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青藤健康网 >疾病百科 > 疾病症状 > 增殖性红斑

增殖性红斑

(红斑增殖病,凯腊氏增殖性红斑,凯腊增殖性红斑,黏膜红斑病,阴茎增殖性红斑)

增殖性红斑简介:增殖性红斑(erythroplasia of queyrat)是一种罕见的癌前期病,其特点是在龟头或包皮上发生局限性湿润发亮的红色斑块,发展缓慢,日久可发展为上皮样癌。

    别名
  • 发病部位
  • 传染性
  • 治愈率
  • 多发人群
  • 相关症状
  • 并发疾病
    是否医保
  • 挂号科室
  • 治疗方法
  • 治疗周期
  • 治疗费用
  • 临床检查
  • 常见药品
  • 三乙醇胺乳膏,门冬氨酸钙口服溶液,硫唑嘌呤片
  • 在线购药
疾病症状

疾病症状:

  一、症状

  1.好发于龟头或包皮,亦可见于阴唇、口唇及黏膜与皮肤交界处。

  2.婴儿期切除包皮者阴茎无该病发生。该病不仅仅局限于老年人。阴茎的皮损出现于龟头,包皮下出现红色、有光泽、略隆起、境界明显、形状不规则斑,典型皮损有漆样外观,常有湿润、光亮或颗粒外观,质地柔软,似天鹅绒样。进而可出现分泌性痂皮或浅溃疡(图1)。

  3.皮损发展极度缓慢,皮损可自黏膜扩散到皮肤。若出现硬结、疣状病变和溃疡,可认为是侵袭性改变,可发生扩散。溃疡形成似与侵袭性鳞癌相关,若有溃疡和乳头状增殖,可演变为棘细胞癌。10%病例在原发性损害处发生侵袭性鳞癌;如果鳞癌侵犯至阴茎的黏膜下层,20%病例出现局部淋巴结和(或)远隔部位转移。

  4.半数以上的患者出现局部瘙痒和(或)疼痛,少数有出血。

  二、诊断

  多数龟头或包皮的一般炎性疾病很少界限清晰,并且应用类固醇和抗生素治疗有效。组织活检有助诊断。

疾病病因

疾病病因:

  一、发病原因

  目前病因不明。

  二、发病机制

  黏膜上皮常全层受累,与周围正常部分的界限明显,其组织象类似皮肤原位癌。组织病理特征为乳头间表皮棘细胞肥厚,形成细长的表皮突,象手指样向下生长直到真皮,但基底膜完整,真皮内有血管扩张,淋巴细胞和浆细胞呈带状浸润,在增生的上皮中可见有许多异形上皮细胞,核深染,或为多核。瘤巨细胞和角化不良细胞较少见。

疾病预防

疾病预防:

  避免任何局部刺激,注意局部清洁卫生。

  1.预防和控制感染。采取保护性隔离,因患儿易并发感染,有条件者住单间或与感染患儿分房间居住。每日定时开门窗通风,并用动态空气消毒机消毒2次,2h/次;保持室温在24~26℃,使患儿保持一种无汗或少汗状态。严格控制陪伴人数和探视次数。用含氯消毒液湿拖病室地面1~2次/d并擦拭床头柜、椅、门窗1次/d,床单、被套以及被服均高压灭菌后使用,并及时更换,被服以棉制品为宜。一切治疗、检查和护理前后,医护人员及时洗净双手,并用新洁灵喷双手消毒。体温表、血压计等用物固定使用,并对家属进行相关教育。本组病例无一例并发感染。

  2.皮肤护理。有效的皮肤护理能预防感染、促进皮损尽快康复,是保证治疗效果的关键。具体措施:(1)将患儿置于温度、湿度适宜的环境中,坚持每日更换床单、被褥,保持干净、清洁。修剪患儿指甲,幼儿用手套或纱布将手包住,以免抓伤皮肤。注意保持皮肤皱褶处皮肤清洁干燥。定时翻身,防止皮肤受压,避免擦破皮肤。家长接触患儿前后须用肥皂洗手,必要时用新洁灵喷手消毒,以免发生皮肤感染。(2)皮肤瘙痒、红肿和有水疱的患儿,涂炉甘石洗剂止痒。皮肤黏膜如有破损、糜烂、渗液者,用1∶10淡碘伏或2%硼酸液定时湿敷(20~30min/次),有大疱者抽吸疱内渗液后外用抗生素软膏如百多邦保护。(3)肛周、会阴部等特殊部位糜烂用生理盐水轻轻冲洗,严重者用1∶10淡碘伏清洗,然后涂紫草油或鞣酸软膏保护。(4)及时清理患处脱落的痂皮、皮屑,恢复期脱皮处皮肤干燥、疼痛,涂紫草油保护。密切观察皮疹的进展情况、分布及性质,以便及时处理。经治疗多数患儿于3~5d结痂,逐渐脱落长出新皮肤。本组病例无一例并发皮肤感染。

  3.眼部护理。用棉签蘸生理盐水清洗眼部,注意清除分泌物、脱落的痂皮及睫毛,然后用利福平、托百士或更昔洛韦滴眼液滴眼,交替使用,2~3次/d,两人协作完成。

疾病鉴别

疾病鉴别:

  本病需与银屑病、扁平苔藓、鲍温病、假性上皮瘤样增生、角化性棘皮瘤相鉴别。

  1.银屑病及扁平苔藓 发生于龟头上银屑病及扁平苔藓可呈红色斑块状浸润。但银屑病多有多层银白色鳞屑,剥除后有筛状出血;扁平苔藓发于龟头者常呈环状,伴有口腔黏膜损害。此外,在身体其他部位可见有银屑病及扁平苔藓损害。组织病理亦可鉴别。

  2.鲍温病(Bowen’s disease) 增殖红斑与鲍温病之间难以鉴别。有人认为本病系鲍温病亚型。不同之处为鲍温病除黏膜外,可发于各处皮肤,而本病则只限于黏膜或黏膜皮肤交界处。预后良好,恶变及转移较少。

  3.假性上皮瘤样增生(pseudoepitheliomatous hyperplasia) 系由慢性肉芽肿或溃疡等各种原因所致,组织病理可见表皮显著肥厚呈不规则增殖,可侵入真皮深层。有多数核分裂,棘细胞通常分化良好,在表皮肥厚增殖的周围可见炎症细胞浸润。

  4.角化性棘皮瘤(keratoacanthoma) 多见于老年,好发于颜面、耳郭及手背等暴露部位,皮损通常为单发的豌豆至蚕豆大孤立性半球状隆起。质硬,境界清晰。顶端可形成火山口状凹陷,充填角栓。生长迅速,吸收后遗留萎缩性瘢痕。

  组织病理:表皮增殖明显,可侵入真皮,增殖的棘细胞可见多数核分裂,真皮水肿,有淋巴细胞、嗜酸性细胞、颗粒细胞及少数浆细胞浸润。

疾病检查

疾病检查:

1.组织病理

角质层增厚,为分泌痂或异常角化物所覆盖。表皮细胞不规则增厚,特别是在边缘的乳头间,可形成表皮突而延伸入真皮。棘层增厚与Bowen病相似,棘细胞呈纺锤及椭圆形,细胞可有大而浓染的核及多个核,可出现细胞过早角化、极性紊乱、有丝分裂增加和空泡细胞。真皮内毛细血管扩张,炎性细胞浸润。

疾病就诊

疾病就诊:

1、描述就诊原因(从什么时候开始,有什么不舒服?)

2、不适的感觉是否由明显的因素引起?

3、有无溃疡、疣状病变等伴随症状?

4、是否到过医院就诊,做过那些检查,检查结果是什么?

5、治疗情况如何?

6、有无药物过敏史?

疾病治疗

疾病治疗:

增殖性红斑一般治疗

  一、治疗

  1.早期诊断,及时治疗,防止恶变。

  2.局部应用抗有丝分裂剂 5-氟尿嘧啶霜或盐酸曲乙酰硫代秋水仙碱霜等治疗黏膜红斑有效。也可用单纯切除和激光等治疗。

  3.如果有侵入周围组织的证据。可按鳞状细胞癌处理。

  二、预后

  皮损发展极度缓慢,皮损可自黏膜扩散到皮肤。发展缓慢,日久可发展为上皮样癌。

增殖性红斑辨证论治

  中医可试用活血消炎丸、散结灵等。

疾病护理

疾病护理:

增殖性红斑一般护理

  1.海鲜,俗称发物。有些患者食用海鲜后会出现过敏现象诱发或加重病情。羊肉、狗肉、鹿肉、桂圆,性温热,患者表现为阴虚内热现象者,食后能使患者内热症状加重。

  2.香菜、芹菜久食引起光过敏,使患者面部红斑皮损加重,故不宜食用。辛辣食物,如辣椒、生葱、生蒜等能加重患者内热现象,不宜食用。

疾病饮食

疾病饮食:

增殖性红斑饮食原则

  以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纤维素、高热量、低脂肪的饮食为主,尤其要注意忌口。海鲜,俗称发物。有些患者食用海鲜后会出现过敏现象(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大多为高过敏体质)诱发或加重病情。羊肉、狗肉、鹿肉、桂圆,性温热,患者表现为阴虚内热现象者,食后能使患者内热症状加重。香菜、芹菜久食引起光过敏,使患者面部红斑皮损加重,故不宜食用。辛辣食物,如辣椒、生葱、生蒜等能加重患者内热现象,不宜食用。绝对禁止吸烟、饮酒。

↑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