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孢子菌病简介:球孢子菌病系由吸入粗球孢子菌引起的一种疾病,常表现为急性良性无症状的或自限性的呼吸器官原发性感染;偶尔播散,可在皮肤,皮下组织,淋巴结,骨骼,肝脏,肾脏,脑膜,大脑或其他组织形成局灶性病变.我国1958年首次报告1例原发性皮肤球孢子菌病,患者系从流行区归国的华侨。

- 别名
- 发病部位
- 传染性
- 治愈率
- 多发人群
- 相关症状
- 并发疾病
- 球孢子菌肉芽肿,Posada病
- 全身
- 无传染性
- 75%
- 以青壮年和野外工作者居多
- 低烧,淋巴结肿大,中性粒细胞增高
- 脑膜炎,胸腔积液
- 是否医保
- 挂号科室
- 治疗方法
- 治疗周期
- 治疗费用
- 临床检查
- 有
- 传染科
- 药物治疗
- 8-12周
- 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3000-5000元)
- 真菌组织病理学,痰液显微镜检查,血清免疫球蛋白M
- 常见药品
- 氟康唑胶囊,氟康唑片,伊曲康唑胶囊
- 在线购药
疾病症状:
一、症状:
从受感染体液或组织标本的培养,或在痰液,胸腔液,脑脊液,引流窦道的病变渗出物直接检查,或在用银或PAS染色的组织活检标本中,检出粗球孢子菌的小球体便可确诊,完整小球体的直径常为20~80μm,厚壁,充满小的内孢子(直径2~4μm),从破裂的小球体释放并进入组织的内孢子可被误认为是无芽酵母菌。
补体结合试验检测抗球孢子菌IgG抗体仍是最有用的试验,血清滴度≥1:4表明存在现感染或新近的感染,更高滴度(≥1:32)表示极有可能已发生肺外感染,然而,免疫抑制病人却可能出现低滴度,成功的治疗滴度应当下降,脑脊液中出现补体结合的抗体可确诊球孢子菌脑膜炎,这是很重要的,因为仅极少数病例可呈培养阳性。
其他抗体试验,包括更新,更敏感和特异的免疫学试验均不能判断预后,用处不大,免疫功能正常者通常在感染后10~21天内可出现对球孢子菌素或小球体素引起的皮肤迟发性变态反应,但进行性疾病则特征性地缺乏该反应,由于该试验在地方性流行区多数人呈阳性反应,所以,主要用于流行病学研究而不是用于诊断。
临床特点:
a、发病以青壮年和野外工作者居多,男性多于女性。
b、病因为粗球孢子菌感染所致。
c、原发性皮损多在接种感染1周~3周发生下疳样损害,以后形成结节,沿淋巴管分布,似孢子丝菌病,有淋巴管炎和淋巴结肿大,多数可自愈。
d、继发性皮损好发于鼻,颊和头皮等处,表现为多发性无痛性结节,中央部破溃,间或呈疣状增生。
e、粘膜及全身各脏器均可受累,但一般不累及肌肉及消化道,肺,重者可致死。
f、分原发性球孢子菌病,和继发性球孢子菌病等。
g、真菌镜检可见圆形厚壁孢子称球体,其中可充满内孢子,真菌培养为双相菌。
h、球孢子菌素皮肤试验阳性,血清学试验阳性。
i、血象白细胞数升高,尤其是中性粒细胞数目增加,嗜酸性细胞数明显增多,血沉持续加快。
二、诊断:
根据病史、临床症状表现和实验室检查资料可以诊断。
疾病病因:
一、病因:
球孢子菌为双相真菌,生活在土壤中,具有极强的感染性.仅仅吸人单个孢子就可引起皮肤试验阳性,人类主要通过吸人土壤中的关节孢子或实验室中培养的孢子而感染,少数也可能通过污染物传播。
疾病预防:
一、预防:
目前仍没有任何可以防止球孢子菌病方法,建议人们尽量避免参与会在环境中产生很多粉尘的活动,例如建筑等工作,如果你不得不从事这方面的工作,就要采取一些措施,例如配戴口包或面罩。
疾病鉴别:
一、鉴别:
1.原发肺感染应注意与感冒,支气管肺炎等相鉴别。
2.继发性感染应注意与结核,肿瘤及其它真菌感染,梅毒相鉴别。
疾病检查:
一、检查:
1、实验室检查
真菌直接镜检可见内有孢子的孢子囊,室温下真菌培养,可见菌丝,关节孢子。
2、血清学检查
(1)检酸IgM为本病急性感染的诊断指标,大多数患者可在感染前4周内被检测出特异性的IgM,在2个月时消失,提示患者已经发生播散性感染。
(2)IgG抗体:在感染后4d至12周升高,在播散性感染后.IgG抗体持续阳性,病情一旦恢复即消失。
3、组织病理检查
原发性皮肤球孢子茵病为慢性肉芽肿.内有嗜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及浆细胞浸润,有时可见小脓疡,内含有内有孢子的孢子囊;进行性格散性球孢子菌病则为脓疡形成,可见于酪样坏死,在异型巨细胞内可见内孢子囊。
疾病就诊:
疾病治疗:
球孢子菌病一般治疗
一、治疗:
1.原发性:
原发性肺部感染不医治亦可自愈。原发性皮肤感染,可以切除或冰冻、激光治疗。
2. 继发性
肺空洞或慢性肉芽肿可以手术切除,或应用氟康唑、酮康唑、两性霉素B等。
3.弥散性:
未经药物治疗的弥散性球孢子菌病常是致命的,如患有脑膜炎则预后尤其如此。在确诊后的1个月中,感染病人的死亡率超过70%,还不能确定治疗能否改变这一状况。
高补体结合滴度表示已发生播散,则需要治疗。轻、中度非脑膜肺外受累,应当用氟康唑≥400mg/d或伊曲康唑400mg/d治疗,严重病例最好用两性霉素B静脉注射,根据感染程度连续用药,直至总用药量达到1~3g。与伴有组织胞浆菌病一样,
对重症、播散型患者,综合治疗有助于改善病情可用转移因子(TF)等。
4.艾滋病伴有球孢子菌病
采取维持疗法以防止复发,200mg/d唑类药常是足够的,不能耐受唑类药的病人可用两性霉素B每周静脉注射。
5.粟粒样肺球孢子菌病 一经诊断,应立即用两性霉素B剂量快速达到每天0.4mg/kg以上,合并脑膜炎患者,如用两性霉素B治疗球孢子菌脑膜炎,需经皮下通道装置从脑池鞘膜下注射或脑室鞘内注射。氟康唑亦有一定疗效。脑膜球孢子菌病需长达多月乃至终生的治疗。球孢子菌骨髓炎可用外科手术切除受累骨骼。肺球孢子空洞持续6个月以上伴有反复咯血继发感染或高危患者(糖尿病)的症状性空洞,可行外科手术治疗。
疾病护理:
球孢子菌病一般护理
一、护理:
1.饮食上多食用清热类食品。如绿豆,清热解毒,丝瓜,凉血解毒。
2.在产生很多粉尘的环境中,要采取一些措施,例如配戴口包或面罩。
疾病饮食:
球孢子菌病饮食原则
一、食疗方(下面资料仅供参考,详细需要咨询医生)
【鱼腥豆带汤】
配方:绿豆30克,海带20克,鱼腥草15克。
制法:以上三味加水煎汤,去鱼腥草,加白糖适量调味。
功效:清热解毒。
用法:饮汤食豆和海带。每日1次,连服7日。
【绿豆百合薏米粥】
配方:薏米50克,绿豆25克,鲜百合100克。
制法:将百合掰成瓣,去内膜,绿豆、薏米加水煮至五成熟后加入百合,用文火熬粥,加白糖调味。
功效:养阴清热,除湿解毒。
用法:每日1~2次。
【苋菜蕹菜汤】
配方:马齿苋、生蕹菜各30克。
制法:上二味加水煎煮,取汁。
功效:清热除湿,凉血解毒。
用法:饮服,每日1次。
【土茯苓大枣煎】
配方:大枣、土茯苓各30克。
制法:以上二味加水煎汤。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
用法:饮汤,每日2次。
二、饮食宜忌:
1、多饮红茶。红茶中有各种抗菌作用,并且预防感冒。红茶中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杀除食物有毒菌、使流感病毒失去传染力等抗菌作用。
2、宜凉血解毒食物。绿豆、粳米、黄瓜、苦瓜、马齿苋、绿茶等。
3、多食用清热类食品。如绿豆,清热解毒,丝瓜,凉血解毒。
4、忌咖啡等兴奋性饮料。
5、忌葱、姜、桂皮等辛辣刺激性食物。
6、忌烟、酒。
7、忌肥腻、油煎、霉变、腌制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