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青藤健康网 >疾病百科 > 疾病症状 > 丛状血管瘤

丛状血管瘤

(成血管细胞瘤,丛状血管病)

丛状血管瘤简介:丛状血管瘤(verrucous hemangioma)又称成血管细胞瘤(angioblastoma)。通常大小为2~5cm。本病常见于婴儿及幼儿。好发于颈及躯干上部。可用脉冲染色激光治疗或手术切除。

    别名
  • 发病部位
  • 传染性
  • 治愈率
  • 多发人群
  • 相关症状
  • 并发疾病
    是否医保
  • 挂号科室
  • 治疗方法
  • 治疗周期
  • 治疗费用
  • 临床检查
  • 常见药品
  • 注射用盐酸平阳霉素
  • 在线购药
疾病症状

疾病症状:

丛状血管瘤症状诊断

   一、症状:

   1.呈界限不清的暗红色斑和斑块,逐渐增大,通常大小为2~5cm。有些斑或斑块上出现成群小的血管瘤性丘疹。本病常见于婴儿及幼儿。好发于颈及躯干上部。大多损害进行性缓慢增大,呈良性经过,偶可自然消退。

   二、诊断:

  1.根据临床表现,典型皮损,组织病理特征即可诊断。

疾病病因

疾病病因:

丛状血管瘤疾病病因

  一、发病原因:

  1.血管网织细胞瘤有囊性与实性两种,囊肿型占60%-90%,实质型占10%-40%,来源于血管周围的间叶组织,属中胚叶的细胞残余,囊内含黄色或黄褐色液体,蛋白含量高,囊壁上多数有一个红色瘤结节,突入囊腔,显微镜下,肿瘤由血管和细胞两种成分组成,即充满血液的毛细血管网和血管间的网状内皮细胞。

  二、发病机制:

  1.发病机制还不清楚。

疾病预防

疾病预防:

丛状血管瘤预防

  1.本病暂无有效预防措施。注意健康,做好安全防护,减少和避免不良因素的刺激及意外伤害,可以起到一定的预防作用。

  2.另外,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也是本病预防和治疗的关键。

  3.万一发病,应积极治疗,主动干预,防止并发症的出现。

疾病鉴别

疾病鉴别:

丛状血管瘤鉴别诊断


  1.应该与血管网状细胞瘤相鉴别,血管网状细胞瘤占所有脑肿瘤的1.5%~2%,占后颅窝肿瘤的7%~12%,好发于小脑半球,中国外资料显示发生在小脑半球者占62.3%~80%,其次可发生在小脑蚓部或突入第四脑室颅后窝小脑占80%小脑蚓部13%第四脑室7%。肿瘤居于幕上者仅占12%左右,可见于额叶、颞叶,也可见于脑干、丘脑及脊髓。而小脑半球中右侧多于左侧。

疾病检查

疾病检查:

丛状血管瘤检查

  组织病理:真皮内散在小而限局性毛细血管丛和小的分叶,呈炮弹状外观。毛细血管丛周围见新月状裂隙状腔。毛细血管丛突入到裂隙内呈肾小球样外观。毛细血管丛内皮细胞致密,管腔不明显。较大血管腔的内皮细胞,第八因子相关抗原及荆豆植物血凝素免疫反应阳性。

疾病就诊

疾病就诊:

疾病治疗

疾病治疗:

丛状血管瘤一般治疗

丛状血管瘤西医

  一、治疗:

  1.可用脉冲染色激光、手术切除、大剂量皮质类固醇激素和α干扰素治疗。

  二、预后:

  1.大多损害进行性缓慢增大,呈良性经过,偶可自然消退。

疾病护理

疾病护理:

丛状血管瘤一般护理

丛状血管瘤护理

  调整日常生活与工作量,有规律地进行活动和锻炼,避免劳累。

疾病饮食

疾病饮食:

丛状血管瘤饮食原则

丛状血管瘤饮食保健

  1.多吃水果、蔬菜、黄豆、卷心菜、大白菜、西红柿、胡萝卜、空心菜、大枣。

  2.可吃鸡、羊、牛肉等。

  3.忌烟酒。

  4.不吃辛辣或味道厚重的食物。

  (以上资料仅供参考,详细请咨询医生)

↑ UP