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性细支气管炎间质肺病简介:呼吸性细支气管炎间质性肺病(respiratory bronchiolitis-associated 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RBILD)在20世纪80年代初被认识。患者均为吸烟者或曾经吸烟者。最初认为它是在病理学方面与脱屑性间质性肺炎(desquamative interstitial pneumonia,DIP)近似的一种疾病;但现在认为RBILD与DIP是吸烟对小气道和肺实质损伤不同严重度的表现,即同一种疾病的两种不同结局;甚至主张用RBILD替代DIP。对此意见尚不一致。

- 别名
- 发病部位
- 传染性
- 治愈率
- 多发人群
- 相关症状
- 并发疾病
- 呼吸性细支气管炎间质性肺病
- 肺
- 无传染性
- 40%
- 发病年龄通常在30~40岁,起...
- 咳痰,气急,低氧血症
- 是否医保
- 挂号科室
- 治疗方法
- 治疗周期
- 治疗费用
- 临床检查
- 无
- 呼吸内科
- 药物治疗
- 1-2年
- 市三甲医院约(1000-5000元)
- 肺功能,胸部CT,胸部平片
- 常见药品
- 头孢克肟胶囊,头孢克肟胶囊,盐酸左氧氟沙星胶囊
- 在线购药
疾病症状:
症状和体征:所有RBILD患者均为吸烟者,发病年龄通常在30~40岁,起病隐匿。尚未见儿童患者。大部分病人无症状或仅症状轻微,包括轻度咳痰和气急。但也有严重气急、活动性低氧血症和咯血的病例报道,所以肺功能严重受损不能作为排除RBILD诊断的依据。肺底可闻及吸气末爆裂啰音。杵状指少见。
根据患者的大量吸烟史、临床症状和体征、影像学检查可疑诊断RBILD,确诊仍需进行肺活检病理学检查。
疾病病因:
(一)发病原因
RBILD主要见于大量吸烟、接触环境和工业污染物的人群。可能为对吸入刺激物的非特异性细胞反应。
(二)发病机制
RBILD患者呼吸性细支气管腔内有许多巨噬细胞浸润,此改变在低倍镜下为斑片状、围绕细支气管分布,在邻近的肺泡内亦有巨噬细胞浸润。上述巨噬细胞胞浆丰富,含有来自复合吞噬溶酶体的细颗粒状的、黄棕色色素,且绝大多数为单核。同时黏膜下和细支气管周围有淋巴细胞和组织细胞斑片样浸润。亦可见细支气管周围轻度纤维化,并延伸至邻近的肺泡隔,呈星状分布,后者常被覆增生的Ⅱ型细胞和柱状细支气管型上皮。气道上皮异常,杯状细胞增生、柱状上皮化生常延伸至肺泡隔和肺泡囊周围。细支气管由于黏液积聚可能会扩张。远离气道的肺实质常正常,亦可呈轻微过度膨胀,但这些病理改变往往较轻以致常规检查时可能被忽略,多部位的病理切片有助于发现异常改变。戒烟对减轻病理损害十分重要。与典型的DIP相比,RBILD有较多的巨噬细胞填充细支气管和肺泡腔,呈斑片样聚集;RBILD的组织纤维化较DIP轻微且局限于细支气管周围,甚至缺如。无肺组织蜂窝样改变。由于巨噬细胞的积聚,有时RBLID易与肺出血综合征相混淆,铁染色阴性有助于RBILD的诊断。
疾病预防:
吸烟患者应立即戒烟,有利于疾病的恢复。
疾病鉴别:
有时RBLID易与肺出血综合征相混淆,铁染色阴性有助于RBILD的诊断。
疾病检查:
常规实验室检查无特异性。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白细胞总数可能增高,但细胞分类与普通吸烟者或患有IPF的吸烟者类似。
1.胸部X线平片 2/3以上的患者X线胸片示肺底网状阴影或网状结节影浸润,但肺容积往往正常。少数患者胸片正常。
2.胸部CT 胸部高分辨率CT检查(HRCT)示弥漫性或斑片状毛玻璃样改变,主要见于下肺;亦可见肺不张、小叶内或小叶间肺间质增厚、肺气肿和外周性肺大泡。
3.肺功能 常为限制性或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和弥散量轻度降低。偶有肺功能正常者。肺容积增加提示在阻塞的细支气管内有气体陷闭。静息或活动时可存在轻度低氧血症。
疾病就诊:
疾病治疗:
呼吸性细支气管炎间质肺病一般治疗
(一)治疗
停止吸烟对RBILD患者至关重要,戒烟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肺功能将得到改善。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应尽量避免使用不必要的细胞毒药物。约22%患者未经任何治疗可部分或完全缓解。
(二)预后
RBILD预后良好。
疾病护理:
疾病饮食:
呼吸性细支气管炎间质肺病饮食原则
1、呼吸性细支气管炎间质肺病最好不要吃哪些食物:忌食咸辣、油腻、燥热之品。患者要绝对禁烟。(以上资料仅供参考,详情请咨询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