:
脐肉芽肿:脐带脱落后,脐根部的伤口受异物刺激(如爽身粉、血痂)或感染形成脐疮,脐疮迁延成为表面有少量脓液的樱红色肿物。肿物不可推回腹内。经硝酸银烧灼或搔刮局部或电灼后可痊愈。
疾病检查:
1.胃肠道疾病的超声检查
对合并有肺部腹部其他疾病而诊断未明者
2.常规检查
对无合并症的脐疝患者,以检查框限心电图、肝功能检查为主。
疾病就诊:
1、描述就诊原因(从什么时候开始,有什么不舒服?)
2、不适的感觉是否由明显的因素引起?
3、有无呕吐、腹胀、排便停止等伴随症状?
4、是否有肠胃炎、胃病史?
5、是否到过医院就诊,做过那些检查,检查结果是什么?
6、治疗情况如何?
7、有无药物过敏史?
疾病治疗:
疝气一般治疗
一、非手术治疗:
较小的脐疝,如直径小于1.5cm,多数在2岁内可随着发育腹壁增强能自愈。
鉴于婴儿脐疝很少发生嵌顿,可先予非手术治疗,
(1)胶布粘贴法:
取宽约5厘米、长度超过病儿腰围6-10厘米的医用胶布,一端前约5厘米剪成舌头样,另一段中间开横口以便让对侧插入。插入后,贴有胶布的腰背部可内垫纱布。
粘贴时必须适度贴紧,并使疝囊空虚或呈内陷状态。一般1-2周更换1次,可连续贴用3-6月。外围可加弹性带(松紧带),防止胶布滑脱。
由于胶布粘贴有一定的难度和合并症以上操作应由医务人员完成。
(2)弹性腹带法:此法对新生儿、小婴儿尤为适用。
可白天佩带弹性腹带,睡觉时松下,并经常调节松紧度。这方法操作较简便,既防止脐疝过分膨出,又保证小儿饮食入量和腹部发育弹性。
二、手术治疗:
逾2岁但脐疝仍未自愈得患儿,应手术治疗。
手术具体方法是在脐疝下方1~2cm处作相应的弧形切口,游离皮瓣,呈露两侧腹直肌前鞘。切开腹白线和疝囊,如果没有完整的疝囊则切开腹膜。回纳肠管,切除疝囊,在疝环处缝合腹膜切缘。横形缝合腹横筋膜,再纵形缝合腹白线以缝闭脐环和修复腹壁薄弱区,最后将保留脐孔的皮瓣按原位缝合。
疝气辨证论治
中药治疗:
一处方:母丁香适量。用法:研为极细末,装瓶密封。
用法1:取适量药末填满脐窝,固定,2天换药一次。一般4~6次见效。敷药同时,要积消除容易引起腹压增高的致病因素。
用法2:取2份,分贴于两足心及肚脐,上盖棉花,以胶布固定,每半月换贴1次。
二处方:升麻3克,黄芪15克,大枣15克。用法:水煎服。
三处方:黄芪15克,升麻3克,桂圆肉10克,人参4克(党参15克),炙甘草2克。用法:水煎服。
四处方:伴小茴10克。活鲫鱼60~90克2尾,用法:或蒸或煎汤均可,不放盐,每日1次,连服5~6次。
五处方:荔枝核5个,桔核10克,大小茴香各3克。用法:上述药材一起研成粉末,每用红糖开水调服6克,每日2次。
疾病护理:
疝气一般护理
手术后注意:
1.患儿如有呕吐发生,停止进食四小时。
2.保护好伤口,防止伤口感染化脓。若出现出血、渗出液、红肿热痛、发高烧,请立即就医生。
3.术后阴囊有不同程度肿胀,2—3天内可消退。如有淤血,找医生进行检查。
4.术后4天伤口不能沾水,5天后可正常洗澡。
5.术后3个月内,尽量避免让患儿过度用力。
6.采用侧身睡。如右侧手术就左侧卧位。
疾病饮食:
疝气饮食原则
一、疝气食疗方(下面资料仅供参考,详细需要咨询医生)
(1)羊睾丸、鸡蛋各4个,水煮后吃蛋喝汤,每日1剂,连服数日。用于本病气虚者。
(2)补骨脂50克,盐炒研末,加入黑芝麻25克,每次服9克,每日2次。
(3)全蝎一个研末,装入鸡蛋孔内蒸熟食之。
(4)猪肉120克、梧桐树根,八月瓜根、苍耳子各10克。炖服,每日1次。
(5)蒜头皮20克,熬水,每日服用数次。蒜头皮即粘贴蒜肉之衣,约1000克的蒜头,可剥皮20克。本方适用于小儿疝气者。
(6)小茴香15克,食盐4克,青皮鸭蛋2个。
(7)无花果有理气健脾之效。取无花果5个,小茴香10克,水煎服,每日2次。
(8)老丝瓜250克(焙干),陈皮10克,共研细末,用白酒冲服,每次3克,每日2次,连服1个月。
(9)橘核30克,山楂核30克,水煎服,每日2次。有行气散结、通络止痛之效。
【用法】将小茴香和食盐同炒熟研未,与打入碗中的鸭蛋拌匀,在油锅中煎成蛋饼,每晚临睡时以温米酒送服,每4日为一疗程。
【功效】行气止痛,消肿散结。
【主治】疝气。
二、疝气吃哪些对身体好?
1、要替患儿进补,必须选择清润又不太寒凉且破气的食物,像菠菜、土豆、胡萝卜、西红柿、木耳、藕、青鱼、鲢鱼等,水果如苹果葡萄桃子等。
2、多吃高纤维饮食, 包括五谷、谷物、麸皮、和未加工的水果和蔬菜。
三、疝气最好不要吃哪些食物?
1、暂时不宜吃的如绿豆、白菜、黄豆芽、白萝卜、青萝卜等;水果有橙子、雪梨等;油腻煎炸之物如薯片、虾条、朱古力等也不宜吃。
2、少吃易引起便秘及腹内胀气的食物(尤其煮食的鸡蛋、红薯、花生 、豆类、啤酒、碳酸气泡饮料等)。
3、忌烟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