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ipple病简介:1907年首先由Whipple报道。1949年Black-Schaffer用PAS染色发现病人小肠粘膜内巨噬细胞中有PAS阳性物质。1960年Cohen等先后经电镜研究,认为巨噬细胞中的镰状颗粒由细菌组成;病原体为杆状,其宽为0.2μm,长为1.5~2.5μm,称为Whipple杆菌。病原菌经口侵入,可侵犯全身各器官,在长期抗生素治疗后,病人可获痊愈,此杆菌亦逐渐消失。现认为本病与感染Whipple杆菌有关,但仍未得明确鉴定,亦未制成动物模型。

- 别名
- 发病部位
- 传染性
- 治愈率
- 多发人群
- 相关症状
- 并发疾病
- 肠道脂肪代谢障碍,惠普尔病
- 肠
- 无传染性
- 40%
- 所有人群
- 肚子疼,关节疼痛,低烧
- 拉肚子
- 是否医保
- 挂号科室
- 治疗方法
- 治疗周期
- 治疗费用
- 临床检查
- 无
- 消化内科,内科
- 药物治疗
- 3个月
- 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3000-8000元)
- 四肢的骨和关节平片,风湿病化验检查项目
- 常见药品
- 注射用青霉素钠,氯霉素片,卡泊三醇软膏
- 在线购药
疾病症状:
一、症状
最常见的症状是长期的多发性反复发作性关节炎或关节痛。在关节炎出现前,有的病人已有腹泻,逐渐出现脂肪泻,有典型小肠吸收不良症状。个别病例可无腹泻,仅有腹痛与低热。另有全身淋巴结肿大,少数病人有脾肿大。
疾病病因:
一、病因
腹膜粗糙无光泽,小肠扩张,肠壁肥厚僵硬,上部小肠明显炎症浸润,肠系膜及腹腔动脉周围淋巴结肿大,切面呈筛状。小肠粘膜灰暗,散在黄色斑块。镜下见绒毛呈杵状,近段小肠粘膜内巨噬细胞增多,经PAS染色阳性,其中有镰状颗粒,电镜下见其为杆状细菌组成。除巨噬细胞外,此杆状细菌尚可广泛存在于小肠上皮细胞、淋巴细胞、毛细血管上皮细胞、平滑肌细胞、多形核粒细胞、浆细胞以及肥大细胞内。除小肠粘膜外,在心、肺、脾、胰、食管、胃、后腹膜以及全身淋巴结均可侵犯,是一全身性疾病。
疾病预防:
一、预防
本病由于细菌感染引起,病原菌经口而入,故注意饮食卫生是预防本病的根本措施。其次应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自身免疫力。
疾病鉴别:
一、鉴别
本病主要与炎性肠病性关节炎,艾滋病,巨球蛋白血症,全身性网状内皮细胞真菌病相鉴别。
疾病检查:
一、检查
淋巴结活检或肠粘膜活检出现含有糖蛋白(可被PAS染色)的泡沫状巨噬细胞,便可确立诊断。也可行细菌培养.空肠组织在其他方面可能正常或出现绒毛束集成棒状,淋巴管扩张甚或绒毛部分萎缩.电子显微镜检查可见PAS阳性物质乃是一堆杆状的细菌。
疾病就诊:
疾病治疗:
Whipple病一般治疗
一、治疗
过去认为本病为不治之症,近年来由于对本病病原的研究及使用抗生素治疗,病人可治愈而恢复健康。
Whipple病药物治疗
治疗除采取一般对症治疗外,主要是抗生素治疗,普鲁卡因青霉素G120万单位及链霉素1.0g,每日肌肉注射各1次共10~14天,后改为四环素0.5g,4/d口服维持数月。治程过短易复发,治疗开始后病人症状改善,体重增加,但症状完全消失需数月至数年,组织学恢复则更慢。其他抗生素如氯霉素、氨苄青霉素、强力霉素以及SMZ均可选用。
疾病护理:
Whipple病一般护理
一、护理
1.调整日常生活与工作量,有规律地进行活动和锻炼,避免劳累。
2.保持情绪稳定,避免情绪激动和紧张。
3.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大便,多食水果及高纤维素食物。
4.避免寒冷刺激,注意保暖。
疾病饮食:
Whipple病饮食原则
在服用抗生素期间可以每天喝一杯酸奶。酸奶中含有的双歧杆菌不仅可以减轻抗生素的副作用,还能促进消化。服用抗生素的患者可多吃含维生素B族的食物,如黄豆、瘦肉、绿叶蔬菜等,缓解服药引起的不良反应。
服用抗生素后不能吃水果,特别是味酸的水果会大大降低药效,结果延误了治疗,造成严重后果。口服抗生素类药物,一般通过胃肠溶解吸收。而大多数水果(如苹果,杏,樱桃,葡萄,橙子,橘子,猕猴桃等)含有大量的柠檬酸,苹果酸,酒石酸等酸味成分,这些果酸的溶解性极强,进入胃肠道后会破坏抗生素的稳定性,促进抗生素溶解和分解,使药效大打折扣。口感越酸的水果,对抗生素药效的影响越大。因此,口服抗生素后2小时内尽量不吃水果,也不要喝果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