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青藤健康网 >疾病百科 > 疾病症状 > 脚气

脚气

(香港脚,脚癣)

脚气简介:脚气是一种极常见的真菌感染性皮肤病。成人中70-80%的人有脚气,只是轻重不同而已。常在夏季加重,冬季减轻,也有人终年不愈。包括:糜烂型脚气、水疱型脚气、角化型脚气。

    别名
  • 发病部位
  • 传染性
  • 治愈率
  • 多发人群
  • 相关症状
  • 并发疾病
    是否医保
  • 挂号科室
  • 治疗方法
  • 治疗周期
  • 治疗费用
  • 临床检查
  • 常见药品
  • 盐酸布替萘芬喷雾剂,盐酸特比萘芬乳膏,皮肤病血毒丸
  • 在线购药
疾病症状

疾病症状:

  一、症状

多见于成年人,男女皆可发病。往往夏季加重,冬季减轻,时轻时重,长期迁延。医学上通常将脚气分三型:糜烂型、水疱型、鳞屑角化型脚气。

  1.糜烂型

好发于第三与第四,第四与第五趾间。初起趾间潮湿,浸渍发白,干涸脱屑后,剥去皮屑为湿润、潮红的糜烂面或伴有裂口,有奇痒,易继发感染。

  2、水疱型

好发于足缘、足底部。初起为壁厚饱满的小水疱,有的可融合成大疱,疱液透明,周围无红晕。自觉奇痒,搔抓后常因继发感染而引起丹毒、淋巴管炎等。

  3、鳞屑角化型

好发于足跟、足缘部。由于真菌感染引起皮肤干燥、角质粗厚、脱屑,易发生皲裂。本型无水疱及化脓,病程缓慢,多常年不愈,大多数患者由糜烂型、水疱型转化而成。

  二、诊断标准

  取新鲜水疱的疱壁或深层皮屑进行真菌镜检,可发现菌丝与孢子。主要依据其临床表现与真菌学检查,一般诊断并不困难。必要时可重复真菌检查。应与蹠部脓疱病、汗疱疹和湿疹相鉴别。

  三、分类

医学上通常将脚气分三型:糜烂型、水疱型、角化型脚气。

   1.糜烂型脚气

好发于第三与第四,第四与第五趾间。初起趾间潮湿,浸渍发白或起小水疱,干涸脱屑后,剥去皮屑为湿润、潮红的糜烂面,有奇痒,易继发感染。

  2.水疱型脚气

好发于足缘部。初起为壁厚饱满的小水疱,有的可融合成大疱,疱液透明,周围无红晕。自觉奇痒,搔抓后常因继发感染而引起丹毒、淋巴管炎等。

  3.角化型脚气

好发于足跟。主要表现为皮肤粗厚而干燥,角化脱屑、搔痒,易发生皲裂。本型无水疱及化脓,病程缓慢,多年不愈。

疾病病因

疾病病因:

脚气疾病

  脚气,是由于真菌感染并损坏脚部皮肤造成的。脚癣真菌为喜湿性的真菌,人的脚趾间最适合真菌生长和繁殖。脚癣真菌生命力极强,能在干旱的沙漠及冰冻的环境中处于休眠状态长期生存。在120度的高温条件下20分钟都不会死亡。真菌很难杀死。它的菌毛具有吸附作用,会紧紧吸勾在组织细胞上。其鞭毛是运动器官,所以真菌能运动。

疾病预防

疾病预防:

  预防

   1.要保持脚的清洁干燥

汗脚要治疗。勤换鞋袜,趾缝紧密的人可用草纸夹在中间,以吸水通气。鞋子要通气良好。

  2.不要用别人的拖鞋

浴巾、擦布等,不要在澡堂、游泳池旁的污水中行走。

  3.公用澡堂

游泳池要做到污水经常处理,用漂白粉或氯亚明消毒,要形成制度,以防相互传染脚气。

  4.防鞋柜传染脚气

  如果家中有人患脚气,被真菌污染的鞋子在阴暗不通风的鞋柜中,很容易使真菌大量繁殖。而且,散落在鞋柜里的皮屑,也带有很多真菌。本来很干净的鞋子,如果放在这样的鞋柜里,就可能沾染上带菌的皮屑和被邻近的脏鞋所污染,感染真菌,如果穿了这样的鞋子,就可能患上脚气或灰指(趾)甲。

  因此,专家提醒说,脚气患者不仅要积极用药物治疗上,平时更要注意清洁鞋袜,还要特别注意的是,鞋柜也要经常通风、晾晒;如果鞋柜不能移动,应定期用消毒液擦洗或是放入干燥剂,祛除潮气。

  清洁鞋柜的同时,别忘用干抹布把鞋子擦拭干净,并在鞋内塞入一些用香料、茶叶、竹炭做成的除臭包,以消除病菌、异味。

  另外,选择鞋柜时注意,别挑选向里斜放式的,因为这种设计很不利于清洁,而向外斜放式的鞋柜,易拿、易清理。

  鞋柜里存放的鞋,最好以家庭成员,分出不同的鞋区,如男用、女用、儿童用等区域,也可以按常用和不太常用来区分,以避免相互间传染。

  治疗脚气要注意哪些问题

  注意一:规范用药,用足疗程

  很多脚气的反复发作与患者不坚持用药有很大关系。这些患者往往一看到脚气的症状缓解了,就不再用药,等到脚气再次发作的时候,再用。这种见好就收的做法使得脚气很难得到治愈,长期的脚气将可能导致灰指甲甚至是丹毒等其他疾病。专家建议:脚气真菌寄生在皮肤角质层中生长繁殖,需长期用药才能杀死它。皮肤的代谢周期为28天左右,用药时间一定要坚持四周以上,如果见好就收,真菌将很难被彻底杀死。有些药物抗真菌持续时间短,需要一天多次用药,然而,这对于朝九晚五的上班族等部分人群来说就有些困难了。忘记涂药或工作时间出于隐私考虑等因素都会成为一天多次用药的绊脚石,影响治疗效果。因此,在选择抗真菌药物的同时,最好选择一天一次的药物治疗,不仅可以避免一天多次用药的繁琐,而且有助于患者坚持用药。

  脚气注意二:灭真菌是治疗核心

  痒是脚气发病时的一个常见现象,这也导致很多脚气患者在选药时以止痒效果为主。殊不知,很多止痒型的脚气用药,都是单纯激素类药物。激素类药物虽能解除过敏性瘙痒,但所含激素却会成为真菌的营养剂,使真菌肆意繁殖。因此单纯激素类药物不仅治标不治本,而且会导致脚气真菌的繁殖和感染,从而越治越坏。专家建议,脚气患者选择药品的时候切忌单纯选择激素类药品。由于脚气是由真菌引起的,因此在选择治疗脚气药物时,一定要选择杀真菌药物治疗,杀真菌才是治疗脚气的核心。目前上市的杀真菌药物中,应尽量选择杀菌效果强、作用时间持久的杀真菌药物,如联苯苄唑(美克)等。联苯苄唑属于广谱抗真菌药物,杀菌力强,除有效抑制各种皮肤癣菌、酵母菌外,对霉菌、双相真菌均有抑制和杀灭作用。此外,联苯苄唑在皮肤表面的作用时间较长,一天涂抹一次即可,这对于很多上班族的年轻人就比较方便,也便于坚持治疗。

  注意三:预防从改变习惯开始

  脚气很烦人,防治脚气需要养成良好的个人习惯。据了解,接触真菌并不表示就会染病。自皮肤接触到入侵,真菌在皮肤上会停留长达12个小时,而在这段时期内,只需要用肥皂将皮肤清洗干净就可以预防真菌入侵了。预防脚气应保持足部清洁干净,尤其是夏天,脚部易出汗,应及时清洗并且尽量保持干燥;鞋袜要勤洗勤换,平时最好穿吸汗的棉袜。

  另外,剪指甲时不能剪得太深,不要穿过紧的鞋,特别是女性穿的高跟鞋,最易挤压指甲,引发脚气、甲沟炎等。家庭成员中,若有人患有脚气,应避免共用卫生用具。随着市场上美甲行业、足疗行业的兴起,脚气传播的机率也相应提高了,相关行业需要加强卫生条例的规范,从业人员需要提高职业素质,保持个人卫生,不要让脚气成为一种时尚病。

疾病鉴别

疾病鉴别:

脚气鉴别

  根据典型的临床表现,诊断不难。但不典型手足癣常常容易和手足湿疹、掌跖脓疱病及汗疱疹等相混淆,应注意鉴别,真菌检查常有助于明确诊断。脚气病即维生素B1缺乏病,维生素B1即硫胺素(Thiamine)是硫胺素焦磷酸盐(TPP)的前体。TPP是三羧酸循环中丙酮酸与-酮戊二酸脱羧反应的重要辅酶,也是红细胞酮醇基转移酶的辅酶。此外,对脑细胞活性与神经冲动传导亦有一定关系。一旦缺乏,可引起一系列神经系统与循环系统症状,称之为脚气病。

疾病检查

疾病检查:

1.真菌检查

通过直接镜检的方法,找到菌丝和孢子,以供初步诊断一种检查方法。

疾病就诊

疾病就诊:

1、描述就诊原因(从什么时候开始,有什么不舒服?)

2、是否到过医院就诊,做过那些检查,检查结果是什么?

疾病治疗

疾病治疗:

脚气一般治疗

一、脚气西医治疗

  (1)糜烂型脚气

先用1:5000高锰酸钾溶液或0.1%雷佛奴尔溶液浸泡,然后外涂龙胆紫或脚气粉,每日2次,待收干后再外搽脚气灵或癣敌药膏,每日2次。

  (2)水疱型脚气

每日用热水泡脚后外搽克霉唑癣药水或复方水杨酸酊剂一次。皮干后再搽脚气灵或癣敌膏。

  (3)角化型脚气

可外用复方苯甲酸膏或与复方水杨酸酒精交替外用,早晚各一次。最好涂药后用塑料薄膜包扎,使药物浸入厚皮,便于厚皮剥脱。

  (4)足光粉于湿热下注所致的角化型手足癣及臭汗症

具体用法可见说明。

  (5)用能100%杀菌且安全无副作用的治又防(脚气专用)早晚一次

喷于患处,具体方法可见说明。经临床认证99.93%的患者通过用这个药治愈脚气,成功摆脱脚气所带来的痛苦。

  (6)每天用肥皂洗脚

洗净后一定要完全擦干,可治愈脚气。

  (7)火焦砂是炙热的岩浆作用于沙土的特殊地质条件下形成

形成温度3000多度,因而非常恩干燥,不含挥发成份,并且含有深部岩浆中带来的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火焦砂能使脚癣真菌的菌毛,鞭毛萎缩,使其失去活动力和吸附力。是菌体脱水干瘪处于昏迷休眠而失去致病力。从人体组织细胞上自然脱落。同时,火焦砂所含有的有益微量元素对皮肤组织有加快修复的作用。火焦砂使用方便,不烧脚,无刺激,不复发,不损伤皮肤。确实不错。

脚气辨证论治

脚气中医治疗

  (1)枯矾、黄柏、五倍子、乌贼骨,任选一种研末备用,洗净脚后撒于患处。适用于糜烂型。

  (2)苦参、白藓皮`马齿苋、车前草各30克,苍术、黄柏各15克,每日煎洗1-2次。对水疱型或有感染时应用有良好效果。

  (3)白凤仙花30克,皂角30克,花椒15克,任选一种,放入半斤醋内,浸泡一天后,于每晚临睡前泡脚20分钟。连续治疗7天,对角化型有良效。

  (4)木瓜30克,甘草30克。将上药水煎取汁,侯温后足浴5-10分钟,每日2次,每天1剂,连续5-10天。

  (5)藿香30克,黄精、大黄、皂矾各12克,米醋1000毫升。将上药切碎置米醋中密封浸泡一周后;去渣,备用(浸泡时每天摇动数次).使用时取药液每天浸泡2-3次,每次20-30分钟,连续5-天。

  (6)丁香15克,苦参、大黄、明矾、地肤子各30克,黄柏、地榆各20克。上药水煎取汁,而后将药液候温洗足,每次10-15分钟,每日5-6次,每日1剂,每剂可用2次。

  (7)葛根,白矾、千里光各等量。将上药烘干研末,密封包装,每袋约重40克,每次取粉剂1袋倒入盆中,加温水约1000~2000毫升,混匀足浴,每次20分钟,7日为1疗程,连续1-2个疗程。

  (8)白鲜皮40克,苦参、黄柏、苍术各30克,防风20克,荆芥穗、枯矾各10克,蛇床子、地肤子、黄精、藿香各50克,葱白4枚。上药加水约3000毫升煮沸,待温时将双脚浸泡在温液中15分钟,每日2次,一般用药4-5剂即可。

  中西医结合治疗法

  脚气针灸疗法

  1.针灸

  治法取足少阳、阳明与太阴经穴为主。偏实者针用泻法;偏虚者针用补法。

  处方阳陵泉足三里悬钟三阴交

  随证配穴脚气冲心:巨阙内关郄门;

  脾胃虚弱:脾俞胃俞;

  跗肿麻木:八风太白

  方义伤于湿者,下先受之,湿邪滞留足胫,流溢肌肤,故

  脚气取足三里、三阴交泻阳明、太阴之湿;补髓会绝骨,筋会阳陵,充养筋骨而使步履轻健。脚气冲心者,取心募巨阙,心包经内关,郄门以定悸除烦消满。脾俞、胃俞,施补法以健运化湿。八风、太白为治脚气之效穴,泻之使湿热下泄而消跗肿。

  2.电针

  选穴风市足三里伏兔悬钟

  方法通电10~15分钟,采用疏波或疏密波刺激量和频率以病员耐受情况而定。每次选二对穴,每日或隔日一次。

  3.水针

  选穴曲池外关阴陵泉足三里悬钟

  方法采用维生素B1100毫克或维生素B12100微克注射液,每次取2-4穴,每穴注入0.5毫升,隔日一次,10次为一疗程。

  其他偏方

  (一)白萝卜去脚臭

  白萝卜半个,切成薄片,放在锅内,然后加适量水,用旺火熬3分钟,再用文火熬5分钟,随后倒入盆中,待降温适度后,反复洗脚,连洗数次即可除去脚臭。

  (二)土霉素去脚臭

  将土霉素研成末,涂在脚趾缝里,每次用量1--2片。

  (三)盐姜水除脚臭

  水中放适量盐和数片姜,加热至沸,不烫时洗脚,并搓洗数分钟,不仅除脚臭,脚还感到轻松,可消除疲劳。

  (四)黄豆水治脚气

  黄豆150克,水约1公斤,用小火约煮20分钟,待水温能洗脚时用来泡脚,可多泡会儿。治脚气病效果极佳,脚不脱皮,而且皮肤滋润。一般连洗三四天即可见效。

  (五)无花果叶治脚气

  取无花果叶数片,加水煮10分钟左右,待水温合适时,泡洗患足10分钟,每日2次,一般三五天即愈。

  (六)白醋治脚气

  脚气病患者,可用棉球浸白醋涂患部,止痒又杀菌,有轻微脱皮,涂一次可半个月不犯,再犯再涂。

  (七)啤酒治脚气

  把瓶装啤酒倒入盆中,不加水,双脚清洗后放入啤酒中浸泡20分钟再冲净。每周泡1、2次。

  (八)高锰酸钾水泡脚治脚气

  用高锰酸钾水泡脚,每月泡一次,可不再复发。方法:用半盆温水放人两粒(小米粒大小)高锰酸钾,水成粉红色,双脚浸泡三五分钟即可。

  (九)韭菜治脚气

  鲜韭莱250克洗净,切成碎末放在盆内,冲入开水。等冷却到能下脚时,泡脚半小时,水量应没过脚面,可同时用脚揉搓。一个星期后再洗一次,效果很好。

  (十)嫩柳叶治脚气

  用一把嫩柳叶加水煎熬,而后洗脚。

  (十一)APC治脚臭

  将一两片APC碾成粉状,分别撒在两只鞋里,1-2天投一次即可,有独特疗效。

  (十二)芦荟治脚气

  夏天,用芦荟叶揉搓叶汁往脚上挤抹,自然风干,每次一只脚用一叶。

  (十三)碱面治脚气

  夏天脚出汗多,容易患脚气。晚上临睡觉前,用碱面一汤匙(即蒸馒头用的碱面),温水溶化后,将脚浸入碱水中泡洗30分钟左右,轻者两三次,重者四五次即好。

  (十四)花椒盐水治脚气

  花椒10克、盐20克,加入水中稍煮,待温度不致烫脚了,即可泡洗,每晚泡洗20分钟,连续泡洗一周即可痊愈。用过的花椒盐水,第二天经加温,可连续使用。已溃疡感染者慎用。

  (十五)梨皮治脚气

  把削下来的梨皮,直接往脚气处擦就可以了。

  (十六)白糖可治脚气

  脚用温水浸泡后洗净,取少许白糖在患脚气部位用手反复揉搓,搓后洗净,不洗也可以。每隔两三天一次,3次后一般轻微脚气患者可痊愈,此法尤其对趾间脚气疗效显著。

  (十七)白矾治脚气

  白矾研成细末,擦脚掌心10分钟3-4次脚以后不再出汗不臭。可保持七八个月。

  (十八)米醋治脚气

  米醋一斤,将醋倒入盆内,浸泡或浸洗,每日两次,每次约一小时,消炎杀菌,可治脚化,又简单,见效又快,轻者四天根治。

  (十九)大蒜治脚气

  生大蒜头两只,去皮放入半斤醋内泡3天,再用大蒜头擦患处,每日3次。连用7-10日,有消炎和杀死细菌之特效。

疾病护理

疾病护理:

脚气一般护理

脚气护理  

  1.要坚持用药,足癣是一种慢性感染,真菌寄生角质层中生长繁殖。需长期用药才能杀死它。

  2.不要乱用药。脚气用药最关键的是应分类型进行连贯正规的治疗。有人用肤轻松等皮质类固醉药膏来治疗足癣,结果越治越扩展。有人将阿司匹林片压碎撒在糜烂的足趾问,结果形成一个溃疡,长期疼痛不愈。有很多人在皮肤形成红痒斑块时外用皮炎平软膏是一个误区,皮炎平软膏中有大量的激素成分,而这正好是真菌的营养剂,所以在肯定是癣的情况下搽皮炎平,只会越搽越厉害。

  3.用药要根据病变的具体情况。破溃处不能用酊剂,皮肤变厚,裂口该用软膏。破烂出水时应该到医院,由医生按照具体情况进行适当的治疗。

  4.足癣继发感染时,局部出现急性炎症。就不能按一般足癣治疗,应该先处理继发感染。如有红肿,局部可外用硼酸水或咬喃西林液冷温敷可消炎消肿,必要时还要全身投用抗生素,并按照医生嘱咐适当休息。

  一)脚气为何反复发作

  在通常情况下,脚气的症状消除后,真菌仍然会存活在皮肤鳞屑或鞋袜中,当遇到潮湿温暖的环境,真菌又会大量繁殖,导致脚气复发。还有一部分人不注意养成爱清洁讲卫生的好习惯,就算脚气已被治愈,一旦长时间穿不透气的鞋袜,使用他人的脚盆、拖鞋、毛巾,或在公共浴室、

  游泳池和地毯上赤脚行走等,也很容易再次感染而导致脚气复发。因此,反复发作成为脚气的一大特色。

  生活中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脚气是小毛病,不影响日常生活,没有什么大不了,治不治都无所谓。其实这种想法完全错误,脚气既影响日常生活,又影响个人形象,而且容易传染到身体其他部位,还容易传染给家人,严重时还可导致继发性感染。所以,患了脚气一定要认真治疗。穿凉拖要防脚受伤

  二)怎样治疗才彻底

  脚气是由真菌感染引起的,症状较轻的脚气可以外用抗真菌药如兰美抒、美克或派瑞松软膏等。但如果是慢性脚气,皮肤肥厚角化,用一般外用药达不到彻底治愈的目的。为了彻底根治脚气,可以内服兰美抒或斯皮仁诺(伊曲康唑),但这两种药物在使用前一定要把握好适应症和禁忌症,故必须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用药。

  此外,脚气有不同的类型,在治疗上也不尽相同。但往往有不少不负责任的医生,在治疗脚气时,不分青红皂白,不分脚气类型,随便拿上一些脚气药水就给病人用,结果却适得其反,使病人病情加重,愈治愈坏。有时甚至会引发新的并发症,如皮肤过敏、接触性皮炎,或诱发癣菌疹等,使病情不可收拾。因此要根据脚气的不同类型,分析病情进行治疗。

疾病饮食

疾病饮食:

脚气饮食原则

 脚气患者不应该吃什么食物

  1)南瓜

  民间多视之为发物。明.李时珍就曾指出:多食发脚气。《本草求真》亦云:凡人素患脚气,于此最属不宜。清代食医王孟英也说:脚气痞闷,皆忌之。

  2)鸡蛋

  根据清代食医王孟英的经验,脚气患者忌吃鸡蛋。王孟英在《随息居饮食谱》中明确告诫:鸡蛋多食动风阻气脚气皆不可食。

  3)鸭肉

  根据前人经验,患有脚气之人,不宜多吃鸭肉。如清代食医王孟英曾在《随息居饮食谱》中说:多食滞气,滑肠,凡为阳虚脾弱痞胀脚气,皆忌之。《饮食须知》亦云:鸭肉味甘性寒,滑中发冷气,患脚气之人忌食之。

  4)甜瓜

  根据古代医家经验,患有脚气病者应当忌吃甜瓜。如《孙真人食忌》中早有记载:患脚气病人食甜瓜,其患永不除。《随息居饮食谱》中也说:凡虚寒多湿脚气,皆忌食。

  5)荸荠

  又称乌芋。性寒,味甘,但患有脚气病人忌食之。如清代名医黄宫绣在《本草求真》中指出:乌芋,盖以味甘性寒,力善下行,是以冷气勿食,食则令人每患脚气。

  6)南瓜

  民间多视之为发物。明.李时珍就曾指出:多食发脚气。《本草求真》亦云:凡人素患脚气,于此最属不宜。清代食医王孟英也说:脚气痞闷,皆忌之。

  7)鸡蛋

  根据清代食医王孟英的经验,脚气患者忌吃鸡蛋。王孟英在《随息居饮食谱》中明确告诫:鸡蛋多食动风阻气脚气皆不可食。

  8)鸭肉

  根据前人经验,患有脚气之人,不宜多吃鸭肉。如清代食医王孟英曾在《随息居饮食谱》中说:多食滞气,滑肠,凡为阳虚脾弱痞胀脚气,皆忌之。《饮食须知》亦云:鸭肉味甘性寒,滑中发冷气,患脚气之人忌食之。

  9)甜瓜

  根据古代医家经验,患有脚气病者应当忌吃甜瓜。如《孙真人食忌》中早有记载:患脚气病人食甜瓜,其患永不除。《随息居饮食谱》中也说:凡虚寒多湿脚气,皆忌食。

  10)荸荠

  又称乌芋。性寒,味甘,但患有脚气病人忌食之。如清代名医黄宫绣在《本草求真》中指出:乌芋,盖以味甘性寒,力善下行,是以冷气勿食,食则令人每患脚气。

  此外,脚气病患者还应忌吃大蒜、莼菜、蚕蛹、虾子、螃蟹等。

  (以上资料仅供参考,详细请咨询医生)

↑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