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青藤健康网 >疾病百科 > 疾病症状 > 眼睑基底细胞癌

眼睑基底细胞癌

(侵蚀性溃疡,基底细胞恶性变,蚕食性溃疡)

眼睑基底细胞癌简介:基底细胞癌(basal cell carcinoma)为最常见的眼睑恶性肿瘤,肿瘤由表皮基底层细胞分化而来,紫外线照射为其最重要的危险因素。

    别名
  • 发病部位
  • 传染性
  • 治愈率
  • 多发人群
  • 相关症状
  • 并发疾病
    是否医保
  • 挂号科室
  • 治疗方法
  • 治疗周期
  • 治疗费用
  • 临床检查
  • 常见药品
  • 妥布霉素滴眼液,顺铂,重组人干扰素α2b注射液
  • 在线购药
疾病症状

疾病症状:

一、症状

  肿瘤多发生于下睑,约占全部病例的2/3,内眦部和上睑各占15%,外眦部最少,约为5%。

  结节溃疡型基底细胞癌临床最为多见,表现为高起,外观呈坚硬的“珍珠样”结节,表面毛细血管扩张。随着结节逐渐长大,中央发生溃疡,缓慢向周围发展,周围边缘隆起增厚呈镶边状,又称顽固性溃疡。

  色素型基底细胞癌形态学上与结节溃疡型相似,肿瘤呈结节或结节溃疡,但有黑色素沉着,呈灰蓝或灰黑色,可被误诊为恶性黑色素瘤。此二型基底细胞癌在发病年龄、性别、位置、病程和复发率方面无明显差异。

  硬斑或硬化型基底细胞癌呈灰白色硬性斑块,边界不清。由于呈扁平状,临床上不易被发现,一般不形成溃疡。然而该型病变具有侵袭性,可以侵及深层的真皮或眶骨膜,也可侵入眼眶和鼻旁窦。结节溃疡型、色素型和硬化型易发生于面部。表浅型可发生于眼睑,但更多见于躯干,病变常为多发性,外观呈红斑鳞屑样斑块,周界可呈细珍珠样,可向周围扩散,边界尚清。可伴有浅表溃疡和结痂。

二、诊断

  根据临床表现,如结节溃疡型具有边缘隆起和中央溃疡的特性,色素型可见色素沉着。但明确诊断还需活检经病理组织学确诊。影像学检查有助于确定病变范围。

疾病病因

疾病病因:

  一、发病原因

  肿瘤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本病病因尚不十分明确,可能与日光中的紫外线的照射有关。另外,痣样基底细胞癌综合征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其发生率不足1%,临床表现为眼睑、面部和躯体多发性基底细胞癌、颌骨囊肿、骨骼、神经系统及内分泌系统异常等。该病于1960年首先由Gorlin和Goltz报道,故又称为Gorlin-Goltz综合征。

  二、发病机制

  肿瘤的发生源于机体正常细胞的恶性转化,生物学行为改变,形成自主生长的新生物。与致瘤因素导致的细胞内遗传物质的改变有关。肿瘤由表皮基底层细胞分化而来,紫外线可以引起细胞内基因组结构的改变。

疾病预防

疾病预防:

  无有效预防手段,早发现早治疗。

疾病鉴别

疾病鉴别:

  基底细胞癌需与黑色素瘤、鳞状细胞癌、睑板腺癌、乳头状汗腺腺瘤等眼睑良、恶性肿瘤相鉴别。鉴别的主要手段依赖病理学检查。

疾病检查

疾病检查:

  组织病理学改变:组织学上可分为:①结节溃疡型;②色素性;③硬斑或硬化型;④表浅型;⑤纤维上皮瘤;⑥痣样基底细胞癌综合征;⑦线状基底细胞痣;⑧普通滤泡性基底细胞痣。绝大多数病变属于前4型,后2型非常少见。基底细胞癌起源于表皮基底层的原始多能上皮生发细胞,癌细胞类似基底细胞,呈卵圆形或梭形,核深染,胞质少。  

  1.实体性基底细胞癌:这型较多见,真皮内有多个大小不等、形状不一的癌细胞团,癌团周边的细胞呈栅栏状,癌团与周围的纤维间质常出现空白,此为基底细胞癌的特点,可资与鳞状细胞癌等区别。

  2.色素性基底细胞癌:在基底细胞癌中有大量黑色素,黑色素位于癌细胞之间,黑色素细胞内和间质中吞噬黑色素的细胞内。有作者分析100例眼睑基底细胞癌,发现色素性基底细胞癌与无色素性者在年龄、性别、部位等无明显差别。

  3.浅表性基底细胞癌:肿瘤为多灶性,与表皮相连,伸入真皮浅层,无明显间质。

  4.硬斑型或硬化型基底细胞癌:癌细胞常见为单层或双层排列,呈条索状,广泛分布于大量纤维组织的间质中,癌细胞可侵犯眼睑的肌肉或脂肪。

  5.纤维上皮瘤性基底细胞癌:癌细胞形成的条索互相吻合呈花边状。

  6.角化性基底细胞癌:在未分化的癌细胞中可见角化不全细胞和角囊肿,角化不全的细胞核呈梭形,胞质弱嗜酸性,角囊肿由完全角化细胞组成。

  7.囊性基底细胞癌:癌细胞中央出现囊腔。

  8.腺样基底细胞癌:癌细胞构成管样或腺样结构。

  基底鳞状细胞癌是基底细胞癌的变异,在基底细胞癌中有鳞状细胞癌巢或角化珠等鳞状细胞癌的成分。病变侵袭性比基底细胞癌大,可发生转移。预后介于基底细胞癌和鳞状细胞癌之间。

  基底细胞癌和毛发上皮瘤在组织学上相似,也有人报告两者同时存在于1例患者。毛发上皮瘤起源于毛发的生发细胞,为常染色体显性错构瘤,通常在幼儿期出现,为多发性、散在圆形、粉红色小结节,大小通常为2~8mm,分布于面、头皮、颈和躯干上部,病变表面发生溃疡不常见,肿瘤包埋于显著致密的纤维间质中,很少有炎性浸润。

  1.超声检查 于病变表面直接探查,可见形状不规则的占位病变,边界不清,内回声中等,分布不均,CDI可见肿瘤内部血流丰富。

  2.CT检查 眼睑不规则增厚,边界不清,均质。此外CT可以显示肿瘤眶内入侵的深度和骨骼破坏,还可以显示肺部、肝等转移的情况。

疾病就诊

疾病就诊:

疾病治疗

疾病治疗:

眼睑基底细胞癌一般治疗

  一、治疗

  1.手术切除 是治疗眼睑基底细胞癌的主要方法,手术切除范围应足够大,去除所有肿瘤组织,同时尽可能保留正常眼睑组织。由于癌细胞向周围浸润超出临床上所显示的正常边缘,最好采用Mohs显微手术技术或术中冷冻切片监测切除标本的边缘,以确定肿瘤完全切除,防止复发。

  2.放射治疗 大多数基底细胞癌对放射治疗有效,尤其是复发病例或病变位于内眦部者可选择应用,放射量为40~70Gy,有报道眼睑基底细胞癌侵犯眼眶者,应用敷贴器进行内放射治疗,取得较好疗效。但无论哪种放射治疗,都应掌握放射剂量,以避免放疗并发症。临床常见的眼部并发症包括放射性角膜炎、白内障、睫毛秃、皮肤色素脱失、放射性视神经病变等。硬化型基底细胞癌对放射治疗不敏感。

  3.冷冻疗法 适应证为:①有凝血功能障碍或全身病而不能手术者;②患者不同意手术;③痣样基底细胞癌综合征;④着色性干皮症;⑤肿瘤位于内眦部,手术后易引起功能障碍和畸形者;⑥硬化型或复发性肿瘤。冷冻治疗的优点为冷冻对病变组织和周围正常组织有一定区别,因此冷冻后肿瘤消失,但眼睑不变形或很轻微畸形;由于冷冻阻塞瘤体周围的血管,可防止癌细胞扩散和转移。其缺点为治疗区皮肤有色素过度沉着和色素脱失现象,留有持久的白斑。

  4.光化学疗法 是利用光敏剂血卟啉衍生物对瘤细胞有特殊亲和力,在激光照射下,经过一系列化学反应,发生氧化作用,破坏癌细胞膜,使癌细胞坏死。同时血管基质也受到破坏,使肿瘤发生变性坏死。主要并发症为过敏反应,日光照射后出现全身肿胀,或皮肤发生水疱。

  另外,有报道一些新方法辅助治疗基底细胞癌,如应用干扰素-2b或δ-氨基乙酰丙酸,但疗效不确定。

  眼睑基底细胞癌侵犯眼内者少见,但可向眶内蔓延。如发生眼眶蔓延,应行眶内容切除术。

  二、预后

  病变范围大者可作植皮术,术后加用放射治疗,一般预后较好。切除不彻底的病例,特别是内眦部病变,术后可多次复发,最后可破坏眼球,侵入球内是很罕见的,可侵入眶内、筛窦、甚至扩延入颅内,此种病例,需眼科、耳鼻喉科及神经外科共同手术。基底细胞癌极少发生远处转移,转移发生率为0.028%~0.55%,转移的常见部位为肺、骨、淋巴结、肝、脾和肾上腺,转移后平均存活时间为1.6年。

疾病护理

疾病护理:

眼睑基底细胞癌一般护理

  保持心境平和。春季忌怒,处事勿过于急躁,要时常保持心境平和。饮食宜清淡富营养而易消化,少吃油腻煎炸及辛辣刺激的食品。

疾病饮食

疾病饮食:

眼睑基底细胞癌饮食原则

  饮食宜清淡富营养而易消化,宜食木耳、番茄、胡萝卜、香菇、花生、百合、海蜇、杏仁、莲子、梨、荸荠、香蕉、牛奶、黄豆、动物肝脏等。少吃油腻煎炸及辛辣刺激的食品。在日常饮食中要避免食用枯黄有斑点的水果、蔬菜以及发霉、变质的花生、粮食、豆类;不吃腌渍变质的鱼、肉、酸菜等。

  (以上资料仅供参考,详细情况询问医生)

↑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