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青藤健康网 >疾病百科 > 疾病症状 > 原发性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病

原发性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病

(良性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病,意义不明性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病,原发性单克隆丙种球蛋白病,原发性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血症,原因不明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增多症)

原发性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病简介:原发性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病,其特点是患者无恶性浆细胞病或可引起免疫球蛋白增多的疾病,单克隆免疫球蛋白水平升高有限,且不引起任何临床症状。

    是否医保
  • 挂号科室
  • 治疗方法
  • 治疗周期
  • 治疗费用
  • 临床检查
  • 常见药品
  • 注射用头孢他啶,胸腺肽肠溶片
  • 在线购药
疾病症状

疾病症状:

     一、症状

  原发性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病,其特点是患者无恶性浆细胞病或可引起免疫球蛋白增多的疾病,单克隆免疫球蛋白水平升高有限,且不引起任何临床症状。

疾病病因

疾病病因:

  一、发病原因

  病因尚不明了。病毒、细菌、肿瘤、自身抗原等作为抗原刺激,导致单克隆B细胞-浆细胞过度增生,并分泌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的学说并未得到证实。

  二、发病机制

  本病的单克隆B细胞-浆细胞增生有限,一般保持在1×1011细胞数之下,且不抑制正常造血细胞增生,不抑制B细胞-浆细胞正常分化和免疫球蛋白分泌,也不引起溶骨病变,细胞形态与正常成熟浆细胞无异。因此,本症的单克隆B细胞-浆细胞增生与恶性浆细胞病(如多发性骨髓瘤)的单克隆B细胞-浆细胞恶变增生在量与质上均不相同。

疾病预防

疾病预防:

  本病暂无有效预防措施。避免不良因素的刺激和意外伤害,可以起到一定的预防作用,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本病预防和治疗的关键。一旦发病,应积极治疗,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疾病鉴别

疾病鉴别:

  本症须与继发性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血症、恶性浆细胞病Waldenstrom巨球蛋白血症鉴别,尤应与多发性骨髓瘤鉴别。

  需要指出的是本症与“骨髓瘤前期”的鉴别比较困难。骨髓瘤前期(pre-myeloma)是指部分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血中出现单克隆免疫球蛋白数年甚至十余年而不出现多发性骨髓瘤临床表现,度过骨髓瘤前期后方有多发性骨髓瘤临床表现。由于骨髓瘤前期无骨髓瘤临床表现,故不能应用表中所列各项作为鉴别指标。近年来的研究指出下述几种检查有助于鉴别本病与骨髓瘤前期:①测定浆细胞DNA合成率,即浆细胞标记指数(PCLI)。将骨髓与3H标记的胸腺嘧啶核苷孵育,计数500个浆细胞,计算标记浆细胞所占浆细胞总数的百分比。本症的PCLI为正常(0~0.4%),骨髓瘤前期常≥0.4%;②骨髓瘤前期60%以上浆细胞含有“J”链,而本症含“J”链的浆细胞少于35%;③血清β2-微球蛋白在本症为正常,而在骨髓瘤前期常高于正常水平;④单克隆免疫球蛋白水平在本症可保持多年基本不变,而在骨髓瘤前期可呈缓慢上升趋势。在临床实践中,强调对本症患者进行长期随诊,定期检查上述各项指标,尤其是简单易行的③和④项,将可对本症与骨髓瘤前期作出鉴别。

疾病检查

疾病检查:

  1.外周血、血常规与伴有相关疾病有关,红细胞、血红蛋白、白细胞、血小板正常或稍低。

  2.血清蛋白检查血清蛋白电泳显示在&gamma;区或快&gamma;区、&beta;区有M蛋白,M蛋白浓度一般低于3g/L(IgG<2g/L,IgA、IgM

  3.尿本-周蛋白多为阴性或少量。

  4.血沉可增快。

  5.骨髓检查 骨髓涂片检查大致正常范围,浆细胞可稍增多,但形态上接近正常,数量<10%。

  根据病情,临床表现、症状、体征选择做心电图、B超、X线、CT、生化血糖等检查。

疾病就诊

疾病就诊:

疾病治疗

疾病治疗:

原发性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病一般治疗

  一、治疗

  本症无需特殊治疗,预后一般良好。少数患者多年后可发展为多发性骨髓瘤、巨球蛋白血症或淋巴瘤。除非有证据表明本症已转化为上述恶性疾病,否则不宜化疗。

  二、预后

  预后良好。

疾病护理

疾病护理:

原发性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病一般护理

  1、新鲜清淡饮食:不吃陈旧变质或刺激性的东西;提倡多食维生素C的新鲜水果、蔬菜;选择口味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可适当多喝酸奶,蘑菇汤,海带汤,黄花鱼汤。

  2、少食发性、刺激食物:少吃牛羊肉,狗肉,鸡肉,鱼虾等发性食物,不吃煎炸熏烤的食物,不吃味重的食物。忌烟、酒,不吃辛辣、粗糙的食物。

疾病饮食

疾病饮食:

原发性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病饮食原则

  原发性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病食疗方:

  规律饮食,适当增加蛋白摄入,适当锻炼

  以上资料仅供参考,详情请咨询医生

↑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