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耳聋简介:先天性耳聋是指出生后即已存在的耳聋。其可分为遗传性和非遗传性;主要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占75% 以上,非遗传性先天性耳聋约占20% ,遗传性耳聋分为非综合征( nonsyndromic )和综合征性 (syndromic) 两大类,分别占80% 和20% 左右。还有一类线粒体病引起的耳聋。非遗传性耳聋可因先天性感染、孕妇代谢因素等所引起。

- 别名
- 发病部位
- 传染性
- 治愈率
- 多发人群
- 相关症状
- 并发疾病
- 先天性聋,先天性听力障碍
- 耳
- 无传染性
- 10%
- 婴幼儿
- 听阈上升,招风耳,中枢性耳聋
- 突发性耳聋,耳聋
- 是否医保
- 挂号科室
- 治疗方法
- 治疗周期
- 治疗费用
- 临床检查
- 无
- 耳鼻喉科
- 手术治疗、人工耳蜗、助听器
- 30天
- 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10000-50000元)
- 音叉检查,耳蜗电图,听力检查
- 常见药品
- 维生素B1片,维生素B2片,先天性耳聋基因检测试剂盒(荧光PCR法)
- 在线购药
疾病症状:
一、症状:
出生时或出生后不久就已存在的听力障碍,从病因讲通常可分为两大类:
1.遗传性耳聋:由位于性染色体上的致聋基因引起的耳聋,称为伴性遗传性聋。常染色体遗传性聋可以表现为无相关畸形的各种骨迷路和(或)膜迷路发育异常,和伴有心脏、肾脏、神经系统、颌面及骨骼系统、代谢内分泌系统、皮肤和视器等组织器官畸形的众多综合征。
2.非遗传性耳聋:妊娠早期母亲患风疹、腮腺炎、流感等病毒感染性疾患,或梅毒、糖尿病、肾炎、败血症、克汀病等全身疾病,或大量应用耳毒性药物均可使胎儿耳聋。母子血液Rh因子相忌,分娩时产程过长、难产、产伤致胎儿缺氧窒息也可致聋。
疾病病因:
一、病因:
1.遗传性聋:指由基因或染色体异常所致的感音神经性聋。
2.非遗传性聋:妊娠早期母亲患风疹、腮腺炎、流感等病毒感染性疾患,或梅毒、糖尿病、肾炎、败血症、克汀病等全身疾病,或大量应用耳毒性药物均可使胎儿耳聋。母子血液Rh因子相忌,分娩时产程过长、难产、产伤致胎儿缺氧窒息也可致聋。
疾病预防:
一、预防:
1.广泛宣传杜绝近亲结婚,积极防治妊娠期疾病,减少产伤。早期发现婴幼儿耳聋,尽早治疗或尽早做听觉言语训练。
2.提高生活水平,防治传染病,锻炼身体,保证身心健康,减慢老化过程。
3.严格掌握应用耳毒性药物的适应症,尽可能减少用量及疗程,特别对有家族药物中毒史者,肾功不全、孕妇、婴幼儿和已有耳聋者更应慎重。用药期间要随时了解并检查听力,发现有中毒征兆者尽快停药治疗。
4.避免颅损伤,尽量减少与强噪声等有害物理因素及化学物质接触,接触烟酒嗜好,不得已时应加强防护措施。
疾病鉴别:
一、鉴别:
应与其他先天性疾病引起的耳聋相鉴别。还应鉴别遗传性耳聋和非遗传性耳聋。
疾病检查:
1.耳鼻咽喉CT检查
耳鼻咽喉的CT检查是通过CT对耳鼻咽喉进行检查的一种方法。
2.音叉检查
音叉试验是鉴别耳聋性质最常用的方法,常见检查方法有林纳试验,韦伯试验,施瓦巴赫试验,镫骨活动试验。
3.前庭功能检查
通过特殊检查对耳朵进行检查的一种方法。当人体平衡出现障碍时,如走路向一侧偏斜等,就需要作前庭功能检查以确定前庭器有无疾病、其病变程度和性质。通过观察前庭系病变引起的自发体征,或通过用某种生理性或非生理性刺激诱发前庭反应进行观察,以助推断前庭系病变的程度和部位。前庭功能是维持人体平衡的 3个主要因素之一。负责前庭功能的器官称为前庭器,位于内耳,包括3个半规管(外、上和后半规管)、椭圆囊和球囊。 椭圆囊和球囊中各有一囊斑,或称耳石器。这些都是前庭末梢感受器。 3个半规管司运动平衡(如走路、翻跟头)。椭圆囊和球囊司静止平衡(如坐或立)。
疾病就诊:
1、描述就诊原因(从什么时候开始,有什么不舒服?)
2、不适的感觉是否由明显的因素引起?
3、有听力障碍等伴随症状?
4、是否到过医院就诊,做过那些检查,检查结果是什么?
5、治疗情况如何?
6、有无药物过敏史?
7、家中是否有先天性耳聋患者?
疾病治疗:
先天性耳聋一般治疗
一、治疗:
1.先天中耳畸形应行手术矫治,手术时机最好在15岁以上进行;
2.先天感音神经性聋病变为不可逆性,无有效药物或手术矫治方法;
1)先天聋儿应做到早期发现、早期诊断;
2)聋儿无论年龄大小,一旦被发现确诊,有残余听力者应尽早戴助听器,进行听力言语康复训练。
3. 先天性神经性聋的治疗原则是:
1)恢复或部分恢复已丧失的听力;
2)尽量保存并利用残余的听力。
4.具体方法如下:
1)药物治疗 因致聋原因很多,发病机制和病理改变复杂,且不尽相同,故迄今尚无一个简单有效且适用于任何情况的药物或疗法。目前多在排除或治疗原因疾病的同时,尽早选用可扩张内耳血管的药物、降低血液粘稠度和溶解小血栓的药物、维生素B族药物,能量制剂,必要时还可应用抗细菌、抗病毒及类固醇激素类药物。药物治疗无效者可配用助听器。
2)助听器 是一种帮助聋人听取声音的扩音装置。它主要由微型传音器、放大器、耳机、耳模和电源等组成。助听器种类很多,就供个体应用者讲,就有气导和骨导、盒式与耳机式(眼镜式、耳背式和耳内式)、单耳与双耳交联等。一般需要经过耳科医生或听力学家详细检查后才能正确选用。语频平均听力损失35-80dB者均可使用;听力损失60dB左右效果最好。单侧耳聋一般不需配用助听器。双侧耳聋者,若两耳损失程度大体相同,可用双耳助听器或将单耳助听器轮换戴在左、右耳;若两耳听力损失程度差别较大,但都未超过50dB者,宜给听力较差耳配用;若有一耳听力损失超过50dB,则应给听力较好耳配戴。此外,还应考虑听力损害的特点;例如助听器应该现用于言语识别率较高,听力曲线较平坦,气骨导间距较大或动态听力范围较宽之耳。 传导性聋者气导、骨导助听器均可用。外耳道狭窄或长期有炎症者宜用骨导助听器。感音性聋伴有重振者需采用具备自动增益控制的助听器。合并屈光不正者可用眼镜式助听器。耳背式或耳内式助听器要根据患者的要求和耳聋的情况选用。初用助听器者要经调试和适应过程,否则难获满意效果。
3)耳蜗植入器 又称电子耳蜗或人工耳蜗。必须是应用高功率助听器无效,耳内无活动性病变,影像学检查证明内听神经存在、发育良好者。电子耳蜗是基于感音性聋者的耳蜗螺旋神经纤维与节细胞大部分仍存活的事实,将连接到体外的声电换能器上的微电极经蜗窗插入耳蜗底周鼓阶内或贴附于耳蜗外面骨壁上,用以直接刺激神经末梢,将模拟的听觉信息传向中枢,以期使全聋者重新感知声响。配合以言语训练,可恢复部分言语功能。
4)听觉和言语训练 前者是借助助听器利用聋人的残余听力,通过长期有计划的声响刺激,逐步培养其聆听习惯,提高听觉察觉、听觉注意、听觉定位及识别、记忆等方面之能力。言语训练是依据听觉、视觉和触觉等互补功能,借助适当的仪器(音频指示器、言语仪等),以科学的教学法训练聋儿发声、读唇、进而理解并积累词汇,掌握语法规则,灵活准确表达思想感情。发声训练包括呼吸方法、唇舌运动、噪音运用,以及音素、音调、语调等项目的训练。听觉和言语训练相互补充,相互促进,不能偏废,应尽早开始,穿插施行。若家属与教员能密切配合,持之以恒,定能达到聋而不哑之目的。
请勿根据网上资料模仿、自行服药,导致病情延误。最好及时到医院就医。
疾病护理:
先天性耳聋一般护理
一、护理 :
1.尽量避免噪音,力求有一个比较安静的工作和生活环境,遇到巨响,或燃放鞭炮时,用手捂耳,保护鼓膜。
2.节制饮食,少吃含有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物,减少心血管病的发生。
3.劳逸结合,适当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避免精神紧张和情绪激动,控制自己的感情。
4.按摩外耳及鼓膜。经常用手按摩耳壳并轻轻地用掌心向内耳挤压和放松,或用手指不停地挤压耳屏,可以对鼓膜起到按摩作用。
疾病饮食:
先天性耳聋饮食原则
一、饮食:
1.多以清淡食物为主,注意饮食规律。
2.加强孕期和围产期保健,避免病毒感染,防止各种有毒物质的侵害,注意营养物质的摄入,保障孕妇身心健康,有利于胎儿的正常发育。
3.严格执行婚前检查,主要检查双方是否有影响结婚生育的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