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青藤健康网 >疾病百科 > 疾病症状 > 热带性出汗不良

热带性出汗不良

热带性出汗不良简介:热带性出汗不良(tropical dyshidrosis asthenia)由于不习惯热带气候引起持久性汗孔闭塞,出现一系列症状和体征。本病少见。国外由Allen和O’Brine于1994年首先报道,国内报道仅有几例。

    别名
  • 发病部位
  • 传染性
  • 治愈率
  • 多发人群
  • 相关症状
  • 并发疾病
    是否医保
  • 挂号科室
  • 治疗方法
  • 治疗周期
  • 治疗费用
  • 临床检查
  • 常见药品
  • 清热养阴丸,生脉饮
  • 在线购药
疾病症状

疾病症状:

  一、症状

  1.患者在夏天日光下或热环境工作时感觉极度疲劳,出汗异常。

  2.逐渐发病,开始一般先有几天或几周全身出汗,以后仅见于面部、颈部、腋下、肛周等部位多汗,尤以颜面为甚,呈大汗淋漓状,其他部位闭汗。闭汗区皮肤温热、干燥,常有皮疹。

  3.皮疹形态有3型 粟粒丘疹型、胆碱能荨麻疹型、弥漫水肿型,3型可单独出现或同时并存,粟粒丘疹型有细小鳞屑。

  4.全身症状 有全身乏力、心慌、头晕、恶心、气急、闷热感,一般不会出现高热及昏迷。毛果芸香碱试验不引起出汗。

  二、诊断

  根据发病环境、部位、全身症状及皮疹等典型临床表现诊断并不难。

  中医病机及辨证:《素问·举痛论》说:“炅则腠理开,荣卫通,汗大泄,故气泄矣”。炅就是热,高热灼伤津液、耗气、故出现倦怠乏力、心烦、头晕、气急胸闷等症。

疾病病因

疾病病因:

  一、发病原因

  可能系不习惯热带气候的人出汗较多,以后面部及颈部仍然多汗而全身出汗减少或停止。

  二、发病机制

  深部汗管受阻,汗腺失去功能,面部颈部出汗是代偿性加速,以保持体内热量的调节平衡。

疾病预防

疾病预防:

  1.热带性出汗不良患者应当保持手足干爽清洁;

  2.预防感染;

  3.其他:热带性出汗不良患者要减少接触肥皂、碱、洗衣粉、洗涤灵、汽油、酒精等物;保持心情舒畅,避免心情烦躁;不要用手撕脱蜕皮,以防染毒成脓。

  4.局部用1%明矾溶液湿敷,外搽炉甘石洗剂;

疾病鉴别

疾病鉴别:

  中暑:中暑发病突然,全身症状严重,可出现脉搏快、血压下降、皮肤湿冷、体温不升或仅有微热,一般无皮疹。

疾病检查

疾病检查:

  1.脉搏检查:是用于检查脉搏是否正常的一项辅助检查方法。脉搏检查的内容包括:检查脉搏的速率、节律、紧张度、强弱、波形和动脉壁的情况。通过此项检查可以判断病变部位及相对应的病征。

  2.血压检查:卧位、坐位、立位的血压是用于检查血压是否正常的一项辅助检查方法。

疾病就诊

疾病就诊:

疾病治疗

疾病治疗:

热带性出汗不良一般治疗

  一、治疗

  1.将患者立即移至阴凉环境中,避免日晒及在热环境工作。

  2.外用一些角层分离剂以帮助溶解角质栓,促进正常汁液分泌。如0.1%~0.25%维A酸等,或用薄荷酒精以散热止痒,减轻症状。

  二、预后

  目前没有相关内容描述。

热带性出汗不良辨证论治

  由于热伤津耗液、失气,故应增补津液或清热养阴或益气生津,如增液汤、麦地三黄汤、生脉散之类。

疾病护理

疾病护理:

热带性出汗不良一般护理

  1.热带性出汗不良患者应当保持手足干爽清洁。

  2.预防感染。

  3.其他:热带性出汗不良患者要减少接触肥皂、碱、洗衣粉、洗涤灵、汽油、酒精等物;保持心情舒畅,避免心情烦躁;不要用手撕脱蜕皮,以防染毒成脓。

  4.局部用1%明矾溶液湿敷,外搽炉甘石洗剂。

疾病饮食

疾病饮食:

热带性出汗不良饮食原则

  1.避免高温作业,做好防暑降温工作,以免中暑。

  2..热带性出汗不良患者要减少接触肥皂、碱、洗衣粉、洗涤灵、汽油、酒精等物;保持心情舒畅,避免心情烦躁;不要用手撕脱蜕皮,以防染毒成脓。

  3.饮食宜清淡,多食富于营养而易消化的流汁或半流汁,以补充人体消耗的水分,如汤汁,饮料,稀粥之类;宜吃具有清热,生津,养阴作用的食品;宜吃富含维生素及纤维素的蔬菜瓜果。

↑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