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青藤健康网 >疾病百科 > 疾病症状 > 三尖瓣下移畸形

三尖瓣下移畸形

(Ebstein病,埃勃斯坦畸形,三尖瓣下移畸形)

三尖瓣下移畸形简介:三尖瓣下移畸形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心脏畸形。1866年Ebstein首先报道一例,故亦称为Ebstein畸形。其发病率在先天性心脏病中占0.5~1%。三尖瓣下移畸形系指三尖瓣畸形,其后瓣及隔瓣位置低于正常,不在房室环水平而下移至右心室壁近心尖处,其前瓣位置正常,致使右心房较正常大,而右心室较正常小,可有三尖瓣关闭不全。此类畸形常合并卵圆孔开放或房间隔缺损以及肺动脉狭窄。由于右心房内血量较多,压力增高,其所含血液部分经房间隔缺损或卵圆孔流入左心房,部分仍经三尖瓣入右心室,因肺动脉狭窄,进入肺循环的血量减少,故回入左心房的动脉血量也少,此时再与自右心房分流来的静脉血混合,经二尖瓣而入左心室及体循环。

    别名
  • 发病部位
  • 传染性
  • 治愈率
  • 多发人群
  • 相关症状
  • 并发疾病
    是否医保
  • 挂号科室
  • 治疗方法
  • 治疗周期
  • 治疗费用
  • 临床检查
  • 常见药品
  • 氯化钾,氯化钾
  • 在线购药
疾病症状

疾病症状:

  一、症状

  少数病人在出生后1周内即可呈现呼吸困难、紫绀和充血性心力衰竭。但大多数病人进入童年期后才逐渐出现劳累后气急乏力、心悸、紫绀和心力衰竭。各个年龄组病人均可呈现室上性心动过速,一部分病人则有预激综合征。

  二、体症

  多数病人生长发育差,体格瘦小,约1/3病人颧颊潮红类似二尖瓣面容,常有不同程度的紫绀。心脏扩大的病例左前胸隆起,心浊音界扩大,胸骨左缘可扪到三尖瓣关闭不全产生的收缩期震颤。心尖区下部和心尖区搏动正常或减弱。由于右心房和房化右心室高度扩大,颈静脉搏动不明显。心脏听诊,心音轻,胸骨左缘可听到三尖瓣关闭不全产生的收缩期杂音,有时还可听到三尖瓣狭窄产生的舒张期杂音,吸气时杂音响度增强。由于增大的三尖瓣前叶延迟闭合,第1音分裂,且延迟出现的成份增强。第2心音亦常分裂而肺动脉瓣关闭音较轻,有的病例可呈现奔马律。腹部检查可能扪到肿大的肝脏但极少出现肝搏动。童年病人紫绀严重者可出现杵状指(趾)。

  三、辅助检查

  1、X线检查表现

典型病例可见右心房增大和右心室流出道移向上外方,上纵隔变窄,肺血管纹理正常或减少。少数病例心影可无异常征象。

  2.心电图检查

典型表现为右心房肥大,P波高尖,不完全性或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电轴右偏,胸导联R波电压变低,P-R间隔延长,常有室上性心律紊乱,约5%病人显示B型预激综合征。

  3.切面超声心动图和多普勒检查

显示三尖瓣前瓣叶增大,活动幅度大。隔瓣叶和后瓣叶明显下移,发育不良,活动度差。三尖瓣关闭延迟,瓣膜位置左移,室间隔动作反常。右心房及房化右心室共同显示巨大的右心房腔,功能性右心室腔纵径缩短。多普勒检查可显示心房水平右向左分流和三尖瓣返流。

  4.右心导管和选择性造影

右心房腔巨大,压力增高,压力曲线a波和V波均高大。房化右心室呈房性压力曲线,腔内心电图则为右心室型,并有心房间隔缺损者心导管可从右心房进入左心房。心房水平可呈现右至左分流,右心室收缩压正常舒张末压升高,有的病例可测到三尖瓣跨瓣压差。右心造影显示右心房明显扩大占据左心室位置,功能右心室位于右室流出道。瓣膜口移至脊柱左缘,右心室下缘可显示三尖瓣瓣环切迹和房化心室与功能心室之间的另一个切迹。肺动脉总干及分支细小,心房水平有右至左分流者则左心房提前显影。

  Ebstein畸形的病理改变颇多差异,基本病变是三尖瓣瓣叶和右心室发育异常并伴有膈瓣叶和后瓣叶向右心室下移,通过腱索乳头肌附着于三尖瓣瓣环下方的右心室壁上。三尖瓣瓣叶增大或缩小,往往增厚变形缩短。病变最常累及膈瓣叶,次之为后瓣叶,膈瓣叶和后瓣叶可部分缺失。病变累及前瓣叶者则很少见。前瓣叶起源于正常三尖瓣瓣环,可增大如船帆,有时可有许多小孔,通过缩短和发育不全的腱索及乳头肌附着于心室壁。下移的瓣叶使右心室分成两个部份,瓣叶上方扩大的心室称为房化心室,其功能与右心房相似;瓣叶下方为功能右心室。右心房扩大,房壁纤维化增厚。右心房和高度扩大薄壁的房化右心室连成一个大心腔,起贮积血液的作用,而瓣叶下方的功能右心室则起排出血液的功用。三尖瓣下移病例由于三尖瓣瓣环和右心室高度扩大以及瓣叶畸形往往呈现关闭不全。如若瓣叶游离缘部份粘着,则增大的前瓣叶可在房化心室与功能右心室之间造成血流梗阻产生不同程度的三尖瓣狭窄。房室结及房室束解剖位置正常,但右束支可能被增厚的心内膜压迫产生右束支传导阻滞,约5%病例有异常Kent传导束呈现预激综合征。三尖瓣下移病例中约50~60%伴有卵圆孔未闭或心房间隔缺损,心房水平呈现右至左分流,动脉血氧饱和度降低,临床上出现紫绀。其它合并畸形尚有肺动脉狭窄、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法乐四联症、大动脉错位、主动脉缩窄和先天性二尖瓣狭窄等。

  四、诊断

  根据临床表现、检查可进行诊断。

疾病病因

疾病病因:

  一、发病原因

  本病的病因不清,偶有家族史报道,母亲妊娠早期服锂剂者其子代易患本病。

  二、发病机制

  本畸形的主要病理解剖特点为三尖瓣下移畸形,右心室房化和功能性右心室腔缩小。

  右侧房室环位置正常(常扩大),三尖瓣的前侧瓣常正常地附着于纤维环上,而膈侧瓣和后侧瓣的附着点明显下移,位于右心室壁心内膜上。下移的程度及其附着方式因人而异,即使受罹瓣膜的附着点邻近纤维环,但由于瓣叶过长,常可在纤维环的远端不同部位与右心室壁粘连。此外,这些瓣叶还可借助于畸形的腱索而附着于室间隔和右心室心尖部,三尖瓣后侧瓣往往发育不全或者完全缺如。上述种种情况,可引起三尖瓣关闭不全。少数病人,三尖瓣在心室腔内融合成一片膈膜,中间或侧缘有一孔隙,右心房血流必须经过这种孔隙注入心室,因此妨碍心房的排空。

  由于三尖瓣下移,致使右心房夺取部分右心室,这个夺取的区域的心室壁变薄而房化,右心房腔因之明显扩大。房化的右心室在功能上属于右心房,但在电活动方面却保留右心室肌的特点。房化的右心室部分越大,功能性右心室腔越小。房化的右心室不能参入右心室排空,相反,它如同一个心室壁瘤样,当心室收缩时呈矛盾性地扩张,因此干扰了右心室射血。

  埃布斯坦综合征往往有心房间交通存在(见于80%的病例),这种心房间交通可以是未闭卵圆孔,也可以是房间隔缺损。此外,少数病例尚可合并其他先天性畸形,如主动脉缩窄、室间隔缺损、肺动脉瓣狭窄或闭锁、动脉导管未闭或矫正型大血管转位等。后一种情况下,解剖学上的右心室,在功能上是体循环的左心室,临床上可有二尖瓣关闭不全的表现,因而称为左侧埃布斯坦畸形。

  这种畸形的病理生理改变,取决于肺动脉狭窄的有无、功能性右心室容量的大小和三尖瓣反流的程度。如果并存有肺动脉瓣狭窄、功能性右心室腔明显缩小,三尖瓣反流严重,那么右心室收缩时排血量势必减少,临床上将表现为发病早、症状重、预后差。反之,血流动力学改变轻,临床上将表现为发病晚、症状轻、预后较佳。

  前已述及,这种畸形常有心房间交通存在。如果三尖瓣病变很轻,又有房间隔缺损存在,那么可在心房水平发生左至右分流;或由于三尖瓣病变轻,而卵圆孔已闭,此时将无分流。第三种情况是三尖瓣畸形严重,右心房压力升高,因而出现心房水平的右至左分流。前两种情况,临床上常无发绀;第三种情况则有发绀。少数病人,即使无明显右至左分流,但由于心排血量低,动静脉氧差增大,临床也可有轻度发绀。此外,在功能性右心室内,收缩压可正常,而舒张压常增高,类似于缩窄性心包炎。心房腔收缩压和舒张压均升高。肺动脉瓣两侧可有收缩压差,三尖瓣两侧可有舒张压差。前者可能因某一三尖瓣叶过长,部分阻塞右心室流出道;后者由于三尖瓣畸形,三尖瓣口狭窄。

疾病预防

疾病预防:

  三尖瓣下移畸形预防

  1、出生后出现重度紫绀者

约80%在10岁左右死亡,而轻度紫绀者则仅5%在10岁左右死亡。患者出现充血性心力衰竭后,大多在2年内死亡,约3%的病例发生猝死。

  常见的死亡原因:充血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缺氧或肺部感染。成年病人常死于反复栓塞,平均死亡年龄为20岁。

  2.术前准备:

  1).术前应用强心、利尿治疗,减轻肝肿大、腹水等右心衰竭症状。

  2).患者肝脏肿大,淤血引起肝功能损害,凝血酶原时间延长。术前需用维生素K和凝血酶原复合物等加以治疗。

疾病鉴别

疾病鉴别:

  三尖瓣下移畸形鉴别

  本病需与其它瓣膜疾病进行鉴别,临床上最需要进行鉴别的是三尖瓣发育不全与三尖半瓣缺如:

  三尖瓣下移畸形多数伴有大量三尖瓣返流,而其它疾病如三尖瓣发育不全、三尖瓣脱垂、外伤、右室发育不全、心内膜炎、三尖瓣环扩张均可引起三尖瓣大量返流,但这些疾病均有各自特点,容易鉴别。但三尖瓣缺如及三尖瓣发育不全与三尖瓣下移畸形具有很多相似之处,需仔细辨认。主要鉴别点是缺如时右室腔扩张而不是发育不全;右室内的隔膜无瓣叶形态及瓣口效应,有助于鉴别。这种鉴别诊断对于外科决定手术方式十分重要。三尖瓣发育不全,在一些病例中,严重扩大的右房及瓣叶及右室壁粘连造成瓣环或瓣叶下移的假象,但多切面仔细辨认无瓣叶下移、右室不狭小反而扩大且无房化右室的矛盾运动可与下移畸形鉴别。X线检查多数患者表现为肺血少、右房及右室明显增大。少数患者肺血正常、右心轻度增大。但X 线与心导管均不能显示瓣叶,因而对Ebstein 畸形的诊断准确性受限。

疾病检查

疾病检查:

 三尖瓣下移畸形检查

1.体检

轻型病例可无发绀,中、重型病例有发绀,易发生室上性心动过速。常有充血性右心衰竭表现。体检在三尖瓣区有收缩期返流性杂音,可有第三音心音或第四音心律。

  2.心电图

示右心房肥大、不完全性或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常有预激综合征表现。

  3.X线检查

肺血减少或正常,心脏呈球形或椭圆形增大,血管蒂窄。

  4.超声心动图

可见三尖瓣下移及下移程度。注意三尖瓣返流量、前瓣发育情况,有无房缺或卵圆孔未闭。

  5.右心导管检查和造影

导管易经房缺或未闭卵圆孔进入左房,在“房化心室”测压呈右房压力波形,而右心腔内呈右室压力波型。造影可见右房增大、房化右心室、扩大的功能性右室流出道及下移的三尖瓣附着部。

  6.电生理检查

诊断三尖瓣下移畸形必须同时明确分型,有无预激综合征。如有预激综合征,术前必须作电生理检查,并准备术中电生理标测。

疾病就诊

疾病就诊:

疾病治疗

疾病治疗:

三尖瓣下移畸形一般治疗

 三尖瓣下移畸形西医治疗

 三尖瓣下移病例预后也有较大差异,临床上呈现重度紫绀者约80%在10岁左右死亡,而轻度紫绀者则仅5%在10岁左右死亡。呈现充血性心力衰竭后大多在2年内死亡,约3%的病例发生猝死。常见的死亡原因为充血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缺氧或肺部感染。成年病人则常死于反复栓寒、脑血管意外和脑脓肿,大多数病人在20岁前死亡,平均死亡年龄为20岁。

  一】手术治疗适应证

患者有乏力、心悸、气急、心律失常、紫绀、心力衰竭等症状。在心房水平没有右向左分流的病例,其右心衰竭尤其严重和顽固。相反,在合并有卵圆孔未闭或房间隔缺损的病例中,则因右向左分流而出现明显紫绀,右心衰竭症状较轻,活动能力仍显著受限。上述有右心衰竭或紫绀的病员均为手术适应证,诊断明确后应施行手术治疗。

  二】术前准备与术后处理

  1.术前应用强心、利尿治疗,减轻肝肿大、腹水等右心衰竭症状。

  2.患者肝脏肿大,淤血引起肝功能损害,凝血酶原时间延长。术前需用维生素K和凝血酶原复合物等加以治疗。

  三】手术方法有三种

  1、Glenn手术

即上腔静脉-右肺动脉吻合术。可减轻右心负荷,减少右至左的分流,增加动脉血氧含量,改善症状,减轻紫绀,但是一种姑息性手术,并没有解决畸形,常应用于有严重紫绀,不宜施行根治手术的幼儿。此手术近期效果尚好,但远期疗效不佳,患者常因心律失常而死亡。

  2.瓣膜替换术

体外循环下切开右心房,剪除三尖瓣和腱索及乳头肌。选用适当的人造瓣膜。为了避免损伤心脏传导系统,把人工瓣膜在前面缝在房室环上,而后侧缝在离冠状窦开口头侧数毫米的右心房间隔上,使冠状窦开口移至室腔。合并的心房间隔缺损同期缝闭。三尖瓣下移的病员,由于右心房极度扩大,血流缓慢,容易形成血栓。在替换三尖瓣时,生物瓣有中央血流通道,血流动力学功能优于机械瓣。且右心室收缩期压力不高,置于三尖瓣位置生物瓣膜寿命明显高于左心生物瓣膜,可作为瓣膜替换术的首选瓣膜。

  3.瓣膜成形术

用多根褥式穿有Teflon毡片将下移的隔瓣叶和后瓣叶根部附着区固定到三尖瓣环上,从而缩小扩大的瓣环,消除房化的心室。为了避免发生传导束阻滞,可用后瓣作成形术,以带垫片双头针线,自膈后瓣交界至后前瓣交界处作两排平行缝合,相距3~4mm加垫片收缩缝合后结扎,缩小三尖瓣瓣环,以两指宽为客观标准。利用发育正常的前瓣叶恢复三尖瓣的关闭功能。这种手术保留自然瓣膜,消除人工瓣膜潜在危险,但只能用于三尖瓣前瓣叶发育正常的病例中,术后仍有一定程度关闭不全。术后仍须积极作内科治疗,控制心力衰竭和心律紊乱,密切观察血清钾、钠、氯化物测定和心电图改变,及时补充氯化钾。术后注意保持引流管通畅,采取输入纤维蛋白原、新鲜血等措施止血。术后紫绀消失,肝脏缩小,腹水消失,心影也明显缩小,疗效满意。

疾病护理

疾病护理:

三尖瓣下移畸形一般护理

  三尖瓣下移畸形护理

  饮食清淡富于营养,注意膳食平衡。忌辛辣刺激食物。

疾病饮食

疾病饮食:

三尖瓣下移畸形饮食原则

 三尖瓣下移畸形护心食疗方

  1、八宝养心粥:

人参、龙眼肉、大枣、百合、淮山药各15克,白扁豆、薏苡仁各20克,莲子12克,粳米200克,冰糖适量。将莲子、淮山药、百合、薏苡仁、白扁豆加水适量浸泡15分钟;大枣去核;人参切片,共与粳米、龙眼肉放入锅内加水适量,用武火煮沸后改用小火熬煮至粥浓稠时,加入冰糖稍煮片刻即成。每日2次,早晚服食。具有补心脾、益气血、定神志的功效。

  2.灵芝猪心:

灵芝15克,猪心500克,精盐3克,姜、葱、酱油、料酒、味精、胡椒粉各适量。将灵芝研为细末,猪心对剖两块洗净,锅内加水适量煎煮至沸后,放入猪心和灵芝末,待猪心煮至七成熟时,捞出猪心切成薄片,煮猪心的原汁留着待用。净锅置火上,加入猪油烧热时下姜、葱,加猪心的原汁和酱油、料酒、食盐、猪心片和其他调料,烧入味后,收汁装盘即可食用。具有养心安神、补益气血之功效。

  3.顺心饮:

熟地、山茱萸、丹参、郁金各5克,人参3克。将上药切碎,用开水冲泡,加盖焖15~20分钟后代茶频饮。具有安心神、止心痛、益心肾的功效。

  4.莲心神饮:

莲心、桂枝、生甘草各2克,茯神、白术各5克。将上药切碎,用开水冲泡,加盖焖20分钟后代茶频饮。具有清心安神、降压利水的功效。

  (以上资料仅供参考,详细请咨询医生)

↑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