疔疮简介:疔疮是一种发病迅速,易于恶化,危险性较大的疮疡。多发生在颜面和手足等处。若处理不当,发于颜面者易引起走黄危证而危及生命,发于手足者则可损筋伤骨而影响功能。疔的范围很广,包括西医的疖、痈、坏疽的一部分,皮肤炭疽及急性淋巴管炎。因此名称繁多,证因各异,按照发病部位和性质不同,分为颜面疔疮、手足疔疮、红丝疔、烂疔、疫疔五种。
- 别名
- 发病部位
- 传染性
- 治愈率
- 多发人群
- 相关症状
- 并发疾病
- 全身
- 无传染性
- 95%
- 所有人群均可发病
- 水疱或大疱损害,脓疱,瘙痒
- 新生儿泪囊炎,脑囊虫病,垂体性侏儒症
- 是否医保
- 挂号科室
- 治疗方法
- 治疗周期
- 治疗费用
- 临床检查
- 无
- 中医科,皮肤科
- 药物治疗、手术治疗
- 1-2周
- 市三甲医院约(300-500元)
- 常见药品
- 片仔癀,拔毒膏,夏桑菊颗粒
- 在线购药
疾病症状:
疔疮症状诊断
本病初起状如粟粒,色或黄或紫,或起脓水疱、脓疱,根结坚硬如钉,自觉麻痒而疼痛轻微,继则红肿灼热,疼痛增剧,多有寒热。如见壮热烦躁,眩晕呕吐,神识昏愦者,为疔疮内攻之象,称为“疔疮走黄”;如发生于四肢,患处有红丝上窜的,名为“红丝疔”。
疾病病因:
疔疮疾病病因
多因肌肤不洁,铁木刺伤而妄施针挑挤压,以致火毒乘隙侵袭,邪热蕴结肌肤;或因恣食膏粱厚味和酗酒等,以致脏腑蕴热,毒从内发。若热毒内盛则流窜经络,内攻脏腑则属危证。
现代医学认为,本病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所致的急性化脓性炎症。
疾病预防:
疔疮预防
预防:注意身体卫生,勤洗头、洗澡是预防本病的主要措施。
疾病鉴别:
疔疮鉴别诊断
颜面疔需作如下鉴别诊断。
疖:
虽亦好发于颜面,但红肿范围不超过3~6厘米,无明显根脚,一般无全身症。有头疽,初起虽亦有一粟米样疮头,但渐成多头和蜂窝状,红肿范围多在9厘米以上,多发于项背,发展较慢、病程较长。
疾病检查:
1.血常规检测
是最一般,最基本的血液检验。
2.皮肤真菌镜检
是通过直接镜检的方法,找到菌丝和孢子,以供初步诊断。而培养的方法,则根据菌落的特征和镜下形态,结构以确定菌种。
3.皮肤涂片显微镜检查
是检查血、尿、脑脊液、胸膜液、心包液及腹膜液中,是否有细菌的存在的一种检查方法。
疾病就诊:
1、描述就诊原因(从什么时候开始,有什么不舒服?)
2、不适的感觉是否由明显的因素引起?
3、有头痛、呕吐等伴随症状?
4、是否到过医院就诊,做过那些检查,检查结果是什么?
5、治疗情况如何?
6、有无药物过敏史?
7、家中是否有疔疮患者?
疾病治疗:
疔疮辨证论治
疔疮中医
中药治疗:
1、三花二石汤
【来源】贾美华,《中国中医秘方大全》
【组成】金银花、野菊花各30克,红花10克,生石膏、寒水石各6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重者2剂),日服3~6次。二煎后以药渣煎汁,以纱条浸渍后敷患处,日换2次。
【功用】清热泻火,清营解毒,活血和络。
【方解】红丝疔多因热毒瘀结,毒流经脉而成。方中生石膏、寒水石清热泻火;金银花、野菊花清营解毒;红花活血和络。方以大剂,药简效宏,且头二煎内服,三煎外敷,使药力内外并行。腠理开,经脉通,热泄毒解瘀行,故能很快获效。
【主治】红丝疔(管状淋巴管炎)。
【加减】若形寒发热等表证者,加苏叶15克;发热口渴者,加知母、黑山栀各10克;腋下、腹股沟淋巴结肿大者,加桃仁、牛膝各10克;大便秘结者,加番泻叶5克。
【疗效】治疗30例,全部治愈。平均治愈天数为4.9天。
2、芩连消毒饮
【来源】顾伯华,《中国中医药报》
【组成】黄芩10克,黄连6克,生山栀10克,制川军9克,野菊花、半枝莲各10克,金银花12克,赤芍9克,连翘、紫花地丁各15克,生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3次。
【功用】清热凉血,解毒护心。
【方解】本方以《外科正宗》方“七星剑”,与《医宗金鉴》方“五味消毒饮”,《外台秘要》方“黄连解毒饮”化裁制方。方中以芩连为君,直折上焦心火;金银花合野菊花为治疔之圣药;连翘清上焦诸热,解毒疗疮;紫花地丁入心肝二经,凉血解毒、清热消肿,合半枝莲清解疗毒,力专效宏。诸药合用,共奏清热凉血、解毒护心之功,用之奏效颇捷。
【主治】颜面疔疮,手足疔疮,红丝疔。
【加减】颜面疔疮,每易动风,加草河车、僵蚕合野菊花有入肝经、熄肝风之效;脓成者,加苍耳子、桔梗、皂角刺透脓泄毒;便燥腑结改用生大黄、全瓜蒌通腑泄热;邪热伤阴,去芩连苦寒,加沙参、麦冬、芦根甘寒清热;神识昏糊,加神犀丹1粒冲服,紫雪散4.5克分3次吞服,或安宫牛黄丸2粒,分2次化服;热毒炽盛,加广犀角15克,鲜生地60克凉血解毒;咳吐痰血,加象贝母、天花粉、藕节炭、鲜茅根;高热痉厥,加羚羊角粉、钩藤、龙齿。
疔疮外治可用外科蟾酥丸磨散醋调,围裹于疔疮头四周,箍围聚毒,疔头上置放药制苍耳子虫并用千锤膏覆盖,疮头溃后外用二宝丹药线引毒外泄。
【疗效】多年临床使用,颇感得心应手。
【附记】疔疮初起,不宜切开及针挑,也不能妄加挤压,不然可以造成疔毒扩散走黄。疔疮病发有全身症状时宜卧床休息,饮食忌荤腥发物及甜腻食品,更忌饮酒及辛辣,应多饮水、瓜汁、菊花露等,患部应防护,避免碰跌损伤而致毒邪扩散入营。
3、七味治疔汤
【来源】凌云鹏,《临证一得录》
【组成】夏枯草、菊花、紫花地丁、金银花、蒲公英各9~15克,蚤休6克,生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功用】清热解毒。
【方解】疔疮为脏腑积热、火毒之证。本方是由五味消毒饮化裁而成。方中五味消毒饮(紫背天葵、菊花、紫花地丁、金银花、蒲公英)均为清热解毒之品,因紫背天葵药店少有,故易以夏枯草,此两药均是春生夏枯,其性寒除热与主治外证之用基本相似,尤以夏枯草纯阴之性,解郁火而清热,具有杀菌作用,尤为适宜,并加蚤休、甘草以增清热解毒之功,数十年治疔特为利器。治愈者无数。
【主治】颜面疔疮,手部疔疮,多发性疖肿。
【加减】已现疔毒走黄征象的,则加入金石斛9克以清胃腑积热。用治面疔、手疔的“走黄”患者,尚无失败病例。
【疗效】临床使用数十年,疗效满意。临床观察治愈率为100%。
4、知柏解毒汤
【来源】凌云鹏,《临证一得录》
【组成】黄柏4克,知母、丹皮各6克,金银花、连翘、元参、带皮苓、生米仁各1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清热利湿,凉血解毒。
【方解】本方为己历三世家传秘方。烂疔溃烂期,内治宜以清泄下焦湿热为先。方中以知母、黄柏以泻下焦之湿热而降火为主;元参、丹皮凉血解毒为辅;金银花、连翘清热解毒为佐;又以带皮苓、生米仁利湿为使,使火降热退而湿去,则毒邪得解,其病可愈。
【主治】烂疔溃烂期。
【加减】以上为常用量,并随症状而增减。如患生于手部的,一般加川连1~2克。
外治:在腐烂蔓延阶段,剪除四周黑腐,并用硝酸银棒涂擦边缘未尽之腐肉,杀菌止烂、控制蔓延,取效较中药为速。一般1~3次则腐烂即止。待热退腐止,加用生肌之品亦效速。
【疗效】临床屡用,确有显效。
5、九味消疔汤
【来源】程爵棠,《四川中医》(5)1985年
【组成】金银花、紫花地丁草各30~50克,生地9~30克,夏枯草15克,赤芍、川黄连、知母、生甘草各9克,桔梗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清热凉血,解毒消肿。
【方解】《疡医大全》云:“总由脏腑积受热毒,邪气搏于经络,以致血液毒滞于毛孔,手脚、头面各随脏腑部位而发。”说明致因虽多,皆由火毒蕴结所致。治宜清热解毒为大法。方中君以金银花、紫花地丁草清热解毒。因二味气轻力薄,惟重用方见其功。臣以夏枯草清热解毒、化痰散结;川连、知母泻火解毒护心;火毒久蕴,必致血热血凝,故佐以生地、赤芍凉血活血,以清血分火毒;甘草解毒,合芍药缓急止痛,又能调和诸药之性;使以桔梗调畅气机,又载诸药之性直达病所。诸药配伍,其清热凉血,解毒消肿之功颇著。
【主治】疔疮。
【加减】若大便秘结,加生大黄9克,番泻叶3~6克;足疔,去桔梗,加黄柏9克;口臭口渴,加生石膏15克,黄芩9克;咽喉肿痛或口舌糜烂,加射干、山豆根、板蓝根、元参各9克;外吹锡类散(中成药);小便短赤,加滑石9克,木通6克,车前子9克;发热恶寒,加荆芥、牛蒡子、连翘各9克,薄荷6克;热毒炽盛,加大青叶、野菊花、蚤休、蒲公英各15克;疔发四肢,去桔梗,加大青叶、蒲公英、半枝莲各15克;疔毒走黄、合犀角地黄汤加金石斛15~30克,紫雪丹、安宫牛黄丸亦可随证加入,或随脏腑经络部位见证加入一二味对证之品。若随证辅以外治之药(具体详见《百病中医膏散疗法》),则奏效尤捷。
必要时配合西医救治,亦可相得益彰。
【疗效】治疗颜面疔疮85例,用本方为主,并辅以外治,5例因严重走黄,经西医配合救治外,均获痊愈,无1例死亡。治愈率达100%。
【附记】临床观察,本方适用于各部疔疮,无论初、中、后期,或红肿不红肿,即使正虚或见寒象者,只须略为加减或加入一二味对症之品即可,不必更方。三十多年来,用本方或配合拔疔散,治验甚多,治愈率达100%。凡治疔疮,切忌刀针或挤压,否则易导致疔疮走黄之变;二要忌口,尤其在治疗过程中,严忌烟、酒,忌食辛辣、鱼、鸡、肉等发物和高热之物,以免影响疗效,或加重病情,引起病变。
6、拔疔散
【来源】程爵棠,《四川中医》(5)1985年
【组成】大蜘蛛(烧灰存性)20只,五谷虫(新瓦上焙干)50克,明矾、蟾酥各15克。
【用法】共研细末,贮瓶备用,勿泄气。疔疮未溃时取本散(适量),与鲜蛔虫1~3条(或用猪胆汁,或烟油或九味消疔汤药汁代)混匀,共捣烂如泥外敷疮头上;已溃者则用本散(适量)点在疮头上,外用千锤膏(中成药,药店有售)覆盖贴之,每日换药1~2次,直至痊愈。
【功用】拔毒消肿,消炎止痛。
【方解】凡疔疮,皆因火毒所致。治宜拔毒消肿,消炎止痛。方中君以大蜘蛛,其拔毒破积之力,其效无比;臣以蟾酥善拔风火热毒之邪,具有外拔内攻之效,合大蜘蛛其拔毒作用尤著,佐以明矾消炎止痛;入五谷虫解毒化积,如《本草求真》云:“凡热结谵语毒痢,并宜服之,无不立验。”且药性平和持久,其性善入,且协调诸药之性直入病灶,故兼之为使。诸药配伍,共奏拔毒消肿,消炎止痛之效。
【主治】疔疮。
【加减】疔疮走黄加黄升丹15克(名加味拔疔散)。
【疗效】屡用屡验,疔效卓著,一般连续用药1~2次后,疮头必破,流黄水,红肿渐消。一般单用本散外治即效,若配用九味消疔汤内服,奏效尤捷,每获痊愈。
【附记】本方为程氏祖传秘方。据临床观察,本方外用,能代刀针,速破疮头,排黄水,泄邪毒,具有较强的拔毒、消肿、排脓作用,效果卓著。本人临证应用,多与九味消疔汤配合使用。三十多年来,治验甚多,治愈率达100%。
中医的其他治疗:
l.针刺法
治法:清热解毒,行气和血。
处方:身柱 灵台 合谷 委中
方义:督脉统率诸阳,故泻身柱、灵台以疏泄阳邪火毒,两穴为治疗疗疮之经验穴;阳明多气多血,取合谷以清泻阳明火毒;委中为“血郄’’,刺血以清泻血热。
随证配穴:根据患部所属经脉循经配穴。如生于面部,属阳明经者,配商阳、内庭;属少阳经者,配关冲、足临泣;属太阳经者,配少泽、足通谷。发于手者,可配足部同名经腧穴;发于足者,配手部同名经腧穴。高热配十宣或十二井穴点刺出血。神昏配人中、中冲、内关。红丝疔可从红丝止点沿红丝向起点点刺,泄其恶血。
操作:毫针刺,用泻法。每日l次,每次留针30分钟。或用三棱针点刺出血。
2.挑治法
选穴:脊柱两旁寻找丘疹样阳性点,或取心俞、脾俞等。
方法:常规消毒后,用三棱针或粗针挑取白色纤维样物。每次取2~4穴。
3.隔蒜灸法
选穴:阿是穴
方法:将蒜片置于疖肿上,将艾炷放在蒜片上点燃灸之,每一疖灸3~10壮,每日l次,10次为l疗程。轻者灸3~4次痊愈,为防止复发应灸完l个疗程,重者一般需2个疗程。
疾病护理:
疔疮一般护理
疔疮护理
古案选介
疔疮案之一
一男子患疔作痒,恶心呕吐,时发昏乱,脉浮数。明灸(直接灸)二十余壮始痛。以夺命丹一服,肿始起。更用神异膏,及荆防败毒散而愈。(《外科发挥》)
疔疮案之二
一老妇手大指患疔,为人针破出鲜血,手背俱肿,半体皆痛,神志昏愦五日矣。用活命饮,始知痛在手,疮势虽恶,不宜大攻;再用大补剂,又各一剂,外用隔蒜灸,喜此手背赤肿而出毒水;又各一剂,赤肿渐溃,又用托里药而瘥。(《外科枢要》)
疾病饮食:
疔疮饮食原则
疔疮饮食保健
疔疮食疗方(下面资料仅供参考,详细需要咨询医生)
1.组成:
葱白、生蜜各适量。用法:上药共捣如泥,敷于患处,药于则换新药。
2.组成:
葱白、猪胆(风干)合适量。用法:共捣烂如膏状,敷于患处,盖以纱布,胶布固定,每天换药1次。
3.组成:
荔枝干果5~7 枚,海带15 克、黄酒适量。用法:加水适量煎服。
4.组成:
南瓜蒂适量、黄酒适量。用法:南瓜蒂焙焦存性,研末,每次2.5 克以黄酒冲服,每日2 次,另加醋调外敷。
5.组成:
槐花(微炒)、核桃仁各60 克,酒100 克。用法:加水适量煎服,每日2 次。主治:疔疮肿毒,及一切痈疽发背。
6.组成:
苦瓜叶、黄酒各适量。用法:前一味晒干研末,黄酒送服10 克。
7.组成:
白芷3 克、生姜30 克。用法:水酒煎,去渣顿服。
8.组成:
生葱、生蜜。用法:刺破疗疮挤去败血,葱、蜜共捣贴2 小时,用醋汤微温洗去。主治:疔疮恶肿。说明:颜面部禁用。
9.组成:
三七、米醋适量。用法:三七磨米醋贴于患处。已破溃者可用三六研末于涂。
10.组成:
生姜1 块。用法:生姜切片,中心挖一圆孔,敷于肿处,以石雄末和艾绒捻成艾炷,置姜孔面灸49 壮,再取枣肉敷之。主治:疔疮初起。说明:若已成脓,用剪刀剪脓尖,再用此方。颜面部勿用。
11.组成:
小朵菊花(又名冬菊,叶、根亦可)、白酒适量。用法:浓煮酒饮至尽醉,渣敷患处。主治:一切恶疔初起。
12.黄豆适量
,放水中浸软,加白矾少许共捣烂如泥,外敷患处。
疔疮吃哪些对身体好?
1、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如西瓜、藕、苹果、香蕉、葡萄、甘蔗、百合等。
2、宜吃清热类食品,如丝瓜、薏米仁、绿豆等。
3、宜吃凉血解毒食物。绿豆、粳米、黄瓜、苦瓜、马齿苋、绿茶等。
疔疮最好不要吃哪些食物?
(1)忌咖啡等兴奋性饮料。
(2)忌葱、蒜、姜、桂皮等温热、辛辣刺激性食物。
(3)忌烟、酒。
(4)忌肥腻、油煎、霉变、腌制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