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疳简介:脾疳是五疳之一。由于乳食不节,脾胃受伤引起的。主要症状有面色萎黄、腹大如鼓、腹皮青筋暴露、呕逆、不思饮食、喜吃泥土,烦渴引饮、水榖不消、泻下酸臭、咳嗽喘促、胸膈壅满、口鼻干燥、目生白膜、喜暗畏光、唇赤发焦、四肢乏力等。

- 别名
- 发病部位
- 传染性
- 治愈率
- 多发人群
- 相关症状
- 并发疾病
- 脾
- 无传染性
- 85%-95%
- 新生儿
- 咳嗽,口渴引饮,畏光
- 脑血管瘤,脑囊虫病,垂体性侏儒症
- 是否医保
- 挂号科室
- 治疗方法
- 治疗周期
- 治疗费用
- 临床检查
- 无
- 中医科
- 中医药物治疗
- 2-4周
- 市三甲医院约(300-1000元)
- 常见药品
- 和胃疗疳颗粒,小儿疳积糖,肥儿疳积颗粒
- 在线购药
疾病症状:
脾疳症状
主要症状有面色萎黄、腹大如鼓、腹皮青筋暴露、呕逆、不思饮食、喜吃泥土,烦渴引饮、水榖不消、泻下酸臭、咳嗽喘促、胸膈壅满、口鼻干燥、目生白膜、喜暗畏光、唇赤发焦、四肢乏力等。
疾病病因:
脾疳病因
由于乳食不节,脾胃受伤所致。
疾病预防:
疾病鉴别:
脾疳鉴别
1.心疳:
由于乳食失调,心经郁热所致。主要症状有身热、颊赤面黄、口舌生疮、胸膈烦闷、口渴饮冷、下痢脓血、盗汗、磨牙、易惊等。
2.肝疳:
由于乳食失调,肝经受热所致。主要症状有消瘦、腹胀、面色青黄、多汗、下痢次数多、粪便中有鲜血或粘液、摇头揉目、雀盲,甚至眼睛不想睁开等。
3.肺疳:
由于乳食失调,郁热伤肺所致。主要症状有咳嗽气逆、咽喉不利、多涕时啼、憎寒、腹胀、泄泻米泔样粪便、乳食减少,口有腥气、皮毛干焦、四肢消瘦等。
4.肾疳:
由于乳食失调,伏热内阻所致。主要症状有四肢消瘦、面色黝黑、齿龈生疮或溃烂出血、上热下冷、寒热时作、吐逆、乳食减少、大便滑泄,甚则脱肛、肛门溃烂、湿痒生疮。常见“解颅”、齿迟、行迟等肾气不足等证。
疾病检查:
疾病就诊:
疾病治疗:
脾疳辨证论治
脾疳治疗
治宜调理脾胃,用保和丸加味。如病久不愈,日见羸瘦,面色萎黄,胸膈壅闷,肝腹胀大,乳食不多,经常腹泻,大便酸臭,神倦体乏,懒言少动,疳积已成。应以消疳健脾为治,可用肥儿丸、参苓白术散加减。
疾病护理:
疾病饮食:
脾疳饮食原则
脾疳饮食
饮食方面要做到规律、合理,即以高蛋白、高维生素食物为主。选择营养价值高的植物或动物蛋白,如牛奶、蛋类、鱼类、瘦肉、各种豆制品等。各种新鲜蔬菜、瓜果富含维生素,营养价值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