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部带状疱疹简介:眼部带状疱疹是一种性质较为严重的睑皮肤病,由三叉神经的半月神经节或某一分支受水痘一带状疱疹病毒感染所致。
- 别名
- 发病部位
- 传染性
- 治愈率
- 多发人群
- 相关症状
- 并发疾病
- 眼
- 有传染性
- 70%
- 多见于中、老年患者
- 怕冷,结痂,局部淋巴结肿大
- 角膜炎
- 常见药品
- 甲泼尼龙片,头孢克洛分散片,甲泼尼龙片
- 在线购药
疾病症状:
一、症状
1、发病部位:常发生于三叉神经之第一支(眼支),分布在有发的头皮、前额与上睑的皮肤;有时也侵犯第二支,病变分布在下眼睑,颊部及上唇。其特点为仅侵犯单侧,止于眼前额的中线形成和显的分界。
2、自觉症状:发病初期,三叉神经的分布区有剧烈神经痛、怕光、流泪等。
3、体征:发病数日后出现皮肤潮红、肿胀,簇生无数透明、大小不一的呈带状排列,水疱初为无色透明,继则混浊化脓,数周内结痂脱落。因侵犯真皮,遗留永久性瘢痕。常并发角膜炎和虹膜睫状体炎,影响视力,偶而也发生眼肌麻痹。此外严重者可伴有发热、畏寒、不适等全身症状,或局部淋巴结肿大及压痛。
疾病病因:
一、病因
1、病毒感染(30%):
直接致病因素就是带状疱疹病毒的感染,病毒由鼻腔粘膜进去人体,侵犯察觉神经系统的绘制,它能沿着四面神经进去皮质,也能在神经绘制内繁殖。免疫力低的儿童被感染后,发生水痘。部分患者被感染后成为带病毒者而不发生症状,进而潜伏起来,当机体的抵抗力下降后就会活动出来。
2、外伤因素(30%):
当身躯受到外伤,毁败药物或其它感人等涉及时,埋伏的病毒就初头动作起来,引起一侧后根神经结节降生出血性炎症,并有下行性神经炎而使四面察觉神经分离区的皮肤袒露水疱,与其患者违抗力低,水疱中的病毒含混播散而引起广泛的疱疹,这都是带状疱疹原因。
由三叉神经的半月神经节或某一分支受水痘一带状疱疹病毒感染所致,正在接受放射治疗或免疫抑制剂治疗的患者,容易发生本病,发病后终身免疫,很少复发。主要是病毒感染导致。
疾病预防:
1、对本病的预防,平素应注意增强体质,精神舒畅,避免过劳,睡眠不足,眼睑外伤等。
2、发病后的护理也特别重要,尽量保持局部清洁干燥,及时清除渗液脓液,不宜用水制剂或中药煎剂直接薰洗,避免用手揉搓患部。
疾病鉴别:
本病应与中医里的睑弦赤烂相鉴别,虽然两病均在眼睑部发红赤湿烂,但睑弦赤烂的病变局限于眦部睑弦,不波及睑皮肤面,与之相反,眼部带状疱疹是以眼睑皮肤的病变为主,一般不波及睑弦。
疾病检查:
1.眼科检查
包括裂隙灯检查及荧光素染色、测眼压、散瞳检查视神经和视网膜。
2.全身检查
仔细询问病史,进行局部体格检查,一般不难诊断。
3.实验室检查
无特异性,血液中嗜酸性粒细胞可能增加。lgE检查有可能增高。
疾病就诊:
1、描述就诊原因(从什么时候开始,有什么不舒服?)
2、不适的感觉是否由明显的因素引起?
3、有寒战、恶心等伴随症状?
4、是否到过医院就诊,做过那些检查,检查结果是什么?
5、治疗情况如何?
6、有无药物过敏史?
疾病治疗:
眼部带状疱疹一般治疗
一、西医治疗
1、卧床休息,吃易消化的食物。
2、局部涂1%龙胆紫,也可撒滑石粉。
3、疼痛剧烈时可给予镇静剂和镇痛剂。
4、病情重者可给予肌注胎盘球蛋白、丙种球蛋白和维生素B12,以提高机体抵抗力。
5、应有恢复期全血或血清行肌肉注射,每次10毫升,可有显效。
6、若并发角膜炎或虹膜睫状体炎,局部应点0.1~0.2%疱疹净(I、D、U)、散瞳及热敷等。
7、必要时,可适当加用抗生素及皮质类因醇。
眼部带状疱疹辨证论治
一、中医疗法:
1、可配合清热解毒中药和针刺疗法。推荐中成药如肝火炽盛者,口服龙胆泻肝丸;脾虚湿困者,口服胃苓丸或参苓白术丸;气血淤滞者,口服血府逐瘀丸。
疾病护理:
眼部带状疱疹一般护理
一、护理
1、保持乐观愉快的情绪。长期出现精神紧张、焦虑、烦燥、悲观等情绪,会使大皮质兴奋和抑制过程的平衡失调,所以需要保持愉快的心情。
2、生活节制注意休息、劳逸结合,生活有序,保持乐观、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做到茶饭有规律,生存起居有常、不过度劳累、心境开朗,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忌烟酒。
3、饮食应以清淡而富有营养为主。多吃蔬菜、水果。少吃油腻过重的食物;少吃狗肉、羊肉等温补食物;少吃不带壳的海鲜、笋、芋等容易过敏的"发物";少吃含化学物质、防腐剂、添加剂的饮料和零食。忌食过酸、过辣、过咸等刺激物。
4、发病后的护理也特别重要,尽量保持局部清洁干燥,及时清除渗液脓液,不宜用水制剂或中药煎剂直接薰洗,避免用手揉搓患部。
疾病饮食:
眼部带状疱疹饮食原则
一、饮食保健
1.眼部带状疱疹食疗方:
取大青叶 15g.柴胡 15g.粳米 309.白糖适量。将大青叶,柴胡加水250ml. 煎至200ml,再把粳米、白糖加人煮成稀粥。每天一剂 连服5~6天
2.眼部带状疱疹最好不要吃哪些食物:
1)忌食辛辣温热食物 酒、烟、生姜、辣椒、羊肉、牛肉及煎炸食物等辛辣温热之品,食后易助火生热。中医认为,本病为湿热火毒 蕴结肌肤所生,故该病患者应忌食上述辛辣致热食品。
2)慎食肥甘油腻之品 肥肉、饴糖、牛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