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青藤健康网 >疾病百科 > 疾病症状 > 毛囊性黏蛋白病

毛囊性黏蛋白病

(毛囊皮脂腺粘蛋白沉积症)

毛囊性黏蛋白病简介:毛囊性黏蛋白病(follicular mucinosis)是由于黏蛋白沉积和随后的毛囊变性所致的斑片状秃发综合征。

    别名
  • 发病部位
  • 传染性
  • 治愈率
  • 多发人群
  • 相关症状
  • 并发疾病
    是否医保
  • 挂号科室
  • 治疗方法
  • 治疗周期
  • 治疗费用
  • 临床检查
  • 常见药品
  • 哈西奈德溶液,固肾生发丸
  • 在线购药
疾病症状

疾病症状:

  一、症状

  2~80岁均可发病,可分为2型。

  1.原发型(良性型) 多见于40岁以下患者。皮损特点是1~2个或多发性非炎症性鳞屑斑和炎性红斑,略高出皮面,其上有群集的毛囊性丘疹。少数病例出现扁平或圆顶状斑块或结节,质软;有时可在受累毛囊中挤出黏液性物质。炎症反应常导致毛发脱落。偶可引起色素减退。面颈和头皮部都最常见,亦可累及躯干和四肢。局限性皮损见于头面部,一般1年内消退。泛发性皮损所需时间稍长。一般不会产生永久性脱发;极少数患者可伴发Hodgkin病。

  2.继发型(恶性型) 多见于40岁以上的患者。除上述皮损外,常伴有皮肤T细胞淋巴瘤的表现。患者常死于淋巴瘤或其他合并症。

  二、诊断

  根据毛囊性斑块上有毛发脱落,炎症反应较轻,挤压毛囊时可见黏液性物质排出,以及典型的组织病理,一般易于诊断。

疾病病因

疾病病因:

  一、发病原因

  病因还不清楚。绝大多数病例,特别是40岁以下者,病因不明,也不产生严重后果。40岁以上者多与皮肤T细胞淋巴瘤有关。

  二、发病机制

  发病机制还不很清楚。黏蛋白沉积和随后的毛囊变性引起斑片状秃发是起病的机制之一。

疾病预防

疾病预防:

  1.预防:毛囊性黏蛋白病的确切病因尚不明了,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其发生的措施有一定的困难。临床上可根据目前有关恶性毛囊性黏蛋白病的病因研究结果,对于高危人群给予适当的预防,可能有助于延缓或阻断该病的发生。对于经治疗获得完全缓解的患者,若给予积极的预防或治疗措施,则有可能延长缓解期甚至阻止其复发。因此,对于毛囊性黏蛋白病的预防调理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1)注意气候变化,预防和积极治疗病毒感染。

  2)密切注意浅表肿大的淋巴结的变化,对于家族成员中有类似疾病患者,更应高度警惕。

  3)加强身体锻炼,提高机体的免疫力与抗病能力。

  4)积极治疗与本病发生可能相关的其他慢性疾病,如慢性淋巴结炎、自体免疫性疾病等。

  5)对于浅表的病变,应注意皮肤清洁,避免不必要的损伤或刺激。

  2.其他注意事项:毛囊性黏蛋白病早期无明显并发症出现,晚期则随病变的进展出现感染及相应组织器官受侵的临床表现。

疾病鉴别

疾病鉴别:

  本病的临床特点与淋巴瘤相似,故本病应和淋巴瘤进一步鉴别。受累淋巴结以颈部为最多,其次是腋下、腹股沟。一般为无痛性,进行性肿大,中等硬度。早期可活动,晚期多发生粘连及多个肿大淋巴结融合成块。有些HD患者淋巴结肿大在某一时间可暂时停顿,甚至缩小,以致于误诊为淋巴结炎或淋巴结核。

疾病检查

疾病检查:

  组织病理:主要为外毛根鞘和皮脂腺的黏蛋白沉积。外毛根鞘的角质形成细胞被黏蛋白隔开呈星形。黏蛋白主要为透明质酸,可用胶体铁染色显示。真皮上部血管和毛囊周围有淋巴细胞、嗜酸性细胞和浆细胞浸润。还可见到一定程度的淋巴细胞亲毛囊性。恶性型还可见到明显的淋巴细胞亲表皮性及微脓肿(Pautrier微脓肿)。

疾病就诊

疾病就诊:

疾病治疗

疾病治疗:

毛囊性黏蛋白病一般治疗

  一、治疗

  无特效疗法,良性型可自发消退,预后良好。恶性型应给予相应治疗。可使用浅部X线治疗和皮质激素疗法。

  二、预后

  局限性皮损见于头面部,一般1年内消退。泛发性皮损所需时间稍长。一般不会产生永久性脱发;极少数患者可伴发Hodgkin病。继发型(恶性型) 40岁以上的患者。患者常死于淋巴瘤或其他合并症。

疾病护理

疾病护理:

毛囊性黏蛋白病一般护理

  1、对于照顾这类病要有耐心,如果他们是刚刚动过手术的病人,最好每天早时晨和晚上为他们的伤口消毒、消毒时手不要太重,以免造成病人疼痛。

  2、每隔二天要给病人换床单和衣服,清洗时要用消毒药水浸泡15分钟左右,再开始清洗,另外,要保持 室内通风,屋里不要放有刺激气味的物质。

  3、不要让病人伤口碰到水,或者其它物质,很容易发生交叉感染,会造成病情的反复发作,病人服药后,可以在水里放一些冰糖,以防药品过苦。

疾病饮食

疾病饮食:

毛囊性黏蛋白病饮食原则

  1.日常生活中要保持充足的睡眠,睡眠充足可以增强身体免疫力,每天经常喝水,喝水能促进血液循环,排出身体毒素 。

  2.在洗澡的时候,不要与他人共用一条毛巾,如果身上或手上,划破了伤口,可用医院专用的碘酒来杀毒、消炎,不要接触到水或病毒,以免感染。

  3.日常饮食方面,多吃有营养 的鱼类、蛋类及有营养 的物质,除了特殊情况下,尽量少喝酒 ,少吸烟。

↑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