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青藤健康网 >疾病百科 > 疾病症状 > 枢椎齿突骨折

枢椎齿突骨折

枢椎齿突骨折简介:枢椎齿突骨折(odontoid process fracture)是累及寰枢椎区域稳定性的严重损伤,发生率约占颈椎损伤的10%。由于具有特殊的解剖学结构,其不愈合发生率也较高,不稳定性因素的存在,可能导致急性延迟性颈椎脊髓压迫并危及生命。

    别名
  • 发病部位
  • 传染性
  • 治愈率
  • 多发人群
  • 相关症状
  • 并发疾病
    是否医保
  • 挂号科室
  • 治疗方法
  • 治疗周期
  • 治疗费用
  • 临床检查
  • 常见药品
  • 伤科接骨片,云南白药胶囊
  • 在线购药
疾病症状

疾病症状:

  一、症状

  与寰枢椎脱位中轻型病例的临床症状及体征基本相似,以颈部疼痛、局部压痛、活动受限(尤其是旋颈活动)及双手托头被迫体位等为主。应注意有无伴发脑震荡及其他损伤。不伴有寰枢关节脱位的病例,一般无颈髓受压症状;但在搬动及诊治过程中,如操作不当也可能引起不良后果,应注意。

  单纯性齿突骨折一般可分为以下三型:

  1.Ⅰ型 Ⅰ型齿突尖部骨折并不常见,其可能是翼状韧带撕脱的结果。因为齿突尖韧带与两个斜行的翼状韧带附着于齿突的尖部,这一部位的骨折大多是稳定的。骨折线多呈斜形撕裂状,其发生率约为5%,其稳定性可从伸屈动力性侧位X线片上得到证实。由于本型大多无移位,因而并发症少,预后较佳。

  2.Ⅱ型 为齿突腰部骨折,多见,占单纯性齿突骨折的70%左右,大多因头部侧屈暴力所致。此型骨折亦可因后伸力所致,而仰伸暴力甚少。因该处血供不佳,愈合率约为本型的1/4左右,因此需要手术的比例较高。

  3.Ⅲ型 骨折线位于齿突基底部的Ⅲ型骨折,其发生率约为25%左右;主要为头颈部遭受屈曲暴力所致;骨折线常延及枢椎椎体上部骨质及寰枢关节。但此处骨折较为稳定,如无愈合不良,预后一般较好。

  近日亦有的学者提出Ⅳ型,即在Ⅲ型基础上,骨折线处出现粉碎性骨折时,则属此型;在治疗上难度较大,预后欠理想。

  二、诊断

  枢椎齿突骨折诊断的主要根据有:

  1.应详细询问外伤史。

  2.临床表现主要是颈部症状,并注意头颈被迫体位。

  3.影像学检查对确诊及分型具有重要作用。常规的X线平片及断层摄影可获得清晰的图像(开口位尤为重要);CT及MRI检查不仅有助于显示骨折线,且对寰椎横韧带的状态便于观察。读片时应注意骨折移位程度,位移超过5mm者,愈合多延迟。

  此外,尚可依据颈咽间隙增宽(即咽后壁与第3颈椎椎体之间的距离,正常为4mm以内)进行判断。根据X线平片、CT扫描及MRI等影像学检查,诊断上多无困难。

疾病病因

疾病病因:

  一、发病原因

  常由头颈部遭受不同方向的外力所引起。

  二、发病机制

  齿突骨折为头颈遭受不同方向的外力所引起,其中因头颈部暴力性屈曲(多见)、仰伸及旋转所引起的枢椎齿突骨折多伴有寰枢关节脱位,在此过程中由于暴力突然中止所引起的单纯性齿突骨折则相对少见,约占颈椎骨折总数的8%左右。因此,在临床上应注意观察,以防漏诊。

疾病预防

疾病预防:

  一、预防

  1、练功强身:应积极长期地坚持锻炼,增多在户外活动时间,多呼吸新鲜空气,促进全身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可选择散步、慢跑、太极拳、保健操等项目。多活动能使血液中的钙质更多地在骨骼内存留,因而提高骨的硬度,能有效地减少骨折的发生。

  2、多晒太阳:阳光可以促进维生素D的合成,而钙的代谢依赖维生素D的作用;阳光中的紫外线能促进体内钙的形成和吸收,维持正常的钙磷代谢,使骨骼中钙质增加而提高骨的硬度。

  3、未病先防:老年人不宜到人多和车多的地方活动,下雨、下雪或地上积水、结冰时不要外出,以免跌倒而发生骨折。不要攀登梯子或爬高活动,不宜在陡坡上行走,因老年人下肢无力,反应迟钝而易跌倒。平时出门时,须缓步慢行,若有眼花、耳聋、头晕等症状时尽量减少外出,必须外出时要有帮助搀扶走路或手拄拐杖。夜间上厕所之前,应先在床沿坐上片刻,以使腿部肌肉力量处于兴奋状态,并可防止体位改变时的一时性低血压的发生。洗澡时,要准备好小凳子,坐着穿裤和鞋,防止跌倒。

  4、饮食调摄:多吃蔬菜、蛋白质和富有维生素的饮食,可防止骨质疏松的发生和发展。骨折早期饮食宜清淡,以利于祛瘀消肿,后期应偏味重,选择合适的饮食调补肝肾,有利于骨折的愈合和功能的恢复。

  5、密切观察:当遭受损伤后,如怀疑有骨折应及时去医院诊治。在转送途中,应采取必要的临时固定措施。如上肢骨折应用木板将手臂固定,木板长度应超过骨折部位的上、下两个关节面。也可将骨折的手臂与胸部缚在一起固定。下肢骨折可用长木板将伤肢缚扎在一起,木板长度上至腋下,下应超过脚跟,或可将患肢与另一健肢缚扎在一起固定。脊柱骨折应由双人平行搬至木板上缚扎固定,颈椎骨折应将头部两侧用沙袋垫好,限制头部活动,然后才能送医院。如有出血,应用清洁布临时包扎伤口,然后用止血带结扎。一般止血带结扎时间每次不超过1小时,每隔1小时可放松止血带1~2分钟,以看到鲜血流出为止,可防止因结扎时间过长而引起肢体缺血坏死。用石膏等方法作骨折固定后,24小时内须密切观察伤肢末端皮肤色泽的变化和肿胀情况。如发现肿胀加剧,皮肤有瘀紫应立即就诊,放松或拆除石膏,以防因石膏固定太紧而引起肢体缺血、回流不畅而坏死。骨折固定期应遵医嘱定期复查。

  6、功能锻炼:在医生指导下积极锻炼未受伤的关节,每天每小时一百次,能避免关节僵硬、挛缩和肌肉萎缩。采用轻按摩的方法自我按摩,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有利于骨折的恢复。(以上资料仅供参考,详细请询问医生。)

疾病鉴别

疾病鉴别:

  除需与上颈段其他损伤相鉴别外,主要与先天性齿突发育不全相鉴别。

疾病检查

疾病检查:

  影像学检查对确诊及分型具有重要作用。常规的X线平片及断层摄影可获得清晰的图像(开口位尤为重要);CT及MRI检查不仅有助于显示骨折线,且对寰椎横韧带的状态便于观察。读片时应注意骨折移位程度,位移超过5mm者,愈合多延迟。

  此外,尚可依据颈咽间隙增宽(即咽后壁与第3颈椎椎体之间的距离,正常为4mm以内)进行判断。根据X线平片、CT扫描MRI等影像学检查,诊断上多无困难。

疾病就诊

疾病就诊:

疾病治疗

疾病治疗:

枢椎齿突骨折一般治疗

  一、治疗

  1.非手术疗法

  (1)适应证:对Ⅰ型、Ⅱ型及Ⅲ型中的无移位者,一般均可选用非手术疗法,不仅较为安全,且疗效稳定,方法简便。

  (2)具体操作:入院后即采用Glisson带或颅骨牵引,重量以1.5~2kg为宜,切勿过重,以防引起愈合延迟。牵引l~2周后,床边摄片观察骨折线对位情况。持续牵引3~6周后,可更换头-颈-胸石膏或Halo装置(后者国外采用较多,但国人尚不习惯,推广较困难),而后逐渐起床活动。

  2.手术疗法 约1/3的病例需要手术治疗。

  (1)适应证:主要用于伴有移位的Ⅱ型骨折或假关节形成及骨折愈合延迟的第Ⅲ型者,前者占绝大多数。

  (2)具体操作:可采用经口腔或经颈部的前路术式。对新鲜骨折者,多选择细长螺钉内固定(1根或2根)。对陈旧性骨折不愈合者,可行寰枢椎融合术,前路或后路均可,也可通过侧前方入路进行。

  二、预后

  大部分病例可通过保守治疗,获得比较满意效果。只有很少病人需手术治疗。

疾病护理

疾病护理:

枢椎齿突骨折一般护理

  1.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多在阳光下运动,多出汗可将体内酸性物质随汗液排出体外,避免形成酸性体质。有良好的心态应对压力,劳逸结合,不要过度疲劳。

  2.不要过多地吃咸而辣的食物,不吃过热、过冷、过期及变质的食物;年老体弱或有某种疾病遗传基因者酌情吃一些防癌食品和含碱量高的碱性食品,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限酒。

疾病饮食

疾病饮食:

枢椎齿突骨折饮食原则

  一、适宜食物

  宜多食含纤维素多的蔬菜,吃些香蕉、蜂蜜等促进胃肠消化排便的食物。

  早期应该吃一些活血化瘀、行气消散的食物,比如蔬菜、豆制品、鱼汤、蛋类等。

  中期可以吃一些帮助和营止痛、祛淤生新、接骨续筋的食物,如骨头汤、田七煲鸡、动物肝脏等。

  后期可多吃一些补益肝肾、补气养血、舒筋活络的食物,可以帮助骨痂生成,比如老母鸡汤、猪骨汤、羊骨汤等。

  二、不适宜食物

  忌盲目补充钙质。

  忌不易消化食物。

  忌多吃肉喝炖骨头。(以上资料仅供参考,详情请咨询医生。)

↑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