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青藤健康网 >疾病百科 > 疾病症状 > 巴来特(Barrett)食管

巴来特(Barrett)食管

(BE,食管下段柱状上皮化生)

巴来特(Barrett)食管简介:巴来特食管(Barrett’s esophagus,BE)是指食管下段的复层鳞状上皮被化生的单层柱状上皮所替代的一种病理现象,可伴有肠化或不伴有肠化。其中伴有肠上皮化生者属于食管腺癌的癌前病变。广义的概念也包括食管的胃上皮化生或异位,以及柱状上皮化生。为与食管下段的贲门黏膜柱状上皮区分, 曾规定病变范围在胃食管连接处(GEJ) 75px以上,近年来的概念定义为内镜下发现并被病理组织学证实在食管与胃黏膜交界的连接线(GEJ)以上出现的任何长度的原有鳞状上皮被柱状上皮所取代情况。

    别名
  • 发病部位
  • 传染性
  • 治愈率
  • 多发人群
  • 相关症状
  • 并发疾病
    是否医保
  • 挂号科室
  • 治疗方法
  • 治疗周期
  • 治疗费用
  • 临床检查
  • 常见药品
  • 西咪替丁片,奥美拉唑肠溶胶囊,射频消融系统
  • 在线购药
疾病症状

疾病症状:

巴来特(Barrett)食管典型症状

  BE本身并无症状,其症状主要是由于胃食管反流(GERD)及其并发症所引起的。多数患者最初有GERD症状,如胃或胸骨后灼热、反流、吞咽困难。常见症状多见于餐后及做某些动作引起反流时,如弯腰、腹内压升高或夜间睡眠时可出现胸骨后烧灼样不适以及胸痛。胸痛可表现在剑突下或胸骨后,疼痛性质可呈烧灼样、针刺样或类似心绞痛,可通过饮食或服用抗酸药物缓解。多数BE患者没有因食管症状而就诊,常常是因为有胃食管反流病或慢性胃炎症状时行内镜检查被意外发现。

  一般来讲,BE的症状比无BE的胃食管反流病症状要轻,原因是Barrett上皮比鳞状上皮更耐受消化性酸的侵袭。反酸、反胃是胃食管反流典型的症状,胃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可进入口腔,口内可有酸味或苦味,可出现口臭、味觉损害、咽痛、慢性咽炎、声嘶、牙釉质腐蚀等现象。反流症状的轻重与BE程度无确定关系。部分患者有贫血或上消化道出血,如出现食管溃疡和狭窄,则表现为吞咽痛和相应的梗阻症状。吞咽困难的原因可能为鳞状上皮与柱状上皮交界处狭窄、慢性食管炎所导致的食管壁纤维化、食管蠕动功能减弱、急性炎症引起的食管痉挛或柱状上皮癌变、腺癌引起的食管腔梗阻。还有患者伴有严重反流,表现为呼吸系统并发症,如反复哮喘发作、慢性支气管炎、吸入性肺炎和肺间质纤维化等。

疾病病因

疾病病因:

巴来特(Barrett)食管病因

  由于胃食管反流破坏了正常的鳞状上皮之后,导致对消化液有较强抵抗能力的化生性柱状上皮形成的一种病理过程。在这一病变的基础上,经常发生消化性溃疡、食管狭窄、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直至腺癌。

  本病常继发于慢性胃食管反流病、食管裂孔疝,肥胖、吸烟、BE或食管腺癌家族史等是BE的危险因素,BE常常随着年龄的增加发病率增加,男性发病人数高于女性,欧美国家较亚洲国家发病率高。国内研究资料显示,BE在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中的检出率可达15%。

  反流的各种成分,包括胃液、碱性胆汁、胰液等均可以引起食管下段的鳞状上皮受损,由耐酸、再生能力强的柱状上皮进行修复,从而形成BE。幽门螺杆菌(Hp)与BE的发病率尚存在不同意见,但多数实验认为二者呈负相关,根除Hp可能会增加BE的风险。

  Barrett食管癌变经历特殊肠化生一低度异型增生一高度异型增生一原位癌一浸润性腺癌的病理过程,在英、美等国家,约占食管癌的30%~50%,但国内的资料显示癌变率较低。

疾病预防

疾病预防:

疾病鉴别

疾病鉴别:

  与慢性胃炎,胃溃疡等疾病鉴别。

疾病检查

疾病检查:

巴来特(Barrett)食管检查

 1.胃镜检查

能否正确定位是确诊BE的前提。食管鳞状上皮和柱状上皮在内镜下色泽不同, 鳞状上皮为复层结构,透光性差,内镜下呈灰红色, 而柱状上皮为单层细胞结构,透光性好,内镜下呈桔红色。正常情况下,胃食管交界在食管下段形成界限清楚的齿状线即“Z线”。发生BE时,Z线上移遗留柱状上皮在内镜下均呈桔红色而易辨认。严格意义上,内镜发现病变只能疑诊,需组织病理学检查证实。

  内镜下分型如下:

(1)按化生的柱状上皮长度分类:a.长段BE:化生的柱状上皮累及食管全周且长度≥3 cm。b.短段BE:化生的柱状上皮未累及食管全周或虽累及全周但长度<3 cm。

(2)按内镜下形态分类:分为全周型、舌型和岛状。

(3)布拉格C&M分类法:C代表全周型的化生黏膜的长度,M代表化生黏膜最大长度。如:C3-M5表示为食管圆周段柱状上皮为3 cm,非圆周段或舌状延伸段在GEJ上方5 cm;C0-M3表示无全周段上皮化生,舌状伸展为GEJ上方3 cm。

  2.病理检查

准确地活检取材对确诊BE病变及检测随访其癌变潜能有重要意义。为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可结合应用一些新型内镜技术提高靶向活检的检出率,如内镜共聚集扫描(EOCT)、内镜智能分光比色技术( FICE)、内镜窄带成像技术(NBI)等均可提高BE不典型增生的检出率。

广义上的BE可通常根据柱状上皮的类型分为三型,即交界型(贲门型)、胃底型(泌酸-贲门型)及特殊型(肠上皮化生型)。由于狭义的概念只有肠上皮化生才视为BE诊断的组织学依据,因此,按照这一定义,只有特殊型才属于真正的BE。正常的贲门黏膜也可能存在局灶性的肠上皮化生,其发生可能与患者年龄和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关,但其是否属于短节段BE并不容易鉴别。

因此,BE诊断强调了结合内镜和组织检查共同完成,内镜医生需要详细地记录活检位置,病理医生根据内镜报告的活检位置做出诊断,真正做到临床病理相结合。

疾病就诊

疾病就诊:

疾病治疗

疾病治疗:

巴来特(Barrett)食管一般治疗

  治疗目的是减少胃食管反流和处理并发症。药物治疗与胃食管反流病的方法相同。对于组织学确认无杯状细胞和异型性的食管柱状上皮化生或胃黏膜异位,若有临床症状可按“反流性食管炎处理”。没症状者无需特殊处理,必要时可进行内镜复查,了解有无病变进展。若确认为肠化的BE食管则应病理评估不典型增生程度及癌变潜能,并将该类病例纳入临床内镜随访及监测对象。如果活检出现重度不典型增生需行内镜下治疗,并发食管狭窄则行内镜扩张术,可疑癌变则应积极外科治疗。

  出现胃食管反流症状者,抗酸、抗反流为主要治疗手段,可选用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20mg 1-2次/d,餐前半小时口服;或H2受体拮抗剂如西咪替丁0.4 2/次、0.8 1/晚次,伴腹胀、呃逆、反酸者可合用胃肠动力药,如吗丁啉10mg 3次/d或西沙比利5-10mg 3次/d。内科治疗过程中应定期内镜随访观察治疗后效果。

  内镜治疗主要基于BE的病理分级与食管腺癌进展相关的风险分级,通过去除BE的肠化生上皮,实现鳞状上皮再生从而达到降低食管腺癌的发生率。一般而言,无异型增生患者不需要内镜下治疗。病理明确伴有重度不典型增生(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患者考虑内镜下治疗,并进行内镜随访。治疗方法有多极电凝(MPEC)、氩离子凝固法(APC)、光动力疗法(PDT)和内镜黏膜剥离切除术(EMR)等。

  BE出现食管深溃疡、食管瘘、食管狭窄、癌变等严重并发症时,需要行外科手术切除。出现重度异型增生(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可行内镜下ESD切除。如果患者同时伴有严重的胃食管反流病,且症状对药物治疗不敏感,抗反流手术可能对BE的缓解有所帮助。

疾病护理

疾病护理:

巴来特(Barrett)食管一般护理

  BE常并发有胃食管反流病,该病应该引起重视,不仅是因为其发病率逐年上升,最主要的是其并发症也很多:对食管可发生反流性食管炎、糜烂性食管炎、非糜烂性食管炎、Barrette食管、食管腺癌等;食管外损害如胃内容物反流到口腔,可引起咽炎、鼻窦炎、龋齿、哮喘、肺纤维化等。因此需要加强预防和护理。

  1.多吃软食。食用易于消化的食品,尽量减少对胃粘膜的刺激,细嚼慢咽,让牙齿把食物完全磨碎使食物能与胃液充分混合。

  2.多摄入富含B族维生素的食物,如动物肝脏、瘦肉、鱼类、新鲜水果、绿色蔬菜、奶类、豆类等,有利于促进损伤咽部的修复,并消除呼吸道黏膜的炎症。

  3.吃富含胶原蛋白和弹性蛋白的食物,如猪蹄、猪皮、蹄筋、鱼类、豆类、海产品等。

  4.平时应少吃或忌食高脂肪的饮食,戒烟、戒酒,尤其不饮烈性酒。少吃柠檬汁、咖啡、巧克力、柑橘类水果、西红柿、胡椒粉等,还应避免餐后平卧和睡前进食。

  5.少吃或不吃煎炸、辛辣刺激性食物,如:油条、麻团、炸糕、辣椒、大蒜、胡椒粉等。

  6. 少吃多餐,餐后不宜马上躺下睡前2---3小时最好不要进食;如果晚上容易反酸,最好在睡眠时把床头抬高10~20厘米。

  7.心理因素也十分重要,心理因素对消化系统的影响也十分大,像焦虑、抑郁都会让消化系统出现不良反应,所以在紧张的时候注意缓解压力也同样重要。

疾病饮食

疾病饮食:

↑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