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尾丝虫病简介:盘尾丝虫病(onchocerciasis)是由旋盘尾丝虫寄生于眼部或皮下组织的一种寄生虫病。主要临床特征为眼部损害,可致白内障样失明,故又称河盲症(river blindness)。
- 别名
- 发病部位
- 传染性
- 治愈率
- 多发人群
- 相关症状
- 并发疾病
- 河盲症,旋盘尾线虫病,致盲丝虫病
- 皮肤 眼
- 有传染性
- 80%
- 非洲和热带美洲的人
- 淋巴结肿大,角膜混浊,皮下结节
- 侏儒症,股疝,青光眼
- 是否医保
- 挂号科室
- 治疗方法
- 治疗周期
- 治疗费用
- 临床检查
- 有
- 皮肤科,传染科,皮肤性病
- 药物治疗 支持性治疗
- 1-3个月
- 市三甲医院约(3000 — 8000元)
- 检眼镜检查法,寄生虫血液检查,尿中寄生虫检查
- 常见药品
- 盐酸左旋咪唑糖浆,伊维菌素片,伊维菌素胶囊
- 在线购药
疾病症状:
一、症状
盘尾丝虫可侵入皮肤、眼部、淋巴结、垂体引发组织病变及相应的体征。成虫和微丝蚴对人均有致病作用,尤以后者为重。
1.眼部损害 病情严重,特定地区发病率高。非洲某些地区患者眼部损害高达30%~50%。成人患“河盲症”者可达5%~20%。微丝蚴进入眼部,产生机械性损害。微丝蚴的分泌物或死后产生毒性刺激引起炎症,引起角膜损害,导致角膜混浊,亦可侵入眼球深部,引起虹膜、睫状体、视网膜及脉络膜炎症,或侵犯视神经,影响视力,严重者可致完全失明。
2.皮肤损害 成虫寄生于皮下组织中的淋巴结处,引起局部炎症反应,皮肤出现纤维性结节,结节直径为2~25mm,或更大些,结节质硬,圆形或长形,不痛,边缘清楚,可分布于全身各部位,其内含两至数条成虫及许多微丝蚴。微丝蚴的毒性刺激作用可导致严重皮炎,多表现为皮疹,可发生于脸、颈、肩等部位,发病初期瘙痒剧烈,伴色素沉着。晚期病人皮肤增厚,呈苔癣化,变色、裂口,无弹性,呈豹皮样,故又称豹皮症。
3.淋巴结病变 淋巴结可肿大,坚实而不痛,内含微丝蚴。纤维化的淋巴结可导致腹股沟疝,阴囊鞘膜积液、外生殖器象皮肿。
4.侏儒症 在乌干达发现由微丝蚴直接或间接损坏垂体所致的侏儒症。
5.其他脏器 微丝蚴也可感染泌尿生殖道、肺以及肝、脾等器官。微丝蚴在周围血液中引起嗜酸粒细胞常增多。
本病的可以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进行确诊。本病多发于非洲、南美;出现角膜炎、不对称性瘙痒、急性皮疹和肢体肿胀时应考虑盘尾丝虫病。实验室检查方法有活体标本检测微丝蚴、放射免疫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特异性抗体。
疾病病因:
一、发病原因
成虫线状,白色,两端渐细而钝圆。雌雄虫大小分别为33.5~50mm*0.27~0.40mm和19~42mm*0.13~0.21mm。微丝蚴活动性强,无鞘膜。微丝蚴有大小两种,大者长、宽为(285~368)μm*(6~9)μm;小者长、宽为(150~287)μm*(5~7)μm。当中间宿主蚋(Simulium)叮人时,微丝蚴进入蚋发育成感染期幼虫,当蚋再叮人时,幼虫即经叮咬伤口进入人体使人感染。幼虫发育为成虫约1年,经过一年的潜伏期后可发病。成虫寿命一般8~10年,有长达15年的。
二、发病机制
盘尾丝虫对机体产生的作用主要是机械性刺激、毒性刺激。微丝蚴的分泌物或死后产生毒性刺激,引起感染部位炎症反应、组织病变。
三、病理生理
病理检查发现虫体周围有肉芽肿组织、纤维组织以及嗜酸性粒细胞、巨细胞、浆细胞等浸润。眼组织常有慢性非肉芽肿炎症改变。表现有流泪、畏光、角膜炎或角膜混浊、瞳孔变形、虹膜炎或虹膜睫状体炎、脉络视网膜炎、视神经萎缩,最后导致失明。皮肤组织细胞浸润、发炎,纤维化病变,皮下结节,色素异常,后期出现皮肤增厚、萎缩。淋巴结病变以慢性炎症改变为主。
疾病预防:
一、预防
及时治疗患者,消灭蚋,清除容易滋生蚋场所以消除传染源。避免疫区活动,如果徐短期进入疫区的可涂驱避剂,以防蚋叮咬。
疾病鉴别:
疥疮和皮癣是热带地区常见的刺激性皮肤损害,需与本病鉴别。疥疮和皮癣主要引起皮肤症状,而盘尾丝虫病能引起眼部损上。在临床表现上就可以对三种疾病进行鉴别。从病原分析的角度也可以达到鉴别目的,疥疮是由于疥螨寄生于皮肤引起的,而皮癣是由皮霉菌感染引起的。
疾病检查:
1.临床症状检查:通过流行区域患者的眼部病变、皮下结节、皮疹等症状可作出诊断。
2..活体检测:从肿物中抽液或取皮样制片,在显微镜下观察活动的微丝蚴。也可采用尿及血液做镜检查找微丝蚴。裂隙灯、检眼镜直接查见眼前房中的微丝蚴。
3.免疫诊断:免疫荧光抗体试验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特异性强,可用于流行病学调查和诊断。放射免疫法以IgM型单克隆抗体检测病人血清,阳性率较高。免疫诊断有待提高敏感性和特异性。
4.Mazzotti试验法:在流行区给病人服用海群生,24小时内感到身上奇痒者即为阳性。
疾病就诊:
疾病治疗:
盘尾丝虫病一般治疗
一、治疗
1.伊维菌素(ivermectin) 本品对成虫无作用,但对微丝蚴、微丝蚴胚胎有较强作用。大于80 kg者,剂量150μg/kg体重,空腹顿服,1年1次或6个月1次。本品应按规定剂量使用,超过计量可引起中毒,用药时需注意。在流行区患者需要1次/年治疗。副作用表现为头痛、肌痛、发热、厌食、失眠等,可自行消退。严重肝、肾、心功能不全,孕妇、精神异常者、急性疾病、5岁以下儿童或小于15kg体重者、产后1周内哺乳妇女禁用。
2.乙胺嗪 作为伊维菌素的替代药物。对微丝蚴效果好,对成虫无效。剂量0.5mg/kg,第1天服1次,第2天相同剂量2次。应用治疗时可有过敏反应的副作用,可减少剂量应用或加用肾上腺皮质激素预防。如副作用不严重,增至2mg/kg,3次/d,连用10天 。
3.舒拉明钠(苏拉明) 本品虽能杀死成虫,但毒性大,除少数病例外,不能作为常规应用。一般成人首次量为0.5g,以后1g/周,总量不超过4.5~5.5g,均为静脉缓慢注射。副作用有发热、肌痛、皮炎,严重者可发生肾损害。也可苏拉明和海群生配伍使用,苏拉明仅对成虫有效,而海群生只能杀灭微丝蚴,两药合用可达到全效驱虫作用。
4.临床上也用应用甲苯咪唑、氟苯达唑等苯并咪唑类药物治疗本病。
皮下结节可用手术摘除。
二、预后
盘尾丝虫病对生命无重大危害,一般驱虫治疗预后较好。但严重眼部病变常致失明,此时预后较差。
疾病护理:
盘尾丝虫病一般护理
普查普治病人和消灭传播媒介蚋为预防本病的主要关键,在此病的流行区,应尽量避免被蚊子和黑蝇(蚋属)叮咬。
疾病饮食:
盘尾丝虫病饮食原则
一、适宜食物
合理搭配膳食营养。(以上资料仅供参考,详情请咨询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