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皮下坏疽简介:新生儿皮下坏疽是一种急性蜂窝织炎,常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好发于新生儿容易受压的背部或腰骶部,偶发枕部、肩、腿和会阴部。冬季易发。新生儿的皮肤薄嫩,局部皮肤在冬季又易受压潮,不易保持清洁,故细菌容易从皮肤受损处侵入,引起感染。如不及时进行积极治疗,可以并发败血症、支气管炎和肺脓肿等,故死亡率较高。

- 别名
- 发病部位
- 传染性
- 治愈率
- 多发人群
- 相关症状
- 并发疾病
- 新生儿皮下急性蜂窝织炎
- 皮肤
- 无传染性
- 65%
- 新生儿生后6-10天发病
- 足趾皮肤发黑,高热,皮肤坏死
- 中毒性休克综合征
- 常见药品
- 注射用奥硝唑,依托红霉素颗粒,黄疸计
- 在线购药
疾病症状:
一、症状
1、局部症状
生后6-10天发病。
好发部位:身体受压部位,多见于臀部和背部,也可见骶部、枕部、腿部、会阴部和颈、肩、胸等部位。
(1)起病急,局部皮肤温度增高,呈充血肿胀,质硬,界限不清。指压部位变白。
(2)数小时内病变迅速扩展。皮肤变软,中心区转为暗红色。皮下组织坏死液化,脓液较少,皮肤与皮下组织分离。触诊有漂浮感,很少出现波动感。
(3)皮肤和皮下的血管内形成血栓,皮肤坏死。严重时局部皮肤出现多个水泡,并逐渐融合,内容物转为血性液体,中央部皮肤呈黑紫色,并出现斑点或片状坏死脱落。
2、全身症状
出现高热,体温多在38~39℃,高者可达40℃。另外有哭闹、拒乳厌食,或有呕吐、腹泻、脱水。
合并败血症时:除高热外,还有嗜睡、发绀、呼吸困难、腹胀等症状,而皮肤黄疸,有出血斑点。
病情严重者:体温不升,出现中毒性休克,可因呼吸和肾功能衰竭导致死亡。
二、诊断
根据病史、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资料可以诊断。
1.病史:身体局部长时间受压或尿粪浸泡史;与不洁物品接触史;与呼吸道感染者接触史等。
2.局部特征性表现:身体受压或尿,粪浸湿部位皮肤有界限不清的红,肿,硬,伴婴儿发热及行为异常;或皮肤暗红,触及皮肤有漂浮感,或皮肤下空虚感。
3.实验室检查。
疾病病因:
一、病因:
1.皮肤防御能力差(30%):
新生儿的皮肤薄嫩,皮肤防御能力及对炎症的反应均差,淋巴结屏障功能也不完善,局部皮肤在冬季又易受压潮,不易保持清洁,故细菌容易从皮肤受损处侵入,引起感染。
2.细菌感染(25%):
新生儿极易受细菌感染而发生皮下坏疽。感染的细菌常为金黄色葡萄球菌,亦可偶为绿脓杆菌、草绿色链球菌等。并发败血症时,血培养可得阳性结果。
3.物理刺激(23%):
新生儿长期仰卧位,被服的磨擦、大小便浸渍或哭闹躁动等都可诱发局部皮肤损伤,使细菌得以侵入。
疾病预防:
一、预防:
1.要切实做好新生儿卧室的卫生工作,室内一天通风2-3次,避免对流风,清洁地面时以湿式擦扫为主,避免呼吸道感染者接触新生儿,必须接触者戴口罩,注意新生儿的皮肤清洁,每日洗澡,勤换尿布,便后用温水冲洗擦干,并涂鞣酸软膏,防止红臀。
2.尿布力求松软,防止皮肤擦伤;及时更换被尿,粪污染的尿布,粪后清洗臀部皮肤;注意产房,婴儿室及婴儿用具的消毒,呼吸道感染人员(家长,工作人员)应暂时避免与婴儿接触,保护婴儿健康,儿衣服要宽大,柔软,尿布以易吸水,质软为宜,以防摩擦损伤新生儿娇嫩皮肤。
疾病鉴别:
一、鉴别:
注意与尿布疹和硬皮病作鉴别,尿布疹的皮肤红布不肿,硬皮病的皮肤肿而不红,两者都无感染的全身症状。
1.尿布疹:尿布疹的皮肤发红,无肿胀。
2.硬皮病:皮肤有肿硬,不发红,多以双下肢僵硬为主,无感染的全身症状。
3.丹毒:病区广泛红斑,边界清楚,稍高出周围皮肤表面,无漂浮感,极少发生于新生儿。
疾病检查:
一、检查:
应仔细全面检查身体,尤要检查腰,骶,臀,背等受压部位,如发现局部皮肤有边界不清的红肿时,应立即就医。
1.外周血象
(1)白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多升高。
(2)白细胞分类计数:中性粒细胞增高。
2.细菌学检查
(1)涂片检查:取皮缘周围的分泌物或浆液进行革兰氏染色,有利于鉴别细菌种类
(2)细菌培养:取病灶分泌物或浆液进行培养,多为金黄葡萄球菌。
(3)药敏性试验:对临床治疗有指导作用。
疾病就诊:
疾病治疗:
新生儿皮下坏疽一般治疗
一、治疗:
1、抗生素治疗:
适用于早期皮肤仅有轻微红肿时。
方法:同时选用两种抗生素联合应用,静脉滴注给药。
常用药物:红霉素、青霉素、氨苄青霉素、庆大霉素等。
通常可用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之后根据敏感试验结果,更换抗生素。
2、切开引流:
适用于皮肤出现暗红或用手触之有飘浮感时。
(1)暗红处中央做多处、多方向对口切开:一般需做5~7切口,切口长约1cm,间距2~3c m,相互交叉呈筛状,保证皮肤的血液供应和皮下引流通畅。
(2)凡士林纱条引流:边切边填入引流纱条,以免失血过多。
注意事项:
头皮处切开时,忌横行切口。
皮下组织不宜广泛分离,以免造成大面积坏死。
3、植皮:
适用于大片皮肤坏死留有较大创面时。
4、换药、清洗伤口:
每天用生理盐水冲洗伤口。另外可以洗澡并配合理疗,洗澡时可用无菌生理盐水、1%呋喃西林溶液冲洗伤口。
5、支持疗法:
加强婴儿营养,注意补充热量和维生素C。
必要时少量多次给予新鲜全血、血浆或人血白蛋白。
肌内注射维生素K,以提高患儿的抵抗力和促使伤口愈合。
6、病儿体位:
以切口不受压,敷料不被大小便污染为原则。一旦污染,应及时更换,从而避免混合感染。
疾病护理:
新生儿皮下坏疽一般护理
一、护理:
(1)早期皮肤仅有轻微红肿,可用如意金黄散外敷。应用抗生素,如红霉素、青霉素、氨苄青霉素、庆大霉素等。
(2)皮肤出现暗红或用手触之有飘浮感时,应及早切开引流,于暗红处中央做多处、多方向对口切开,并边切开边填塞凡士林油纱条,以免出血过多。头皮处切开时,忌横行切口。
(3)手术后每日换药,洗澡并配合理疗。洗澡时可用无菌生理盐水、1%呋喃西林溶液冲洗伤口。
(4)病儿体位,以切口不受压,敷料不被大小便污染为原则。一旦污染,应及时更换。避免混合感染。
(5)支持疗法:可少量多次输血或血浆。
疾病饮食:
新生儿皮下坏疽饮食原则
一、饮食保健:
每个患者都有不同的饮食要求,所以也是根据个人而定的,没有太多的规定。
二、宜吃食物:
1.宜吃寒凉性的食物;
2.宜吃低脂肪的食物;
3.宜吃高维生素C的食物;
4.宜吃清单的食物。
三、禁吃食物:
1.忌吃热燥的食物;
2.忌吃对大脑有刺激性的食物。
四:推荐食谱:
1.宜吃寒凉性的食物;
2.宜吃低脂肪的食物;
3.宜吃高维生素C的食物;
4.宜吃清单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