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膜后脂肪瘤简介:腹膜后脂肪瘤亦称为原发性腹膜后脂肪瘤,肾脏或原发性腹膜后腹源脏器外脂肪瘤,即不包括发生在肾脏、肾上腺、胰腺等实质性脏器的脂肪瘤。
- 别名
- 发病部位
- 传染性
- 治愈率
- 多发人群
- 相关症状
- 并发疾病
- 原发性腹膜后脂肪瘤
- 腹部
- 无传染性
- 60--80%
- 所有人群
- 腹部肿块,腹部不适,腹胀
- 急性肠梗阻,小肠梗阻,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
- 是否医保
- 挂号科室
- 治疗方法
- 治疗周期
- 治疗费用
- 临床检查
- 有
- 胃肠外科,肿瘤科
- 手术治疗
- 2--6周
- 市三甲医院约(10000-50000元)
- 腹部平片,腹部MRI,上消化道X线钡餐
- 常见药品
- 脂肪乳氨基酸(18)注射液
- 在线购药
疾病症状:
腹膜后脂肪瘤症状诊断
一、症状:
临床表现无特征,早期常无症状,瘤体生长到相当程度才出现症状。主要表现为:
1.占位症状:肿瘤生长巨大,患者感腹胀,可影响呼吸,生长在盆腔时可有坠胀感。
2.压迫邻近脏器所致症状:严重者可引起空腔脏器梗阻,胃肠道症状有恶心、呕吐、直肠刺激可致大便次数增多、里急后重,下坠感。泌尿系症状有尿频、尿急,可有血尿,排尿困难,肾盂积水,甚至尿毒症。疼痛症状,如压迫神经则表现腰背,会阴部和下肢痛,还可出现有关神经支配区域知觉减退,麻木等。
3.腹部可触及包块,占95%以上。
二、诊断:
B超或CT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术常可定性,再结合免疫方法对肿瘤细胞的组织来源及细胞表面标志的特异性诊断,可确诊。
1.临床表现。
2.其他辅助检查。
疾病病因:
腹膜后脂肪瘤疾病病因
一、发病原因:
1.本病病因至今不明。
二、发病机制:
1.腹膜后脂肪瘤是腹膜后间隙局限性脂肪组织增生的良性肿瘤。肉眼:呈扁圆形分叶状。有包膜,质地柔软,切面淡黄色,肿瘤大小不一,直径几厘米至儿头大或更大,常为单发,也可多发。镜下结构与正常脂肪组织一样,主要区别在于有包膜,肿瘤的分叶大小不规则,并有不均等的纤维组织间隔存在。本病瘤体生长缓慢。
疾病预防:
腹膜后脂肪瘤预防
应早期发现,早期治疗,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疾病鉴别:
腹膜后脂肪瘤鉴别诊断
一、鉴别:
1.来自腹腔的肿块:
1)胃肠道良恶性肿瘤的肿块相对小而局限,主要为腔内充盈缺损及管壁僵硬,腔狭窄。
2)肝肿大多引起胃小弯和十二指肠球部向左后下方移位,结肠脾曲下移。
3)脾肿大时胃底及大弯侧向右下或后移位,易触及,胃底后方脾或肿块可行胃壁造影,不难鉴别。
4)女性内生殖器肿块多压迫盆腔,小肠上移,结合妇科检查仍难确定时可作盆腔充气造影。
2.来自腹膜后器官的肿瘤:
1)胰腺、肾脏、肾上腺肿瘤静脉肾盂造影、CT、磁共振、B超等各项检查均可确定其部位。
2)结核性腰大肌脓肿多伴有邻近脊椎骨破坏脓疡尚有钙化。
3)巨大腹主动脉瘤腹主动脉造影显示瘤样扩张。
3.原发性腹膜后良恶性肿瘤:
1)良性肿瘤可通过CT、MRI、B超对各种组织的密度、信号、回声的不同区别之。
2)恶性肿瘤可结合临床症状、体征及肿瘤与周围组织界限清楚与否,是否有浸润,淋巴结有无肿大可鉴别,必要时可行B超或CT导引下穿刺活检术定性。其中与脂肪肉瘤的鉴别较难,但脂肪肉瘤CT所见为不均匀密度的脂肪肿块,病变较为广泛,而且包膜多不完整;而脂肪瘤则密度均匀、包膜完整。
疾病检查:
腹膜后脂肪瘤检查
一、检查:
1.消化道钡餐和钡剂灌肠:可排除消化道肿瘤。当瘤体足够大时,可发现胃肠道的移位或扭曲,肿块位于下腹部,小肠可以向上或向一侧移位;肿块位于上腹部,小肠和横结肠则下移。该项检查的发现率在50%以下。
2.静脉肾盂造影和逆行肾盂造影:多数有肾盂、输尿管、膀胱移位、受压。发现率为66%。
3.B超:可明确肿瘤部位、大小、数目,以及与周围脏器的关系,了解肿瘤是实性或囊性。发现率为80%。
4.CT:准确性高于B超,发现率89%。对肿瘤的定位、大小、范围、与邻近脏器的关系显示更为直观和清楚,增强扫描可以显示肿瘤和周围血管的关系。肿瘤内出现脂肪密度为其特征。
5.磁共振:在发现肿瘤范围及其与周围组织和血管的关系时,优于CT。
6.选择性动脉造影:血管可移位,对腹膜后肿瘤定位及了解肿瘤血供有意义,但无特异性。
疾病就诊:
疾病治疗:
腹膜后脂肪瘤一般治疗
1.腹膜后脂肪瘤西医治疗
一、治疗:
1.对于多发者(有的患者可达百余个),也只能先选择影响大的、较疼痛的进行切除。尚无法根治。近年来,有的采用吸脂术,在皮肤上作小切口,插入吸管,去除较大脂肪瘤或局部脂肪过多症,不留显著瘢痕。当然,这也是局部治疗。
2.主要是手术治疗。凡有临床症状或不能排除恶性病变存在时,均应手术切除。
二、预后:
1.本病预后良好,极少有恶变者,且完整切除后可痊愈,部分切除亦可长期生存。也有认为巨大或多发性腹膜后脂肪瘤如切除不彻底,仍有复发的可能。
腹膜后脂肪瘤辨证论治
2.腹膜后脂肪瘤中医治疗
一、中医治疗:
1.脂肪瘤的中医治疗方法在治疗上,应针对疾病所隶属的脏腑及经络进行治疗,祖国医学在治疗疾病的长期探索中,发现某些中药对某些脏腑,经络的病症能选择性起到主导治疗作用,中医称这些药为引经药。如桑白皮是肺经的引经药。在治疗肺燥所至的咳喘方剂中加入桑白皮能引药入肺经;香附、柴胡是肝经的引经药,在治疗肝气郁滞、胸胁胀痛时加入柴胡香附可引药入肝;桂枝、薤白为心经的引经药,在治疗胸闷、气短、心悸等心阳不通时加入桂枝、薤白等能引药归心经,姜黄和牛夕均有行气活血、通络止痛的功效。但姜黄能引药上行能达上肢,因此,常做为上肢脂肪瘤的引经药。而怀牛夕则性喜下行而通达到下肢,因此,在治疗下肢脂肪瘤时,常加入怀牛夕做为下肢的引经药。
疾病护理:
腹膜后脂肪瘤一般护理
腹膜后脂肪瘤护理
一、护理:
1.注意适当休息,掌握动静结合,休息好,有利于身体的恢复;适当的运动可以增强体力,增强抗病能力,两者相结合,可更好的恢复。
疾病饮食:
腹膜后脂肪瘤饮食原则
腹膜后脂肪瘤饮食保健
一、饮食保健:
1.适宜的食物:
多食含纤维的食物,增加蔬菜、水果和 谷类食物在膳食中的比例,膳食纤维摄入量大于30g/天,动物内脏。
2.食疗:
生薏米对多发性脂肪瘤有一定治疗作用。患者可服用薏米粥治疗。具体方法如下:生薏米100-120克,每日煮粥一次,1-2次吃完,30天一个疗程。
3.尽量少吃的食物:
蛋、肉、乳等动物性食物的摄入比例,膳食中盐腌、烟熏和碳烤的食物,霉变和变质的食物,高胆固醇食物,辛辣,油炸的,尤其是高脂肪类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